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小儿肾病科

发生肾小球肾炎有传染性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卢成瑜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传染性腹膜炎怎么治疗?

传染性腹膜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腹腔引流、营养支持、对症处理、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传染性腹膜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外伤、手术并发症、腹腔器官病变、免疫系统异常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治疗:针对细菌感染,需使用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常用药物包括头孢曲松1g静脉注射,每日一次、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875mg口服,每日两次、甲硝唑500mg静脉注射,每日三次。根据细菌培养结果调整用药方案。

2、腹腔引流:对于腹腔内积液或脓肿,需进行腹腔穿刺引流。引流可减少毒素吸收,缓解症状。引流后需定期更换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防止感染扩散。

3、营养支持:患者常因感染导致食欲下降,需通过静脉营养或肠内营养补充能量。可选用高蛋白、高热量营养液,如氨基酸注射液、脂肪乳注射液,每日补充2000-2500千卡热量。

4、对症处理:针对发热、腹痛等症状,可使用解热镇痛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500mg口服,每6小时一次或布洛芬400mg口服,每8小时一次。同时注意监测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

5、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腹腔感染或器官穿孔,需进行手术干预。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探查、腹腔冲洗、病变器官切除等。术后需加强抗感染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日常护理中,患者需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适当进行轻度活动,如散步、深呼吸练习,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恢复。定期复查,监测感染指标和腹部体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陈云霞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慢性乙型病毒肝炎有传染性吗?

慢性乙型病毒肝炎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等途径感染他人。预防措施包括接种疫苗、避免不安全性行为、使用一次性医疗器具等。

1、传播途径:慢性乙型病毒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共用针具、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等。母婴传播和性传播也是重要途径。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液中含有病毒,接触这些体液可能导致感染。

2、高危人群:慢性乙型病毒肝炎的高危人群包括医护人员、血液透析患者、性工作者、吸毒者等。这些人群因职业或生活习惯,更容易接触到感染源。母婴传播是新生儿感染的主要途径,母亲为病毒携带者时,新生儿需及时接种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3、预防措施: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感染的最有效方法。疫苗需按0、1、6个月的程序接种三剂,可提供长期保护。避免不安全性行为、使用安全套、不共用个人卫生用品如牙刷、剃须刀等,也能降低感染风险。

4、医疗防护:医疗机构需严格执行消毒规范,使用一次性医疗器具,防止交叉感染。医护人员应接种疫苗,工作时佩戴防护装备,避免职业暴露。血液和血液制品需经过严格筛查,确保安全。

5、感染者管理:慢性乙型病毒肝炎感染者需定期复查肝功能、病毒载量等指标,遵医嘱进行抗病毒治疗。感染者应避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性生活时使用安全套,减少传播风险。家庭成员应接种疫苗,防止家庭内传播。

慢性乙型病毒肝炎的预防和管理需从个人、家庭和社会多方面入手。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鱼类等。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如散步、瑜伽、游泳等。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保持良好作息。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相关疾病,维护肝脏健康。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传染性软疣到底是什么?

传染性软疣是一种由传染性软疣病毒MCV引起的皮肤感染,主要表现为皮肤上出现圆形、光滑的丘疹,中央有凹陷。这种疾病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但成人也可能感染。传染性软疣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共用物品传播。

1、病因:传染性软疣由传染性软疣病毒感染引起,该病毒属于痘病毒科。皮肤破损、免疫力低下、共用毛巾或衣物等行为都可能增加感染风险。病毒通过皮肤接触进入人体,感染后会在皮肤表层复制,形成典型的丘疹。

2、症状:感染初期,皮肤上会出现小而光滑的丘疹,通常为肉色或白色,直径约2-5毫米。丘疹中央常有凹陷,称为“脐凹”。丘疹可能单发或多发,常见于躯干、四肢和面部。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轻微瘙痒或不适。

3、传播途径:传染性软疣主要通过直接皮肤接触传播,例如握手、拥抱或性接触。共用毛巾、衣物、玩具等物品也可能导致间接传播。搔抓患处后接触其他部位皮肤,可能引起自体接种,导致丘疹扩散。

