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 高血压

一个月前高血压犯了,突然晕倒,医院里查出有血管堵塞,高血压3级,入院20多天中做了个项检查,都无大碍,

| 2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小禾科普 主任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武恩翠 主任技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腿麻是不是脑梗要犯了?

腿麻可能是脑梗的前兆,但也可能由其他原因引起。脑梗通常伴随肢体无力、言语不清、面部歪斜等症状,单纯腿麻更常见于腰椎间盘突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局部压迫或缺血等情况。若突然出现单侧肢体麻木且持续加重,或合并其他神经系统症状,需警惕脑梗发作。

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是腿麻的常见原因,久坐、弯腰搬重物等动作易诱发,表现为从腰部向腿部放射的麻木或疼痛,改变体位可能缓解。糖尿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对称性手脚麻木、蚁走感,常伴皮肤干燥或刺痛。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造成局部神经压迫,如跷二郎腿或蹲厕过久,解除压迫后麻木感可逐渐消退。

脑梗引起的腿麻往往急性发作,多为一侧肢体同时累及上肢和下肢,伴随肌力下降、协调障碍等运动功能异常。部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可能出现短暂性腿麻,通常在24小时内缓解,但这是脑梗的高危预警信号。罕见情况下,脊髓病变或多发性硬化等神经系统疾病也可导致腿麻,需结合影像学检查鉴别。

出现不明原因腿麻时,建议记录发作时间、诱因和伴随症状,避免剧烈活动或按摩患肢。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戒烟限酒,保持低盐低脂饮食。若麻木持续超过1小时、反复发作或进行性加重,尤其伴有头晕、呕吐、意识障碍时,须立即就医进行头颅CT或核磁共振检查,排除急性脑血管事件。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高血压突然晕倒怎么处理?

高血压患者突然晕倒需立即采取平卧位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就医排查脑卒中、心律失常等急症。处理方式主要有保持患者安全、测量血压心率、记录晕倒前后症状、避免随意搬动、紧急送医。

1、保持患者安全

立即让患者平卧于安全环境,移除周围尖锐物品,解开领口腰带等束缚物。观察有无抽搐、口吐白沫等癫痫样发作,防止跌倒二次伤害。若患者意识模糊,需将头部偏向一侧防止舌后坠或呕吐物阻塞气道。

2、测量血压心率

使用家用血压计测量双侧血压,若收缩压超过180毫米汞柱或低于90毫米汞柱均需警惕。同时触摸颈动脉搏动评估心率,记录是否出现脉搏过快、过慢或不规则情况,这些数据对后续医疗诊断有重要价值。

3、记录晕倒前后症状

询问目击者或患者本人晕倒前有无头痛、视物模糊、胸痛等先兆,晕倒时是否伴随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等表现。记录晕倒持续时间及苏醒后有无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神经系统症状,这些信息有助于鉴别心源性晕厥或脑血管意外。

4、避免随意搬动

在未明确晕厥原因前,禁止扶起患者或喂水喂药。若怀疑颈椎损伤,需固定头颈部。对于短暂意识丧失后自行苏醒者,仍需保持卧位观察,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导致再次晕厥。

5、紧急送医

无论是否苏醒均需呼叫急救车,高血压晕厥可能提示急性脑出血、心肌梗死等危重症。送医途中持续监测意识状态,准备既往用药史和近期血压记录。急诊需完善头颅CT、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检查明确病因。

高血压患者日常应规律监测血压,遵医嘱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厄贝沙坦等降压药物,避免突然停药或调整剂量。饮食需控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食盐,适量补充香蕉、菠菜等富钾食物。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剧烈运动后立即沐浴。定期筛查心脑血管并发症,随身携带医疗急救卡注明基础疾病和用药信息。

陈云霞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腰椎间盘突出有哪些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主要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肢体麻木、肌肉无力、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腰椎间盘突出通常由椎间盘退变、外伤、长期不良姿势、遗传因素、职业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

1、腰痛

腰痛是腰椎间盘突出最常见的症状,多表现为下腰部持续性钝痛或锐痛,在咳嗽、打喷嚏或弯腰时疼痛加重。疼痛可能向臀部放射,卧床休息后疼痛可缓解。早期疼痛多局限于腰部,随着病情发展可能逐渐向下肢放射。

2、下肢放射痛

当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神经根时,会出现典型的坐骨神经痛症状。疼痛从腰部向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及足部放射,呈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久坐、久站或行走时症状加重,平卧时减轻。严重者可出现夜间痛醒现象。

3、肢体麻木

神经根受压除引起疼痛外,还可导致相应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异常。患者常主诉下肢特定区域出现麻木感、蚁走感或针刺感。麻木区域与受压神经根的支配范围相对应,如L5神经根受压可出现小腿外侧和足背麻木。

4、肌肉无力

长期神经压迫可导致肌肉力量下降。不同节段椎间盘突出可引起特定肌群无力,如L4-5突出可能导致足背伸无力,L5-S1突出可能导致足跖屈无力。严重者可出现足下垂或行走困难等运动功能障碍。

5、大小便功能障碍

严重的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可能压迫马尾神经,导致会阴部麻木、排尿困难、尿潴留或尿失禁等括约肌功能障碍。这是需要紧急手术干预的急症表现,患者需立即就医治疗以避免永久性神经损伤。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应注意保持正确坐姿和站姿,避免久坐久站和腰部过度负重。适度进行腰背肌锻炼如游泳、平板支撑等有助于增强脊柱稳定性。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若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需考虑手术治疗。日常生活中应控制体重,戒烟,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避免突然扭转腰部等危险动作。

夏长军

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普外科

腰椎间盘脱出有哪些表现?

