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骨科 > 骨关节科 > 骨伤

左臂丛受伤两年可以好起来吗

2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裕丽 主治医师
北京医院
立即预约
刘超 主治医师
营口市中心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急性白血病的患者生活中是不是不能受伤?

急性白血病患者生活中需要尽量避免受伤。急性白血病会导致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功能障碍,轻微外伤可能引发难以控制的出血或感染。

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异常,血小板数量显著降低,皮肤黏膜轻微破损可能出现渗血不止。刷牙时牙龈出血、磕碰后皮下淤青可能持续数日不消退。日常需使用软毛牙刷,避免剧烈运动或接触尖锐物品。血小板低于一定数值时,轻微头部撞击可能诱发颅内出血。

中性粒细胞缺乏状态下,皮肤伤口易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普通擦伤可能发展为蜂窝织炎甚至败血症。化疗期间若出现伤口红肿热痛或渗液,需立即就医处理。侵入性操作如针灸、拔牙等须在医生评估后谨慎进行。

建议患者穿着防滑鞋袜预防跌倒,使用电动剃须刀替代刀片。家中桌椅边角加装防撞条,避免饲养带爪宠物。若发生外伤应立即压迫止血15分钟以上,观察有无出血扩大或感染迹象。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必要时输注血小板或使用升白细胞药物。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正常人受伤后出血是如何停止的?

正常人受伤后出血主要通过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凝血系统激活和纤维蛋白形成等生理过程实现止血。

当皮肤或组织受损时,受损血管会立即发生反射性收缩,减少局部血流。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缩血管物质如内皮素和血栓素A2参与这一过程。血管收缩可暂时减缓出血,为后续止血机制争取时间。随后血小板在血管损伤处黏附并激活,释放二磷酸腺苷和血栓素A2等物质,促使更多血小板聚集形成血小板栓。血小板聚集过程中形态发生改变,伸出伪足相互连接。

凝血系统通过内源性和外源性途径被激活。组织因子暴露启动外源性途径,而胶原暴露激活内源性途径。两种途径最终激活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凝血酶将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纤维蛋白交织成网,网罗血细胞形成稳固的血凝块。同时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被适度激活,防止血栓过度形成。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逐渐溶解血凝块,为组织修复创造条件。

受伤后应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伤口裂开。可适当抬高患肢减少局部充血,避免摄入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如大蒜、生姜等。均衡饮食有助于伤口愈合,可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如出血持续超过10分钟或伤口较深,应及时就医处理。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白眼球受伤出血要紧吗?

白眼球受伤出血是否要紧需根据出血范围和伴随症状判断,轻微结膜下出血通常无须特殊治疗,若伴随视力下降或剧烈疼痛需立即就医。

白眼球出血多为结膜下出血,由结膜小血管破裂导致。常见诱因包括揉眼过度、外伤、剧烈咳嗽或打喷嚏,部分与高血压或服用抗凝药物有关。出血初期呈鲜红色片状,逐渐转为棕黄色后吸收,恢复周期7-14天。此期间避免揉眼、佩戴隐形眼镜及剧烈运动,可冷敷缓解肿胀。观察是否出现畏光、流泪增多等刺激症状,多数情况下出血会自行吸收。

当出血范围超过眼白面积三分之一、反复发生或合并视力模糊时,可能提示巩膜裂伤、虹膜睫状体炎等严重损伤。糖尿病患者出现眼表出血需排查视网膜病变,外伤后伴随眼压升高可能存在前房积血。此类情况需通过裂隙灯检查、眼压测量等明确损伤程度,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滴眼液预防感染,严重者需手术修复巩膜伤口。

保持眼部清洁干燥,避免用力擤鼻或弯腰提重物等增加眼压的行为。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增强血管弹性,高血压患者需监测血压稳定性。若48小时内出血面积扩大或出现飞蚊症、闪光感等玻璃体牵拉症状,应立即至眼科急诊处理。日常注意佩戴防护镜避免二次损伤,儿童患者需家长监督避免用手触碰患眼。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臂丛神经炎如何治疗?

臂丛神经炎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

臂丛神经炎可能与病毒感染、免疫异常、外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肩臂疼痛、肌肉无力、感觉异常等症状。药物治疗可选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有助于营养神经、缓解疼痛。物理治疗包括热敷、电疗及针灸,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对于严重病例或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松解神经压迫。治疗期间需避免提重物或过度活动患肢,防止症状加重。

日常注意保持患肢保暖,适当进行康复训练,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邵自强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血压测左臂还是右臂?

测量血压时通常建议选择左臂或右臂均可,但首次测量时应同时测量双臂以确定血压较高的一侧作为后续监测的固定手臂。血压测量结果差异主要与解剖结构差异、血管变异、测量姿势等因素有关。

多数人右臂血压略高于左臂,这与右锁骨下动脉分支角度更陡、血流阻力略大有关。临床建议首次测量时记录双臂数据,若两侧收缩压差值小于10毫米汞柱,可固定使用右臂测量。日常监测需保持同一手臂、相同体位和测量时间,避免因体位变化导致误差。使用电子血压计时袖带中心应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测量前静坐5分钟,避免吸烟、饮咖啡或剧烈运动。

少数情况下双臂血压差值超过15毫米汞柱可能提示血管病变,如主动脉缩窄、锁骨下动脉狭窄或大动脉炎等。此类患者需通过血管超声或CT血管造影进一步检查。长期单侧血压异常升高者应选择血压值较高的一侧作为监测手臂,并及时排查动脉硬化等继发因素。

定期监测血压建议选择早晨起床后和晚间睡前两个时段,每次测量重复进行2-3次取平均值。记录血压值时需同时注明测量手臂位置,就诊时向医生提供完整数据。高血压患者应避免在寒冷环境或憋尿状态下测量,袖带尺寸需匹配上臂围度,气囊宽度应覆盖上臂周长的80%。

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肾内科

热门标签

鼻疽 骨瘤 宫颈水肿 会厌囊肿 卵巢妊娠 品行障碍 横纹肌肉瘤 脑动脉狭窄 急性化脓性乳突炎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