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 面瘫

作嗅鞘细胞移植,您认为有副作用吗,请推荐做的医院

2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石求兵 住院医师
杭州市金域医学检验中心
立即预约
于信玲 副主任医师
吉林省通化县二密镇马当卫生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骨髓移植大概多少钱?

骨髓移植一般需要20-50万元,具体费用与移植类型、供体匹配度、术后并发症等因素有关。

骨髓移植费用主要分为术前检查、移植手术、移植后治疗三部分。术前检查包括配型检测、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查等,费用在1-5万元。移植手术费用差异较大,自体移植需10-20万元,异基因移植需20-30万元,其中半相合移植费用较高。移植后治疗包括抗排异药物、抗感染治疗、输血支持等,费用在5-15万元。不同地区费用存在差异,一线城市三甲医院费用通常高于二三线城市。移植后可能出现感染、排异反应等并发症,治疗费用会相应增加。医保报销比例因地而异,部分城市将骨髓移植纳入大病医保范围。

骨髓移植后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饮食需保证充足热量和优质蛋白,避免生冷食物。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术后一年内避免剧烈运动,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活动。保持良好心态,家属需关注患者情绪变化。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什么是自体骨髓移植?

自体骨髓移植是指采集患者自身的骨髓或造血干细胞,经体外处理后回输以重建造血功能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疾病的治疗。

自体骨髓移植的核心流程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动员期,通过化疗药物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使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进入外周血。第二阶段为采集期,采用血细胞分离机从外周血中收集足量CD34阳性干细胞,部分病例需直接穿刺髂骨抽取骨髓。第三阶段为预处理和回输,患者接受大剂量化疗清除病变细胞后,将冻存的干细胞解冻回输,通常需要10-20天完成造血重建。

该技术主要适用于对化疗敏感的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肿瘤,以及复发风险较高的急性白血病缓解期患者。在自身免疫病领域,可用于常规治疗无效的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等疾病。治疗优势在于无须寻找配型供者,且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显著低于异基因移植。但存在肿瘤细胞污染风险,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采集困难或造血恢复延迟。

移植后需持续监测血常规变化,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建议保持高蛋白饮食,每日摄入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不少于1.5克/公斤体重。恢复期应避免剧烈运动,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测和心脏超声检查。出现持续发热或出血倾向时需立即就医。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骨髓移植对捐献者有什么危害?

骨髓移植对捐献者的危害通常较小,可能出现短暂性骨髓抑制、采髓部位疼痛或感染风险。骨髓捐献分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和骨髓穿刺两种方式,多数捐献者在1-2周内恢复。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需提前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能引发骨痛、头痛或低热等药物反应,症状多在停药后消失。采血过程中可能出现枸橼酸盐中毒反应,表现为口唇麻木或肌肉痉挛,通过补钙可缓解。极少数情况下导管置入可能导致血管损伤或血栓形成。

骨髓穿刺需在髂后上棘进行麻醉下操作,术后可能出现穿刺部位淤血、肿胀,持续3-5天。麻醉相关风险包括恶心呕吐或过敏反应。术中失血量约200-400毫升,体质较弱者可能需输血补充。感染发生率低于1%,严格无菌操作可有效预防。长期随访数据显示捐献者白血病发生率与普通人群无差异。

捐献前需完善血常规、传染病筛查及心肺功能评估,符合健康标准的18-55岁人群可参与。术后建议补充铁剂和优质蛋白,避免剧烈运动2周,定期复查血象至指标恢复正常。若出现持续发热或严重贫血应及时就医。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白血病骨髓移植后能活多久?

白血病骨髓移植后生存时间通常为5-10年,具体与移植类型、疾病状态、并发症等因素相关。

骨髓移植是白血病治疗的重要手段,生存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自体移植患者5年生存率通常为40-60%,异基因移植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50-70%。移植后1-2年为关键期,此阶段需密切监测排异反应和感染风险。移植后5年无复发可视为临床治愈,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远期并发症。儿童患者预后通常优于成人,60岁以下患者生存率显著高于高龄患者。移植前疾病状态直接影响预后,完全缓解期移植效果优于复发期。移植后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定期复查血常规和骨髓象。供体匹配程度也是重要因素,全相合供体移植效果优于半相合或无关供体。

骨髓移植后需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生冷食物,注意饮食卫生。适度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活动。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减少感染风险。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血药浓度。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需及时就医。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劳累。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睡眠。移植后1年内避免接种活疫苗。注意口腔和会阴部清洁,预防感染。建立规律作息,避免接触传染源。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作用是什么?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从而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荷并保护靶器官。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糖尿病肾病等疾病,具有减少蛋白尿、延缓肾功能恶化等额外获益。

1、降压作用

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Ⅰ向血管紧张素Ⅱ的转化,直接减少强效缩血管物质生成,同时抑制缓激肽降解,双重机制扩张外周血管。这种作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尤为显著,可改善大动脉弹性功能,尤其适用于合并动脉硬化的老年患者。临床常用制剂包括培哚普利片、依那普利片等。

2、心脏保护

通过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肌重构,减少心室扩张和心肌纤维化。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能显著降低左室舒张末压,提高射血分数。研究显示长期使用可降低心肌梗死后患者死亡率,代表药物如雷米普利胶囊、福辛普利钠片等。

3、肾脏保护

选择性扩张肾小球出球小动脉,降低肾小球内高压状态,减少蛋白尿排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可延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速度,这种保护作用独立于降压效果之外。卡托普利片等药物在临床中常用于糖尿病肾病早期干预。

4、改善内皮功能

通过增加一氧化氮生物利用度,修复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这种作用有助于逆转高血压导致的内皮损伤,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部分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干咳副作用,与缓激肽蓄积刺激呼吸道有关。

5、代谢调节

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对糖代谢异常患者具有潜在获益。部分研究显示其能降低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这种作用可能与改善骨骼肌血流灌注有关。但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时需监测血钾水平。

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期间应定期监测肾功能和血钾,避免与保钾利尿剂联用。低盐饮食有助于增强降压效果,建议每日钠摄入量控制在3-5克。初次用药应从最小剂量开始,避免体位性低血压,服药期间出现血管性水肿应立即就医。合并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禁用该类药物。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热门标签

龟头炎 汗管瘤 腹股沟疝 角膜变性 尿道损伤 肠吸收不良 酒精性脂肪肝 蚕蚀性角膜溃疡 颈部交感神经损伤 匐行穿孔性弹性组织变性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