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骨科 > 骨病科 > 骨刺

骨刺可以用针灸吗

| 2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陶惠人 主任医师
深圳大学总医院
立即预约
复禾网友

相关问答

为什么针灸可以治病?

针灸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调节气血运行、平衡阴阳、激发人体自愈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灸治病的作用机制主要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调节免疫、改善微循环。

1、疏通经络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以疏通阻滞的经络。当经络不通时会出现疼痛、麻木等症状,针灸能够解除经络痉挛,促进气血流通。临床常用于治疗偏头痛、坐骨神经痛等经络闭阻类疾病。

2、调和气血

针灸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能够平衡气血阴阳。对于气血不足者可激发经气,气血瘀滞者能活血化瘀。这种调节作用使针灸既能治疗高血压也能改善低血压,既能缓解腹泻也能改善便秘。通过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恢复机体动态平衡。

3、扶正祛邪

针灸通过补泻手法可增强正气、驱除病邪。补法能提升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虚弱状态;泻法则能消除炎症反应,缓解实证症状。这种特性使针灸在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和急性扭伤等疾病时都能发挥独特优势。

4、调节免疫

针灸刺激可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调节免疫细胞活性。能增加白细胞数量,提高免疫球蛋白水平,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这种作用使针灸对过敏性鼻炎、类风湿关节炎等免疫相关疾病具有显著疗效。

5、改善微循环

针灸能扩张毛细血管,增加局部血流量,促进组织代谢。通过改善微循环可加速炎症物质清除,促进组织修复。这一机制在治疗面瘫、中风后遗症等周围神经损伤性疾病时尤为重要,能有效防止肌肉萎缩。

针灸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作,根据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穴位和手法。治疗期间应注意保暖避风,避免剧烈运动。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辛辣。保持规律作息,配合适度锻炼能增强针灸疗效。孕妇、出血体质及皮肤感染者等特殊人群应谨慎选择针灸治疗。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感冒针灸哪里最管用?

感冒针灸治疗通常选取风池穴、合谷穴、大椎穴、列缺穴、足三里穴等穴位。针灸通过刺激经络调节免疫功能,缓解鼻塞、头痛等症状,但需由专业中医师操作。

1、风池穴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发际两侧凹陷处,是治疗感冒发热、头痛的要穴。针灸该穴位可疏风解表,改善项强、鼻塞症状。操作时需注意进针角度,避免深刺伤及椎动脉。配合艾灸能增强祛风散寒效果,适合风寒型感冒。

2、合谷穴

合谷穴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具有解表退热、通络止痛作用。针灸此穴能缓解感冒伴随的咽喉肿痛、全身酸痛,尤其对风热型感冒效果显著。孕妇慎用该穴位,避免引发子宫收缩。临床常与曲池穴配伍使用。

3、大椎穴

大椎穴在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为督脉要穴。针灸此处可升发阳气驱散表邪,对反复感冒、免疫力低下者有益。操作时采用斜刺法,配合拔罐能增强发汗解表功效。体质虚弱者刺激强度不宜过大。

4、列缺穴

列缺穴位于前臂桡侧腕横纹上1.5寸,主治咳嗽、咽痛等肺系症状。针灸该穴能宣肺止咳,缓解感冒后期的迁延性咳嗽。与太渊穴配伍可增强润肺效果,适合燥邪伤肺的秋冬季感冒。

5、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在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是强壮保健要穴。针灸此处可健脾益气,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预防感冒反复发作。对体虚易感者可采用温针灸法。饭后不宜立即刺激该穴,可能影响消化功能。

感冒期间除针灸治疗外,建议保持充足休息,每日饮用温水超过1500毫升,食用易消化的粥类、蒸煮蔬菜等食物。避免剧烈运动,室内保持空气流通但忌直接吹风。若出现高热不退、脓涕黄痰等细菌感染征象,应及时配合西医抗感染治疗。针灸后8小时内不宜洗澡,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油腻,体质过敏者需提前告知医师。

陈云霞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帕金森针灸什么部位?

