复禾问答
首页 > 骨科 > 骨病科 > 软组织损伤

脚踝软组织损伤后遗症几年了,现在经常发烫,软痛,酸痛,还响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刘进良 住院医师
丽洲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手心发烫是什么原因?

手心发烫可能由生理性因素、环境因素、情绪波动、内分泌失调、局部炎症等原因引起。

1、生理性因素:身体处于高温环境或剧烈运动后,血液循环加快,手心温度升高。这种情况通常无需特殊处理,适当休息、补充水分即可缓解。

2、环境因素:长时间接触高温物体或处于炎热环境中,手心会因热传导而发烫。避免直接接触高温物体,保持环境通风降温,可有效缓解症状。

3、情绪波动:紧张、焦虑或兴奋时,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扩张,手心温度升高。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式调节情绪,有助于缓解手心发烫。

4、内分泌失调: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内分泌疾病可能导致代谢加快,手心温度升高。若伴随心悸、多汗等症状,建议就医检查甲状腺功能,必要时进行药物治疗。

5、局部炎症:手心皮肤感染或炎症反应可能导致局部温度升高。保持手部清洁,避免抓挠,使用抗炎药膏如红霉素软膏或莫匹罗星软膏涂抹患处,可缓解症状。

手心发烫时,建议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保持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调节身体状态。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排查潜在疾病。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病理科

脚踝很肿什么原因?

脚踝肿胀可能由长时间站立、运动损伤、静脉曲张、心脏疾病、肾脏疾病等原因引起。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会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畅,液体在脚踝部位积聚;运动损伤如扭伤或拉伤可能引发局部炎症和肿胀;静脉曲张会使血液回流受阻,导致脚踝水肿;心脏疾病如心力衰竭会影响全身血液循环,脚踝是常见的水肿部位;肾脏疾病如肾炎或肾功能不全会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失衡,引发脚踝肿胀。

1、长时间站立:长时间保持站立姿势会使下肢静脉压力增加,血液回流受阻,导致脚踝肿胀。建议适当休息,抬高双腿,促进血液循环,穿着弹性袜有助于减轻症状。

2、运动损伤:剧烈运动或意外扭伤可能导致脚踝韧带拉伤或关节损伤,引发局部肿胀和疼痛。立即停止活动,冰敷患处可减轻肿胀,使用弹性绷带固定脚踝,必要时就医检查。

3、静脉曲张:静脉曲张会使下肢静脉瓣膜功能受损,血液回流不畅,导致脚踝水肿。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穿着医用弹力袜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严重时需就医进行手术治疗。

4、心脏疾病: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会影响心脏泵血功能,导致全身血液循环不畅,脚踝是常见的水肿部位。患者需遵医嘱服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片20mg/次,每日1次和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片0.5mg/次,舌下含服,控制病情。

5、肾脏疾病:肾炎或肾功能不全会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失衡,引发脚踝肿胀。患者需限制盐分摄入,遵医嘱服用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片25mg/次,每日1次,必要时进行透析治疗。

脚踝肿胀的护理需注意饮食调节,减少盐分摄入,避免高盐食物如腌制食品和加工食品,增加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和菠菜,有助于平衡体内电解质。适当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散步或游泳,促进血液循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保持良好作息,定期监测体重和水肿情况,及时就医检查。

杨博

主任医师 鸡西市人民医院 健康中心

腰椎软组织损伤怎么办?

腰椎软组织损伤可通过热敷、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功能锻炼、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腰椎软组织损伤通常由外伤、姿势不当、过度劳累、肌肉劳损、退行性病变等原因引起。

1、热敷: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敷于腰部,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注意温度适中,避免烫伤。

2、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片每次400mg,每日3次、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每次75mg,每日1次可减轻炎症和疼痛。肌肉松弛剂如盐酸乙哌立松片每次50mg,每日3次可缓解肌肉痉挛。

3、物理治疗:低频电疗、超声波治疗等物理治疗手段能促进组织修复,缓解疼痛。低频电疗每次20分钟,每日1次,超声波治疗每次10分钟,每日1次,疗程一般为10-15次。

