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和咽鼓管炎的区别?
中耳炎和咽鼓管炎均为耳部炎症,但病因、症状、治疗及预后有所不同。中耳炎由细菌或病毒引起,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耳鸣,严重时需手术治疗;咽鼓管炎则为咽鼓管黏膜的非特异性感染,症状包括耳痛、听力下降、耳鸣,以及鼻腔分泌物增多,主要通过抗生素治疗。两者治疗后多数可治愈,但部分患者可能遗留后遗症。建议出现上述症状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遵医嘱治疗,日常生活中避免用力擤鼻子以减少感染风险。
鼻炎咽炎会导致咽鼓管?
鼻炎和咽炎可能导致咽鼓管功能异常,引发耳部症状。炎症使咽鼓管黏膜肿胀、充血,影响其正常开放,从而导致耳闷、耳鸣和听力下降。鼻腔黏膜充血和肿胀可使外界空气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炎症反应。鼻腔内压力变化和鼻咽部压力增加,使气体和炎性分泌物通过咽鼓管进入咽部,进一步刺激咽鼓管黏膜,加重症状。若继发感染,可能引起分泌性中耳炎,长期炎症刺激形成肉芽组织和黏膜腺体功能障碍,使中耳呈负压状态,甚至形成粘连,加剧耳鸣和听力下降。
开放性骨折的清创要点?
第一是清洗,第二是切除创缘皮肤2毫米。皮肤挫裂严重应该切除失去活力的皮肤,从浅至深切除。对于肌腱、血管和神经,应该在尽量切除污染部分的情况下保留其完整性。韧带和关节囊损伤严重的应该切除。如果仅仅是污染也应该尽量保留。另外骨外膜也应该尽量保留,因为骨外膜切除过多会导致骨折不愈合。再一个就是清创、清洗完之后要用碘伏和双氧水冲洗,这样可以减少厌氧菌感染的机会。清洗完之后需要更换手套、器械,然后才能进行组织修复、伤口缝合等。
开放性气胸的病理生理改变?
纵隔中的心脏与血管,随之左右的摆动,进而导致一连串的呼吸与循环的不稳定,容易引起患者的生命征的不平稳,甚至危及生命,这时需要急诊科或者胸外科等专业医护人员紧急处理。因为,它导致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是随着患者的呼吸,而胸腔内的压力会有较大的变化,引起纵隔左右摆动。开放性气胸会导致原本密闭的胸腔与外界大气相通,其引起的气胸危害比较大。
开放性伤口用什么消毒?
碘伏可以起到杀菌消炎的作用,而且对于伤口并没有任何的刺激性,是目前比较常见的消毒的药品。如果伤口上面有污染物,可以先应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进行局部冲洗,伤口清理干净后,再应用碘伏等进行局部的消毒。碘伏是可以进行消毒开放性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