腰椎间盘脱出主要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感觉异常、肌力下降和活动受限。腰椎间盘脱出通常由椎间盘退变、外伤、长期劳损、遗传因素和不良姿势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式确诊。

1、腰痛

腰痛是腰椎间盘脱出最常见的症状,疼痛多位于下腰部,可能向臀部或大腿后侧放射。疼痛在久坐、弯腰或咳嗽时加重,平卧休息后可能缓解。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时,疼痛可能呈现为锐痛或灼烧感。早期疼痛可能为间歇性,随着病情进展可能转为持续性。患者常因疼痛而改变体位或活动方式。

2、下肢放射痛

下肢放射痛多表现为从臀部沿大腿后侧向小腿及足部的放射性疼痛,医学上称为坐骨神经痛。疼痛性质多为刺痛或电击样痛,可能伴有麻木感。症状通常在行走、站立或特定体位时加重,弯腰或抬腿时可能诱发疼痛。严重时可能出现夜间痛醒现象,影响睡眠质量。疼痛范围与受压神经根支配区域相关。

3、感觉异常

感觉异常主要表现为患肢麻木、刺痛或蚁走感,多出现在小腿外侧、足背或足底。症状区域与受压神经根的支配区一致,可能伴有温度觉或触觉减退。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感觉过敏现象,轻微触碰即引起明显不适。感觉异常通常在疼痛之后出现,提示神经受压程度加重。长期感觉异常可能导致皮肤营养改变。

4、肌力下降

肌力下降多表现为足背屈或足跖屈力量减弱,严重时可能出现足下垂。患者可能主诉行走时足尖拖地或上下楼梯困难。肌力检查可发现特定肌群力量减退,与受压神经根支配的肌肉相对应。长期肌力下降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影响肢体功能。肌力变化是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5、活动受限

活动受限主要表现为腰部前屈、后伸或侧弯幅度减小,可能伴有保护性姿势。患者常因疼痛而避免某些动作,导致腰部肌肉紧张或僵硬。严重时可能出现行走距离缩短,需频繁休息。活动受限程度与椎间盘突出大小和神经受压程度相关。长期活动受限可能导致脊柱柔韧性下降和肌肉萎缩。

腰椎间盘脱出患者应注意保持正确姿势,避免久坐久站和提重物。建议睡硬板床,可在腰部垫小枕以维持生理曲度。适度进行游泳、慢走等低冲击运动有助于增强腰背肌力量。饮食上应保证充足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控制体重以减轻腰椎负荷。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建议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等干预措施。康复期间应遵医嘱进行针对性锻炼,逐步恢复日常活动能力。

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肝胆外科

突然晕倒检查一切正常?

突然晕倒但检查一切正常可能与血管迷走性晕厥、体位性低血压、低血糖反应、心理因素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关。血管迷走性晕厥是常见原因,通常由长时间站立、疼痛或情绪紧张诱发;体位性低血压与快速起身导致脑部供血不足相关;低血糖反应多见于未规律进食的糖尿病患者;焦虑或惊恐发作可能引发假性晕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需排除心脑血管异常。

1、血管迷走性晕厥

血管迷走性晕厥属于反射性晕厥,发作前常有面色苍白、出汗或恶心等先兆。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导致心率减慢和血管扩张,引发脑灌注不足。建议避免诱因如长时间站立,晕厥时立即平卧抬高下肢。若频繁发作需进行倾斜试验评估,必要时使用盐酸米多君等药物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2、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多见于老年人或服用降压药物者,由体位改变时血压调节延迟导致。测量卧立位血压差值超过20毫米汞柱可确诊。日常需缓慢变换体位,增加水和盐分摄入,穿弹力袜改善静脉回流。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氟氢可的松等药物提升血容量。

3、低血糖反应

血糖低于3.9毫摩尔每升时可能出现冷汗、心悸后晕厥,常见于胰岛素使用过量的糖尿病患者。发作时需立即进食含糖食物,日常应规律监测血糖并调整降糖方案。非糖尿病患者反复出现空腹低血糖需排查胰岛素瘤等内分泌疾病。

4、心理因素

急性焦虑或癔症性晕厥患者虽表现意识丧失,但脑电图和生命体征正常,多由过度换气或心理应激触发。发作时无摔伤且恢复迅速,心理评估可发现明确诱因。认知行为治疗和呼吸训练有助于减少发作,严重焦虑可短期使用帕罗西汀等抗焦虑药。

5、短暂性脑缺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多伴随言语不清或肢体无力,24小时内症状完全缓解。颈动脉超声或头颈部CTA可发现血管狭窄或微栓塞。需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高危患者需服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或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

日常需记录晕厥前诱因和伴随症状,避免脱水或过度疲劳。建议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脑电图监测,排除隐匿性心律失常或癫痫。反复发作伴抽搐或大小便失禁需完善脑脊液检查或基因检测,警惕遗传性离子通道病等罕见病因。保持适度运动增强血管调节能力,起身时遵循"三个30秒"原则预防体位性低血压。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病理科

热门标签

骨癌 近视 扁平髋 胃息肉 脑脊液漏 炭黑尘肺 甲状舌管瘘 肩胛骨骨折 球后视神经炎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