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妇产科 > 妇科 > 乳腺纤维瘤

我有乳腺增生,比较严重,两年前切过一次乳腺纤维瘤.今年7月感觉胀感强烈,于是去复查,的、彩超结果是增生,还有什么导管扩张之类症状.开药"乳痞消+加味逍遥丸"一起吃,吃了半个月后才知道是怀孕了,结果停药了,8月28日做人工流产,现在在吃术后消炎药.请问:我可以继续吃治疗乳腺增生的药么?

4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张笑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陈雨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于一冰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谭宇阳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脑出血病需要复查吗?

脑出血患者通常需要定期复查。脑出血后复查有助于评估恢复情况、监测并发症风险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复查项目主要包括头部影像学检查、血压监测及神经系统功能评估。

脑出血急性期后1-3个月内需进行首次复查,重点观察血肿吸收情况与脑水肿程度。通过CT或MRI检查可明确残留血肿体积,判断是否存在脑积水等继发改变。同时需检测血压、血糖等基础指标,评估血管危险因素控制效果。此阶段可能发现早期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等出血原因。

病情稳定后每6-12个月需规律随访,重点关注认知功能与运动障碍的康复进展。长期随访中可能发现迟发性癫痫、脑萎缩等后遗症,部分患者需进行脑血管造影排查再出血风险。对于接受手术治疗者,还需评估分流管功能或去骨瓣术后颅骨修复情况。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应同步监测原发病控制情况。

脑出血患者日常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可适当食用富含钾离子的香蕉、菠菜等食物帮助调控血压。康复期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肢体功能训练,避免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若出现头痛加重、肢体无力新发症状须立即就医。严格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定期测量并记录血压变化。

邵自强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幕上脑室扩张是什么原因?

幕上脑室扩张可能由脑脊液循环障碍、脑萎缩、颅内占位性病变、先天性发育异常、脑出血后遗症等原因引起。幕上脑室扩张通常表现为头痛、呕吐、视物模糊等症状,可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

1、脑脊液循环障碍

脑脊液循环障碍是幕上脑室扩张的常见原因,可能与脑脊液分泌过多、吸收减少或循环通路受阻有关。患者可能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等。治疗需针对病因,如脑积水患者可遵医嘱使用乙酰唑胺片、呋塞米片等药物减少脑脊液分泌,严重时需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2、脑萎缩

脑萎缩会导致脑实质体积减小,脑室相对扩大,常见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多伴有认知功能下降、运动障碍等症状。治疗以改善认知功能为主,可遵医嘱使用多奈哌齐片、美金刚片等药物,配合认知训练等康复治疗。

3、颅内占位性病变

颅内肿瘤、血肿等占位性病变可能压迫脑室系统,导致幕上脑室扩张。患者除头痛外,还可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明确诊断后需根据病变性质治疗,如脑膜瘤可手术切除,胶质瘤需结合放化疗,常用化疗药物包括替莫唑胺胶囊、卡莫司汀注射液等。

4、先天性发育异常

中脑导水管狭窄、Dandy-Walker畸形等先天性发育异常可导致脑室系统扩张,多在婴幼儿期出现症状。患儿表现为头围增大、喂养困难等。轻度病例可观察随访,严重者需手术治疗,如第三脑室造瘘术,术后需定期复查头颅影像学。

5、脑出血后遗症

脑出血后血块机化或蛛网膜颗粒粘连可能影响脑脊液循环,造成幕上脑室扩张。患者有明确脑出血病史,可能遗留肢体瘫痪等症状。治疗包括控制血压、改善脑循环,可遵医嘱使用尼莫地平片、长春西汀片等药物,配合康复训练促进功能恢复。

幕上脑室扩张患者需定期复查头颅CT或MRI监测病情变化。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剧烈运动及头部外伤,控制高血压等基础疾病。饮食宜清淡,适当补充富含卵磷脂的食物如鸡蛋、大豆等,避免高盐高脂饮食。若出现头痛加重、意识改变等需及时就医。

邵自强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毛细血管扩张症是怎么回事??

毛细血管扩张症可能由遗传因素、长期日晒、激素水平变化、皮肤炎症、慢性肝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激光治疗、局部药物涂抹、口服药物、硬化剂注射、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毛细血管扩张症主要表现为皮肤表面出现红色或紫红色网状、线状斑块,多发生于面部、腿部等部位。

1、遗传因素

毛细血管扩张症具有家族聚集性,部分患者存在先天性血管壁结构异常。这类患者通常在青春期后逐渐出现症状,表现为面部持续性红斑或四肢蜘蛛状毛细血管扩张。建议避免过度清洁皮肤,使用含神经酰胺的保湿霜修复皮肤屏障,严重时可选择脉冲染料激光封闭异常血管。

2、长期日晒

紫外线会破坏真皮层胶原纤维,导致血管支撑结构减弱。长期户外工作者常见鼻翼、颧骨部位出现树枝状毛细血管扩张。日常需严格使用SPF30以上防晒霜,配合含维生素K的护肤品改善血管通透性,已形成的扩张血管可通过强脉冲光治疗。