帕金森病针灸治疗主要选取头部、四肢及背部的特定穴位,常用穴位有百会、风池、合谷、足三里、阳陵泉等。针灸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作,结合患者具体症状调整穴位配伍。

1、头部穴位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针刺该穴位有助于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缓解帕金森病导致的头晕、平衡障碍等症状。风池穴在枕骨下方两侧凹陷处,刺激该穴位可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减轻震颤和肌肉僵直。头部穴位针刺深度较浅,需严格控制进针角度以避免风险。

2、上肢穴位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针刺该穴位能调节手部运动功能,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手部震颤和精细动作障碍。曲池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刺激该穴位有助于缓解上肢肌肉强直。针刺上肢穴位时需注意避开浅表血管,采用平补平泻手法。

3、下肢穴位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穴下三寸,该穴位具有调节全身气血的作用,能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步态不稳和运动迟缓。阳陵泉穴在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针刺该穴位可缓解下肢肌肉痉挛。下肢穴位针刺较深,需根据患者体型调整进针深度。

4、背部穴位

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刺激该穴位可调节督脉气血,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姿势平衡障碍。肝俞穴在第九胸椎棘突旁开一寸半,该穴位有助于疏肝解郁,缓解疾病伴随的情绪障碍。背部穴位针刺需严格掌握解剖层次,避免伤及内脏。

5、配穴原则

临床常根据症状主次采用远近配穴法,如头部震颤配合谷、阳陵泉,下肢僵硬配肾俞、悬钟。针对不同证型会加减穴位,肝肾阴虚型加太溪、三阴交,气血不足型加气海、关元。每次治疗选取6-8个穴位,交替使用以避免穴位疲劳。

帕金森病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期间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上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全谷物、绿叶蔬菜,有助于神经功能维护。配合适度的康复训练如太极拳、平衡练习等能增强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需及时告知医师调整方案,切勿自行更改穴位或中断治疗。

王俊宏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腰间盘突出能针灸吗?

腰椎间盘突出一般可以进行针灸治疗,但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针灸可能通过缓解局部肌肉痉挛、促进血液循环等方式改善症状,但合并严重神经压迫或椎管狭窄时需谨慎。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调节局部微循环、减轻炎症反应和松解软组织粘连。对于轻中度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针灸可配合牵引、理疗等保守治疗,常用穴位包括肾俞、大肠俞、环跳等。临床观察显示部分患者经针灸治疗后疼痛评分明显下降,但需注意避免过度刺激导致局部水肿加重。

当患者出现马尾综合征表现或进行性肌力下降时,单纯针灸可能延误病情。此类情况多需影像学评估后决定是否行椎间孔镜等微创手术。凝血功能障碍、皮肤感染或妊娠期患者应禁用针灸,糖尿病患者需注意防止感染风险。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除针灸外,应避免久坐久站,睡眠时选择硬板床,日常可进行五点支撑法锻炼腰背肌。急性期需卧床休息,缓解期建议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核心肌群训练。饮食上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控制体重减轻腰椎负荷。若保守治疗三个月无效或症状加重,应及时考虑手术干预。

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针灸治疗颈椎病效果好吗?

针灸治疗颈椎病通常有一定效果,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颈椎病的治疗方式主要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针灸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等。

1、药物治疗

颈椎病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缓解疼痛,配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急性发作期可短期使用盐酸乙哌立松片缓解肌肉痉挛。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2、物理治疗

超短波、红外线照射等物理疗法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神经根水肿。牵引治疗可增大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压力,但需专业医师操作。日常生活中可使用颈椎枕维持生理曲度,避免长时间低头。

3、针灸治疗

针灸通过刺激风池穴、肩井穴等穴位疏通经络,缓解颈部肌肉紧张。临床常用毫针配合电针治疗,对颈型颈椎病效果较明显。需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操作,避免感染风险。针灸疗程通常需连续进行多次。

4、手术治疗

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或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考虑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等。术后需佩戴颈托保护,逐步进行康复锻炼。手术存在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等风险,需严格评估适应症。

5、康复训练

麦肯基疗法、颈部核心肌群训练能增强颈椎稳定性。游泳、羽毛球等运动有助于改善颈椎活动度。日常应保持正确坐姿,每工作1小时活动颈部,避免突然转头等危险动作。

颈椎病患者需注意颈部保暖,睡眠时选择高度适中的枕头。饮食可适当增加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鱼类,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急性期应减少颈部活动,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手脚麻木需及时就医。综合治疗配合生活方式调整能更好控制病情发展。

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血管外科

热门标签

梅毒 鼻囊肿 铝尘肺 产前出血 低钠血症 高镁血症 腹股沟斜疝 输尿管结核 甲基丙二酸血症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