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肿瘤科 > 大肠癌

大肠癌和痔疮的症状是什么?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白晓燕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大肠癌的六大病因是什么?

大肠癌可能与遗传因素、高脂低纤维饮食、肠道慢性炎症、腺瘤性息肉、肥胖及吸烟酗酒等因素有关。该病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病情进展可出现便血、排便习惯改变、腹痛或体重下降等表现。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等家族遗传病史会显著增加患病风险。长期摄入过多红肉、加工食品及缺乏蔬菜水果的饮食结构易诱发肠道黏膜病变。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等慢性炎症疾病若未规范治疗,可能逐步发展为癌变。腺瘤性息肉作为癌前病变,直径超过1厘米时恶变概率明显上升。肥胖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升高可促进肿瘤微环境形成。烟草中的致癌物和酒精代谢产物均会直接损伤肠黏膜细胞DNA。

确诊后需根据分期选择治疗方案,早期可通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中晚期可能需要联合放化疗。日常应增加全谷物和膳食纤维摄入,控制动物脂肪比例,戒烟限酒并保持规律运动习惯。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引起大肠癌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引起大肠癌的原因可能与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慢性肠道炎症等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是大肠癌的重要诱因之一,家族中有大肠癌病史的人群患病概率较高。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高脂肪、低膳食纤维饮食,可能增加肠道负担,影响肠道蠕动,导致有害物质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慢性肠道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长期炎症刺激可能导致肠道黏膜发生异常改变。大肠癌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便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

建议保持均衡饮食,增加蔬菜水果摄入,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尤其是有家族史或长期肠道不适的人群。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大肠癌注意事项有哪些?

大肠癌患者需注意饮食调整、定期复查、症状监测、药物管理及心理调节等方面。主要有饮食清淡易消化、遵医嘱规范治疗、观察排便异常变化、保持适度运动、寻求心理支持等关键事项。

1、饮食清淡易消化

选择低渣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蛋羹、豆腐等,减少红肉及加工肉制品摄入。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避免油炸辛辣刺激。每日分5-6次少量进食,搭配西蓝花、胡萝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但肠梗阻发作期需暂时限制粗纤维。

2、遵医嘱规范治疗

术后患者需按时服用卡培他滨、奥沙利铂等化疗药物,使用贝伐珠单抗靶向治疗时需监测血压。放疗期间注意保护照射区皮肤,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所有药物均须严格遵循剂量和疗程,不可自行增减或停药。

3、观察排便异常变化

记录每日排便次数、性状及是否带血,突发腹泻或便秘超过3天需就医。造口护理需每日消毒周围皮肤,观察造口颜色是否红润。出现持续腹痛、消瘦、发热等预警症状时,应立即联系主治医师。

4、保持适度运动

术后6周内以散步为主,逐步过渡到太极拳、八段锦等低强度运动。每日活动30分钟可改善肠道蠕动,但需避免仰卧起坐等增加腹压的动作。化疗期间若血小板偏低,应暂缓运动防止出血。

5、寻求心理支持

加入病友互助组织可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家属需注意患者情绪波动。通过正念冥想、音乐疗法等调节心理状态,严重失眠或情绪障碍时可咨询心理科医师。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增强治疗信心。

大肠癌患者需建立包含肿瘤科、营养科的多学科随访计划,每3-6个月进行肠镜和肿瘤标志物检查。日常可补充益生菌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但避免自行服用保健品类产品。治疗期间注意保暖防止感染,外出时做好防晒措施。家属应协助记录治疗反应和身体变化,为复诊提供详细依据。保持积极心态对预后改善具有重要作用,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服务。

邸立君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综合科

大肠癌治愈率是多少?

大肠癌治愈率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早期患者五年生存率可达较高水平,中晚期则明显下降。影响治愈率的主要因素有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远处转移状态、病理分化程度以及治疗方案选择。

大肠癌的预后差异主要取决于确诊时的疾病分期。肿瘤局限于肠壁黏膜层时,通过内镜下切除或局部手术即可获得理想效果,此时癌细胞尚未突破基底膜,转移概率极低。进展期肿瘤侵犯肌层或浆膜层后,局部淋巴结转移风险增加,需结合根治性手术与辅助化疗。若出现肝肺等远处转移,即使采用靶向药物联合化疗,治愈可能性也会显著降低。

病理特征对预后有重要影响。低分化腺癌或印戒细胞癌的侵袭性强于高分化腺癌,微卫星不稳定型肿瘤对免疫治疗敏感,而RAS基因突变可能限制靶向药物疗效。规范的多学科诊疗模式能提升治愈率,包括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缩小肿瘤、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术后辅助化疗及定期监测。肠梗阻、肠穿孔等并发症会加剧病情恶化,定期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癌前病变。

保持膳食纤维摄入、控制红肉及加工肉制品消费、戒烟限酒等生活习惯可降低复发风险。术后患者应按医嘱定期复查肠镜与肿瘤标志物,出现排便习惯改变或腹痛等症状时需及时就诊。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患者家属应进行基因检测,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5-10年接受结肠镜检查。

沈华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肿瘤综合科

大肠癌的早期治愈率是多少?

大肠癌早期治愈率可达90%以上,实际预后与肿瘤分期、分化程度、治疗时机、患者基础健康状况及基因特征等因素密切相关。

1、肿瘤分期

临床采用TNM分期系统评估大肠癌进展程度。Ⅰ期肿瘤局限于肠壁黏膜层或肌层时,五年生存率超过95%;Ⅱ期穿透肠壁但未转移者约为80%。早期发现可通过内镜下切除或局部手术实现根治。

2、分化程度

高分化腺癌细胞接近正常组织形态,生长缓慢且转移风险低,术后复发率不足5%。中低分化肿瘤侵袭性强,需结合术后辅助化疗降低复发概率。

3、治疗时机

出现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等预警症状后3个月内就诊者,治愈率较延迟就诊者提高40%。肠镜筛查发现的亚临床病灶,微创治疗即可完全清除。

4、基础健康

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合并症的患者,手术耐受性更好。营养状态良好的老年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降低60%,直接影响康复质量。

5、基因特征

微卫星不稳定型MSI-H肿瘤对免疫治疗敏感,PD-1抑制剂可使晚期患者三年生存率提升至70%。RAS基因野生型患者靶向药物有效率高达50%。

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5年进行肠镜检查,高风险群体缩短至2-3年。日常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至每日30克,减少红肉及加工肉制品消费。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保持BMI在18.5-23.9范围。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腹痛、里急后重或粪便变细等表现时,需立即至消化科就诊。术后患者应定期监测CEA等肿瘤标志物,前两年每3个月复查腹部CT。

张楠

主任医师 济南市中心医院 肿瘤综合科

热门标签

分娩 腹膜炎 胃穿孔 脊髓纵裂 睑球粘连 毛状白斑 慢性鼻窦炎 毛囊角化病 产褥期乳腺炎 急性淋巴管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