4、诊断:医生通常通过肉眼观察即可诊断传染性软疣。典型的丘疹形态和中央凹陷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医生可能进行皮肤刮片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病毒颗粒或进行病毒DNA检测以确认诊断。

5、治疗:传染性软疣的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如冷冻疗法液氮冷冻或刮除术可直接去除丘疹。药物治疗可使用局部外用药,如咪喹莫特乳膏5%、三氯醋酸溶液或水杨酸软膏。对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可能需要结合口服抗病毒药物。

传染性软疣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搔抓患处,防止自体接种和传播。勤洗手、不共用个人物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有助于预防感染。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锌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坚果和全谷物,以增强免疫力。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促进康复。

刘亚铃

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皮肤科

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是怎么回事?

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可能由链球菌感染、病毒感染、免疫系统异常、遗传因素、药物反应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利尿消肿、控制血压、调节免疫、饮食调理等方式治疗。

1、链球菌感染:链球菌感染是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常见病因,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后。感染导致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攻击肾小球,引发炎症。治疗上需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颗粒250mg,每日3次,并监测肾功能恢复情况。

2、病毒感染:部分病毒感染,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也可能诱发急性肾小球肾炎。病毒感染后,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导致肾小球损伤。治疗以抗病毒药物为主,如阿昔洛韦片200mg,每日5次,同时注意休息和营养支持。

3、免疫系统异常: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可能导致肾小球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引发炎症反应。治疗需使用免疫抑制剂,如泼尼松片5mg,每日2次,并定期复查免疫指标。

4、遗传因素:部分儿童可能存在遗传易感性,家族中有肾脏疾病史。遗传因素导致肾小球结构或功能异常,容易发生炎症。治疗上需针对个体情况制定方案,必要时进行基因检测,并加强随访观察。

5、药物反应: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可能引发急性肾小球肾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直接损伤肾小球,或通过免疫反应间接导致炎症。治疗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给予对症处理,如使用利尿剂呋塞米片20mg,每日1次缓解水肿。

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日常护理需注意饮食调理,限制盐分摄入,避免高蛋白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适当进行轻度运动,如散步、瑜伽,避免剧烈活动。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监测病情变化。家长需密切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和尿量,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陈云霞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传染性红斑怎么办?

传染性红斑可通过抗病毒药物、对症治疗、皮肤护理、隔离措施、增强免疫力等方式治疗。传染性红斑通常由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引起,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1、抗病毒治疗:传染性红斑由病毒感染引起,抗病毒药物是主要治疗手段。常用药物包括阿昔洛韦片每次200mg,每日5次、泛昔洛韦片每次250mg,每日3次、更昔洛韦胶囊每次500mg,每日3次。这些药物可抑制病毒复制,缩短病程。

2、对症处理: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关节疼痛等症状,需对症治疗。发热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每次500mg,每日3次或布洛芬缓释胶囊每次300mg,每日2次。关节疼痛可局部涂抹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膏,每日2-3次。

3、皮肤护理:皮疹是传染性红斑的主要表现,需注意皮肤清洁和保护。使用温和的沐浴露清洁皮肤,避免搔抓。可局部涂抹炉甘石洗剂或氧化锌软膏,每日2-3次,缓解瘙痒和炎症。穿着宽松柔软的衣物,减少摩擦。

4、隔离防护:传染性红斑具有传染性,需采取隔离措施。患者应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尤其是孕妇和免疫低下者。勤洗手,使用独立餐具和洗漱用品。皮疹消退后仍需继续隔离1周,以防传染。

5、增强免疫: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助于对抗病毒感染。保证充足睡眠,每天7-9小时。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如橙子、猕猴桃、西兰花。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

传染性红斑患者需注意饮食调理,多食用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鸡蛋、鱼类,补充维生素B族,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适度运动,如慢跑、游泳,增强体质。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皮疹消退后仍需继续观察,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刘亚铃

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皮肤科

热门标签

骨肿瘤 鼻囊肿 垂体危象 脊髓缺血 淋巴水肿 放射性脊髓病 慢性呼吸衰竭 必需脂肪酸缺乏 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 高免疫球蛋白E综合征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