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年龄:34 性别:女 病情描述: 从去年七月份开始慢性腹泻 稀便带粘液 因我有癫痫病开颅手术引起 现还服药 医生不建议做肠镜 说有风险 医生建议我做灌肠治疗。 十几年前 也腹泻过一段时间 当时按结肠炎治疗 服过中草药 症状缓解了一些。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我应该怎样治疗比较好 除肠镜外还有别的检查方法

3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臧金萍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于秀梅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中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慢性鼻炎口服药能治愈吗?

慢性鼻炎口服药通常不能完全治愈,但能有效控制症状。慢性鼻炎可能与遗传、环境刺激、反复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鼻塞、流涕、嗅觉减退等症状。

慢性鼻炎属于鼻腔黏膜的慢性炎症,口服药物如氯雷他定片、通窍鼻炎片、鼻渊通窍颗粒等可缓解过敏反应或改善鼻腔通气功能,但难以彻底消除黏膜的病理改变。部分患者因长期接触粉尘或过敏原导致炎症持续存在,药物仅能短期减轻症状。鼻腔结构异常或合并鼻窦炎者,单纯口服药效果更有限。

日常需避免接触冷空气、花粉等刺激物,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有助于减少复发。若症状加重或持续不缓解,建议到耳鼻喉科进一步评估。

何海贤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喉科

肾结石手术风险大吗?

肾结石手术风险通常较小,但具体风险程度与结石大小、位置及患者基础健康状况有关。常见手术方式包括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输尿管镜碎石术、经皮肾镜取石术等,需由医生评估选择。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适用于直径较小的结石,通过非侵入方式将结石震碎后随尿液排出。可能出现轻微血尿或腰痛,一般1-3天可缓解。输尿管镜碎石术需经尿道置入内镜,术中可能发生输尿管黏膜损伤,术后需留置双J管2-4周。经皮肾镜取石术针对较大或复杂结石,需建立腰部穿刺通道,存在出血或感染风险,术后住院观察3-5天。所有术式均需术前完善尿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排除禁忌证。

建议术后每日饮水2000-3000毫升,避免浓茶、菠菜等高草酸食物。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监测结石复发情况,出现发热、持续血尿等症状需及时复诊。长期保持低盐饮食,控制每日钠摄入量低于5克,适当增加柑橘类水果摄入有助于预防结石形成。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肾结石微创手术风险?

肾结石微创手术风险通常较低,但存在出血、感染、输尿管损伤等潜在并发症。肾结石微创手术主要包括经皮肾镜碎石术和输尿管镜碎石术,具体风险与结石大小、位置及患者基础疾病有关。

经皮肾镜碎石术需在腰部建立微小通道,可能损伤周围血管导致出血,严重时需输血或介入止血。术中可能因穿刺偏差造成胸膜或肠管损伤,术后可能出现发热、寒战等感染症状,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片、左氧氟沙星片。输尿管镜碎石术可能引发输尿管黏膜水肿或穿孔,术后需留置双J管1-2周,部分患者会出现血尿、腰胀等不适。高龄或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麻醉风险可能增加,术前需评估心肺功能。少数情况下,结石残留需二次手术或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处理。

术后应每日饮水2000-3000毫升,减少浓茶、菠菜等高草酸食物摄入,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突发剧烈腰痛或持续血尿需及时就医,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双J管移位。长期卧床者需适度活动预防血栓形成,术后1个月复查确认结石排净情况。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肾结石怎么缓解痛?