3、激素水平变化

妊娠期或口服避孕药时雌激素水平升高,会诱发血管扩张。此类患者常见胸部V字区出现细密红血丝,可能伴随灼热感。建议停用激素类药物后观察3-6个月,期间可局部涂抹溴莫尼定凝胶收缩血管,哺乳期患者应避免使用维A酸类药物。

4、皮肤炎症

玫瑰痤疮或特应性皮炎反复发作会导致局部血管增生。患者面中部出现持续性潮红,遇热或情绪激动时加重。急性期可用他克莫司软膏控制炎症,稳定期使用含积雪草苷的修复乳,配合低能量激光每月治疗1次可减少复发。

5、慢性肝病

肝功能异常时雌激素灭活减少,可能引起蜘蛛痣样血管扩张。这类患者常见前胸、手部出现中央红点伴放射状分支,需排查肝硬化等基础疾病。建议完善肝功能检查,原发病控制后血管扩张可能减轻,顽固性皮损可尝试硬化剂聚桂醇注射液治疗。

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应避免辛辣食物、酒精等可能加重血管扩张的饮食因素,注意保持皮肤清洁湿润但不过度摩擦。日常可选择含维生素C、芦丁等成分的护肤品增强血管弹性,冬季注意保暖防止冷热刺激。若扩张血管伴随出血、溃疡或快速增多,需及时至皮肤科就诊排除血管畸形等严重情况。建议每半年复查一次皮肤镜监测血管变化,合并肝病等系统性疾病时需要定期随访原发病。

聂小娟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蚂蚁咬的水泡几天能消?

蚂蚁咬的水泡一般需要3-7天消退,具体时间与个人体质、水泡大小以及是否继发感染有关。

蚂蚁叮咬后皮肤出现水泡属于虫咬性皮炎的表现,其消退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初期水泡形成阶段持续1-2天,此时局部会有明显红肿热痛,水泡内含有透明组织液。中期吸收阶段持续2-3天,水泡逐渐变平,液体被吸收后形成薄痂。后期修复阶段持续2-3天,表皮新生后痂皮自然脱落。若水泡直径小于5毫米且未破损,多数在3天内完成吸收。直径较大的水泡可能需要5-7天才能完全消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有助于加快恢复,避免搔抓可防止继发感染。

若水泡周围出现明显红肿扩散、脓性分泌物或发热等全身症状,提示可能继发细菌感染,此时恢复时间会延长至7-10天。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以及儿童群体可能出现延迟愈合的情况。对于持续超过10天未消退的水泡,或伴随淋巴结肿大的情况,需考虑特殊体质反应或合并其他皮肤疾病的可能性。

被蚂蚁叮咬后应立即用肥皂水清洗患处,局部冷敷可缓解肿胀瘙痒。避免自行挑破水泡,破损后可用碘伏消毒。穿着宽松衣物减少摩擦,过敏体质者可口服氯雷他定片缓解症状。恢复期间观察水泡变化,出现异常渗液、剧烈疼痛或发热时应及时就医。日常注意防虫措施,在户外活动时穿着长袖衣物,避免接触蚁巢等昆虫栖息地。

聂小娟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卵圆孔未闭和动脉导管未闭是一样的吗?

卵圆孔未闭和动脉导管未闭不是同一种疾病,两者均属于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但发生部位、生理机制及临床意义存在差异。

1、发生部位不同

卵圆孔是胎儿期左右心房间的正常通道,出生后多数人自然闭合,未闭合时称为卵圆孔未闭。动脉导管则是连接肺动脉与主动脉的血管结构,出生后应退化闭合,未闭合则形成动脉导管未闭。前者位于心房水平,后者位于大血管水平。

2、生理机制差异

卵圆孔未闭通常为单向活瓣结构,仅在右心房压力升高时可能出现右向左分流。动脉导管未闭则形成持续性主动脉向肺动脉的分流,导致肺循环血量增加。前者分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后者易引起肺动脉高压等血流动力学改变。

3、临床表现区别

卵圆孔未闭多无症状,少数可能引发偏头痛或反常栓塞。动脉导管未闭典型表现为心脏杂音、发育迟缓,严重时可出现心力衰竭。前者需经食道超声确诊,后者通过听诊和普通超声即可初步判断。

4、治疗策略不同

卵圆孔未闭若无症状通常无须干预,仅反常栓塞患者需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多数需手术或介入封堵,药物可选用布洛芬混悬液促进导管闭合,严重时需行动脉导管结扎术或经导管封堵术。

5、预后差异

卵圆孔未闭对寿命影响较小,但可能增加脑卒中风险。动脉导管未闭未经治疗可导致肺动脉高压、艾森曼格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前者封堵后预后良好,后者早期干预可完全治愈。

建议存在相关症状者及时进行心脏超声检查,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心脏负担。日常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定期监测心功能,妊娠期患者需加强产前心脏专科评估。婴幼儿患者家长需密切观察喂养情况和生长发育指标。

李云

山东省立医院 胸外科

热门标签

散光 弓形腿 喉狭窄 皮肤痈 色素痣 阿米巴结肠炎 部分性葡萄胎 妊娠期糖尿病 持续性异位妊娠 软骨黏液样纤维瘤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