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五官科 > 耳鼻喉科

头晕,手脚上午冷下午热但小腿及脚一直偏冷!耳鸣膝盖及全身乏力畏热又畏冷全身有麻木感

2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郭盛杰 副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
立即预约
刘超 主治医师
营口市中心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上午血压低下午晚上血压高?

上午血压低下午晚上血压高可能与昼夜节律紊乱、药物作用、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建议监测24小时动态血压并就医评估。血压昼夜波动受生理和病理因素共同影响,需结合具体原因干预。

健康人群血压存在自然昼夜节律,通常上午6-10点出现高峰,夜间睡眠时降低10-20毫米汞柱。这种节律由下丘脑生物钟调控,通过交感神经活性和激素分泌实现。若下午至夜间收缩压持续超过上午10毫米汞柱以上,可能提示血压调节异常。常见于长期熬夜、倒班工作者,昼夜节律紊乱会导致褪黑素分泌延迟,皮质醇高峰后移,进而影响血管张力。建议固定作息时间,避免夜间强光暴露,午后限制咖啡因摄入。

部分降压药物如短效钙拮抗剂硝苯地平片、α受体阻滞剂特拉唑嗪片的血药浓度下午下降过快,可能引起反跳性高血压。而利尿剂氢氯噻嗪片若清晨服用,下午药效减弱后可能引发体液潴留。需医生调整用药方案,可换用长效制剂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或分次服用短效药物。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患者多见血压昼夜倒置,与压力感受器敏感性下降有关,常伴体位性低血压、心率变异异常。可通过倾斜试验评估,必要时使用米多君片改善血管张力。

监测血压应选择经过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每天固定时间测量三次取平均值。记录晨起后1小时内、下午4-6点及睡前数据,连续监测1-2周。避免测量前30分钟吸烟、饮咖啡或剧烈运动。若发现夜间血压高于白天,需排除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该病会导致反复缺氧刺激交感神经。同时筛查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肾病等继发性高血压,这些疾病常破坏正常血压节律。日常减少高盐食品,增加富含钾的香蕉、土豆摄入,适度有氧运动有助于稳定自主神经功能。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为什么下午血压比上午高很多?

下午血压比上午高很多可能与人体昼夜节律、活动量增加、饮食因素或药物代谢有关。血压波动受自主神经调节、激素分泌周期、体位变化等因素影响,部分人群可能出现午后血压峰值。

人体血压存在昼夜波动规律,上午6-10点通常出现第一个高峰,下午4-8点可能出现第二个高峰。这种双峰模式与交感神经兴奋性变化相关,下午时段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水平升高,导致外周血管收缩和心脏收缩力增强。日间活动量积累也会促使血压上升,长时间站立、工作压力或情绪紧张可能加剧午后血压升高。高盐午餐、含咖啡因饮品摄入或酒精作用可能通过血容量增加或血管反应性改变影响血压读数。

部分降压药物在下午时段血药浓度下降,特别是短效降压药如硝苯地平片、卡托普利片的药效减弱时可能显现血压反弹。体位性高血压患者在久坐后站立时可能出现明显血压波动,午后因疲劳导致的代偿性血压升高更显著。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下午血压升高可能与夜间低氧血症引发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有关。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嗜铬细胞瘤等内分泌疾病也可能表现为午后血压异常攀升。

建议每日固定时间测量血压并记录波动规律,避免下午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控制午餐钠盐摄入量,限制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若午后血压持续超过140/90mmHg或伴随头晕心悸等症状,需及时排查继发性高血压。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时可考虑选用长效降压药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等,必要时分次给药以覆盖血压高峰时段。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头痛冷是怎么回事?

头痛发冷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偏头痛或低血糖等因素有关。

上呼吸道感染通常由病毒或细菌引起,除头痛发冷外还可能伴随鼻塞、咽痛等症状。偏头痛发作时部分患者会出现畏寒反应,多与血管异常收缩扩张相关,典型表现为单侧搏动性头痛。低血糖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可能引发冷汗、头痛,常见于糖尿病患者用药不当或长时间未进食。

建议监测体温变化并记录头痛特点,避免过度劳累和寒冷刺激。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排查病因。

邵自强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一冷手指甲就发紫怎么回事?

手指甲发紫可能与血液循环不良、心血管疾病或呼吸系统疾病有关。

血液循环不良是导致手指甲发紫的常见原因,寒冷环境下血管收缩,血液流动速度减慢,手指末端供血不足,可能出现发紫现象。心血管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会影响心脏泵血功能,导致末梢循环障碍,表现为手指甲发紫。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等会影响血液氧合,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手指甲可能出现发紫症状。

日常应注意保暖,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适当进行手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陈腊梅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吃了冷的胃不舒服怎么办?

吃了冷的胃不舒服可通过热敷腹部、饮用温热水、调整饮食、服用胃黏膜保护剂、使用促胃肠动力药等方式缓解。胃部受凉可能与饮食刺激、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胃炎、胃溃疡、胃肠痉挛等因素有关。

1、热敷腹部

用温热毛巾或热水袋敷于上腹部,温度控制在40-50摄氏度,持续15-20分钟。热力能帮助松弛胃肠平滑肌,缓解痉挛性疼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注意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导致烫伤,糖尿病患者及皮肤感觉异常者需谨慎。

2、饮用温热水

少量多次饮用35-40摄氏度的温开水,每次100-150毫升,每日总量不超过2000毫升。温水能中和胃内低温刺激,稀释胃酸浓度,加速寒凉食物代谢。可添加少量红糖或姜片增强温胃效果,但糖尿病患者应避免加糖。

3、调整饮食

暂时禁食生冷、油腻食物,选择小米粥、南瓜羹等温软易消化流质。症状缓解后逐步添加蒸蛋羹、烂面条等半流质,3天内避免奶制品、豆类等产气食物。进食时细嚼慢咽,每餐控制在七分饱,餐后立即平卧可能加重不适。

4、胃黏膜保护剂

铝碳酸镁咀嚼片可中和胃酸并在黏膜形成保护层,缓解胃痛、反酸。硫糖铝混悬凝胶能选择性黏附于溃疡面促进修复。胶体果胶铋干混悬剂可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但服用后可能出现黑便属正常现象。

5、促胃肠动力药

多潘立酮片通过阻断多巴胺受体加速胃排空,适用于胀满感明显者。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能全胃肠促动力,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服用此类药物可能出现口干、头痛等反应,心律失常患者禁用多潘立酮。

胃部持续隐痛超过24小时或出现呕血、黑便需立即就医。日常应注意食物温度保持在40摄氏度以上,冬季外出可贴暖宝宝于胃区保暖。长期胃部不适者建议进行胃镜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养成饭前洗手、餐具消毒习惯,避免幽门螺杆菌感染。适当进行八段锦等舒缓运动有助于增强胃肠功能。

李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热门标签

骨折 脑室炎 膀胱憩室 前列腺癌 肺放线菌病 肾动静脉瘘 急性失血性贫血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交感神经链综合征 短暂性棘皮松解皮肤病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