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外科 > 肛肠科

我有大便出血的毛病。我大便的时候会排出血液 而且血液呈现出鲜红的颜色。是随着大便排出体外的。现在因为便血这个原因我的大便也收到了影响。大便有困难时间长的症状。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亢晓冬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7mm前列腺结石能排出吗?

7毫米的前列腺结石通常难以自行排出,多数需要医疗干预。前列腺结石可能与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尿频、尿痛、会阴部不适等症状。

前列腺结石的形成与前列腺腺管堵塞、钙盐沉积有关,较小的结石可能随尿液排出,但7毫米的结石体积较大,容易嵌顿在腺管或尿道中。患者可能出现排尿困难、血尿或反复尿路感染,长期未处理可能诱发前列腺脓肿或肾功能损害。临床常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或激光碎石术清除结石,药物如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前列舒通胶囊可缓解症状,但无法溶解结石。

日常需避免久坐压迫前列腺,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稀释尿液。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规律排精有助于腺管通畅。若出现发热、剧烈腰痛或无法排尿,须立即就医防止尿潴留。术后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结石复发情况,合并前列腺炎者需按疗程服用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

李青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泌尿外科

尿胆原和尿胆红素的区别?

尿胆原和尿胆红素是尿液检查中反映肝胆功能的两种不同代谢产物,主要区别在于生成途径和临床意义。尿胆原由胆红素经肠道细菌还原生成,部分被重吸收后经尿液排出;尿胆红素则是未结合胆红素在肝内转化后直接排入尿液的成分。

1、生成机制差异

尿胆原是胆红素在肠道内经细菌作用还原生成的产物,约20%被肠黏膜重吸收进入肝肠循环,其中少量经肾脏滤过排出。尿胆红素则是肝细胞将未结合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随胆汁排入肠道的直接代谢产物,当血中结合胆红素升高时可通过肾小球滤过出现于尿中。

2、检测方法不同

尿胆原检测多采用Ehrlich醛试剂反应法,需新鲜尿液避光操作;尿胆红素检测常用重氮法或试纸条法,前者通过偶氮染料显色,后者利用胆红素的氧化还原特性。两者检测原理的差异导致假阳性/假阴性干扰因素各不相同。

3、临床意义区别

尿胆原阳性常见于溶血性疾病、肝细胞损伤早期,反映胆红素代谢增强;尿胆红素阳性则提示胆汁排泄障碍,见于梗阻性黄疸、肝炎等。两者同时阳性多考虑肝细胞性黄疸,尿胆原阴性伴尿胆红素阳性多为完全性胆道梗阻。

4、浓度变化特点

尿胆原浓度受尿液浓缩程度、肠道菌群状态等因素影响,晨尿检测值更稳定;尿胆红素浓度与血中结合胆红素水平直接相关,但肾阈值约为17μmol/L,轻度升高时尿检可能仍为阴性。

5、疾病诊断价值

尿胆原持续升高需排查溶血性贫血、Gilbert综合征等;尿胆红素阳性应进一步鉴别肝炎、胆管结石、肿瘤等病因。两者联合分析有助于黄疸类型的鉴别诊断,但需结合血清胆红素、转氨酶等指标综合判断。

日常体检发现尿胆原或尿胆红素异常时,建议复查晨尿并完善肝功能检查。避免剧烈运动后留取标本,检测前48小时勿大量食用胡萝卜等含色素食物。若伴随皮肤黄染、腹痛等症状,应及时消化内科就诊,必要时进行腹部超声、MRCP等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

黄钟明

主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泌尿外科

体外射精对男人身体影响?