肾结石疼痛可通过多饮水、热敷、药物镇痛、体位调整及就医治疗等方式缓解。肾结石疼痛通常由结石移动刺激尿路、尿路梗阻或继发感染引起。

1、多饮水

每日饮水量需达到2000-3000毫升,有助于稀释尿液并促进小结石排出。建议选择温开水或柠檬水,避免浓茶咖啡等含草酸饮料。排尿时疼痛可能加重,但持续冲刷尿路能减少结石滞留时间。

2、热敷

用40℃左右热毛巾敷于腰部或下腹部,每次15-20分钟。热敷可放松输尿管平滑肌,缓解痉挛性疼痛。注意避免烫伤皮肤,合并发热时禁用该方法。

3、药物镇痛

剧痛时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栓、布洛芬缓释胶囊或曲马多片等镇痛药。合并感染需配合头孢克肟分散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禁用自行加大药量或长期依赖止痛药。

4、体位调整

采取膝盖弯曲的侧卧位能减轻输尿管压力。避免剧烈运动以防结石移位加剧疼痛,但可进行散步等轻度活动促进结石下移。

5、就医治疗

若出现持续绞痛、血尿、发热呕吐需立即就诊。医生可能根据结石大小选择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或输尿管镜取石术。大于6毫米的结石通常需要医疗干预。

日常需限制高草酸食物如菠菜坚果,增加柑橘类水果摄入。长期预防可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保持每日规律运动。突发疼痛时避免盲目按压腰部,记录疼痛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供医生参考。结石成分分析后需针对性调整饮食结构,如尿酸结石患者需低嘌呤饮食。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新生儿肠绞痛的缓解方法?

新生儿肠绞痛可通过调整喂养姿势、腹部按摩、热敷、更换奶粉、使用药物等方式缓解。新生儿肠绞痛可能与喂养不当、乳糖不耐受、肠道菌群失衡、胃肠功能紊乱、过敏等因素有关。

1、调整喂养姿势

喂养时让新生儿保持头高脚低的倾斜姿势,喂奶后竖抱拍嗝10-15分钟。母乳喂养需确保正确含接,避免吸入过多空气。奶瓶喂养应选择防胀气奶嘴,喂奶时奶液充满奶嘴前端。每次喂奶时间控制在20分钟内,避免过度喂养。

2、腹部按摩

在新生儿清醒时,用温暖的手掌以脐部为中心顺时针按摩腹部,力度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度。可配合婴儿润肤油进行,每次持续5-10分钟。按摩能促进肠蠕动,帮助气体排出。注意避开刚进食后1小时内操作,按摩时观察新生儿表情,出现不适立即停止。

3、热敷

使用40℃左右的温水袋或暖宝宝,用毛巾包裹后轻敷于新生儿腹部,每次10-15分钟。热敷能放松肠道平滑肌,缓解痉挛疼痛。注意温度不可过高,避免烫伤皮肤。可配合屈膝动作,将新生儿双膝轻轻向腹部按压,帮助排气。

4、更换奶粉

对于配方奶喂养的新生儿,可尝试更换为部分水解蛋白奶粉或低乳糖奶粉。乳糖不耐受患儿可选择无乳糖配方,牛奶蛋白过敏患儿需使用深度水解配方。更换奶粉应循序渐进,观察3-5天排便情况和哭闹程度变化。母乳喂养者母亲需避免摄入奶制品等易致敏食物。

5、使用药物

严重肠绞痛可遵医嘱使用西甲硅油乳剂帮助消除肠道气泡,或口服益生菌制剂调节肠道菌群。胃肠功能紊乱者可短期服用复方颠茄口服溶液缓解痉挛。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绞痛需使用头孢克肟颗粒等抗生素。所有药物均须在儿科医师指导下使用,禁止自行给药。

日常护理需保持新生儿生活环境安静舒适,采用襁褓包裹增加安全感。记录每日哭闹时间、喂养情况及排便性状,就医时提供详细记录。母乳喂养母亲应保持饮食清淡,避免摄入产气食物。若哭闹持续超过3小时、伴随发热或血便,需立即就医排除肠套叠等急腹症。多数新生儿肠绞痛在3-4月龄后会自然缓解,家长应保持耐心,避免过度焦虑。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热门标签

痒疹 泪道阻塞 双角子宫 肝胆管结石 慢性胆囊炎 食管腐蚀伤 老年性睑外翻 前列腺钙化灶 输卵管卵巢脓肿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