4、功能锻炼:腰背肌锻炼如桥式运动、猫式伸展等能增强腰部肌肉力量,改善腰椎稳定性。桥式运动每次保持5秒,重复10次,猫式伸展每次保持10秒,重复5次,每日2-3次。

5、手术治疗:对于严重损伤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常见手术方式包括椎间盘切除术、椎体融合术等,具体手术方案需根据患者病情由医生决定。

日常护理中,注意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适当进行腰部拉伸和放松。饮食上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和钙的食物,如鸡蛋、牛奶、鱼类、新鲜蔬菜和水果,有助于组织修复。运动方面,建议选择游泳、瑜伽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加重损伤。

夏长军

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普外科

手心烫是怎么回事?

手心烫可能由生理性因素如情绪波动、运动后体温升高或环境温度高引起,也可能与病理性因素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手心烫可通过调节情绪、改善环境、药物干预等方式缓解。

1、情绪波动:紧张、焦虑等情绪可能导致手心发热,这是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放松方法,可以有效缓解情绪波动带来的手心烫感。

2、运动后体温:剧烈运动后,身体核心温度升高,血液循环加快,可能导致手心发热。适当休息、补充水分,并避免在高温环境下运动,有助于恢复正常体温。

3、环境温度: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手心可能会因体温调节机制而发热。保持室内通风、使用降温设备,或减少高温环境下的活动时间,可以有效改善手心烫的症状。

4、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可能导致新陈代谢加快,手心发热是其常见症状之一。通过药物治疗如甲巯咪唑片10mg/次,每日一次或丙硫氧嘧啶片50mg/次,每日两次,可有效控制甲状腺功能亢进。

5、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自主神经系统失调可能导致手心发热,常伴有心悸、出汗等症状。通过调节作息、保持规律饮食,必要时使用药物如谷维素片10mg/次,每日三次或维生素B1片10mg/次,每日三次,可帮助改善症状。

饮食上,建议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全谷物、坚果和绿叶蔬菜,有助于调节神经系统功能。运动方面,适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手心烫的症状。护理上,保持手部清洁干燥,避免长时间接触高温物体,有助于减少手心烫的发生。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排除潜在疾病。

赵家医

主任医师 安康市中心医院 全科

脚踝受风寒疼痛怎么办?

脚踝受风寒疼痛可通过热敷、按摩、药物治疗、保暖、适当运动等方式缓解。脚踝受风寒疼痛通常由寒冷刺激、血液循环不良、局部炎症、关节劳损、湿气侵袭等原因引起。

1、热敷: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敷在疼痛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天2-3次。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感。

2、按摩:轻轻按摩脚踝周围,采用揉捏、推拿等手法,每次10-15分钟。按摩有助于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局部炎症和疼痛。

3、药物治疗:可外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凝胶、布洛芬乳膏,每天涂抹2-3次。口服药物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每日1-2次,每次1片,缓解疼痛和炎症。

4、保暖:避免脚踝受凉,穿厚袜子或使用护踝,保持脚踝温暖。保暖可以防止寒冷刺激加重疼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少炎症发生。

5、适当运动:进行轻度活动如脚踝旋转、抬腿等,每次10-15分钟,每天2-3次。适当运动可以增强脚踝肌肉力量,改善关节灵活性,缓解疼痛和僵硬感。

日常生活中,保持脚踝温暖,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适当进行脚踝锻炼,有助于预防和缓解脚踝受风寒疼痛。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钙的食物,如橙子、牛奶,促进关节健康。运动方面,选择适合的低强度运动如游泳、瑜伽,增强关节灵活性。护理上,注意脚部卫生,定期检查脚踝状况,及时采取措施缓解不适。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热门标签

骨瘤 滴虫病 鼓膜穿孔 骨样骨瘤 腘窝囊肿 品行障碍 颈动脉体瘤 肩袖肌腱损伤 眶下间隙感染 进行性脂肪营养不良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