体外射精对男性身体的影响较小,但可能引起心理压力或影响性生活质量。体外射精是一种避孕方式,主要通过男性在射精前将阴茎抽出阴道,使精液排在体外来实现避孕目的。

体外射精过程中,男性生殖系统会经历正常的性兴奋和射精反射,但由于精液未进入女性体内,不会对男性身体造成直接的生理损害。部分男性可能在体外射精后出现轻微的不适感,这种不适通常会在短时间内自行缓解。长期采用体外射精方式避孕的男性,其生殖功能和激素水平一般不会受到影响。

少数男性在反复进行体外射精后可能出现射精控制困难或性快感降低的情况。这种情况多与心理因素有关,如对意外怀孕的担忧或对性行为的不安。部分男性还可能在体外射精后出现短暂的焦虑情绪,这种情绪反应通常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如果男性在体外射精后出现持续的身体不适或心理困扰,建议咨询专业医生。

保持良好的性生活习惯有助于减少体外射精带来的潜在影响。男性应注意适度进行性生活,避免过度频繁或刻意控制射精。日常保持均衡饮食和规律运动,有助于维持生殖系统健康。如果对避孕方式有疑问或需要更可靠的避孕方法,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避孕措施。

张国喜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泌尿外科

大便有黏液什么原因?

大便有黏液可能由饮食刺激、肠道功能紊乱、肠易激综合征、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等原因引起。黏液是肠道黏膜的正常分泌物,但异常增多可能与病理因素相关。

1、饮食刺激

进食辛辣食物、生冷食物或过敏食物可能刺激肠道黏膜,导致黏液分泌增多。通常伴随短暂腹痛或腹泻,调整饮食后症状可缓解。避免刺激性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改善症状。

2、肠道功能紊乱

长期精神紧张或作息不规律可能导致肠道蠕动异常,黏液分泌失调。表现为排便不规律、黏液与粪便混合。建议规律作息,适当进行腹部按摩或热敷缓解症状。

3、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常出现黏液便,可能与内脏高敏感性有关。症状反复发作,伴随腹胀或排便习惯改变。可遵医嘱使用匹维溴铵片、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等药物调节肠道功能。

4、细菌性痢疾

志贺菌等病原体感染可引起肠道炎症反应,导致黏液脓血便。常伴随发热、里急后重感。需进行粪便培养确诊,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散等药物治疗。

5、溃疡性结肠炎

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会导致结肠黏膜糜烂,产生大量黏液或脓血便。可能伴随体重下降、贫血等症状。需结肠镜检查确诊,常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泼尼松片、益生菌制剂等控制炎症。

日常需注意观察黏液性状与伴随症状,记录排便频率。保持饮食清淡,避免高脂高糖食物。适当补充含益生菌的酸奶或发酵食品,维持肠道菌群平衡。若黏液持续存在或伴随血便、消瘦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粪便常规、肠镜等检查。避免自行使用止泻药掩盖病情,确诊后需严格遵循治疗方案。

陈勇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胆管泥沙结石能排出吗?

胆管泥沙结石通常可以自行排出,但具体能否排出与结石大小、位置及胆管通畅度有关。泥沙样结石因体积较小,可能随胆汁流动排出体外;若结石较大或合并胆管狭窄,则需医疗干预。胆管结石多由胆汁成分异常、胆道感染或胆管结构异常引起,建议出现黄疸、腹痛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泥沙样结石的直径一般小于3毫米,在胆管蠕动和胆汁冲刷作用下,可能通过十二指肠乳头进入肠道。患者适度增加饮水量、进食低脂饮食有助于促进胆汁分泌,辅助结石移动。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

当结石嵌顿在胆总管下端或合并急性胆管炎时,会出现持续性右上腹痛、寒战高热及陶土样大便。此时结石难以自行排出,需通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或手术解除梗阻。长期存在的结石可能导致胆汁淤积性肝硬化,需超声或MRCP检查评估胆管状况。

胆管结石患者应避免高胆固醇饮食,定期复查腹部超声。若反复发作胆绞痛或肝功能异常,建议消化内科就诊评估是否需内镜治疗。急性发作期间需禁食,通过静脉营养支持维持机体需求。

咸国哲

山东省立医院 肝胆外科

热门标签

尖锐湿疣 玻璃体混浊 巴尔通体病 鳞状细胞癌 Terson综合征 腭咽闭合不全 神经源性膀胱 大脑镰旁脑膜瘤 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