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肿瘤科 > 胰腺癌

胰腺癌晚期有活过五年的吗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沈华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脂肪泻是胰腺癌的典型症状吗?

脂肪泻不一定是胰腺癌的典型症状,但可能是胰腺癌的表现之一。脂肪泻通常表现为粪便油腻、漂浮、有恶臭,主要与脂肪消化吸收不良有关。

脂肪泻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肠道疾病、肝胆疾病等。胰腺癌可能导致胰腺外分泌功能受损,影响脂肪酶的分泌,从而引起脂肪泻。但脂肪泻更常见于慢性胰腺炎、囊性纤维化等疾病。胰腺癌患者除脂肪泻外,还可能伴有腹痛、体重下降、黄疸等症状。

日常应注意饮食调理,选择低脂、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高脂肪饮食。若出现脂肪泻伴随其他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直肠癌晚期有活过二十年的吗?

直肠癌晚期患者活过二十年的情况较为罕见,但并非完全不可能。生存时间与肿瘤分化程度、转移范围、治疗方案及个体差异密切相关。

部分低恶性程度肿瘤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能获得较长生存期。肿瘤局限于局部或仅有少量远处转移时,根治性手术联合放化疗可显著延长生存时间。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应用为晚期患者提供新选择,部分对治疗敏感的患者生存期超过十年。基因检测指导下的个体化治疗能优化疗效,携带特定基因突变者可能从精准治疗中获益。

多数广泛转移患者五年生存率较低。肿瘤侵犯重要血管神经或发生多器官转移时,治疗难度显著增加。合并严重并发症如肠梗阻、恶病质会加速病情恶化。高龄患者器官功能衰退会限制强化疗法的实施。肿瘤对常规治疗产生耐药性后,后续治疗选择有限。

建议晚期患者保持积极心态配合综合治疗,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营养支持可改善机体耐受性,疼痛管理有助于提高生存质量。参加临床试验可能获得前沿治疗方案,多学科会诊能制定个性化治疗策略。家属需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及时疏导负面情绪。

姜金波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支架病人有活过20年的吗?

支架病人可以活过20年,具体生存时间与基础疾病控制、术后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术后患者长期存活的关键在于严格遵医嘱用药和生活方式调整。规范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可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同时需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术后1-3年需定期复查冠脉造影评估支架通畅度,日常通过适度有氧运动改善心肺功能。多数患者通过科学管理可维持支架长期通畅,国内外均有大量存活超过20年的临床案例。

部分患者可能因未规范用药导致支架再狭窄,或合并严重心力衰竭、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影响预后。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会加速血管病变进展,术后未控制饮食可能诱发支架内再狭窄。这类患者生存期可能显著缩短,但通过强化二级预防仍有机会改善预后。

支架术后患者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监测血压血糖。每周进行3-5次快走或游泳等有氧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引发心肌缺血。每3-6个月复查血脂、血糖等指标,出现胸闷气促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家属应协助记录用药情况,督促患者建立健康作息,共同参与心脏康复计划。

郝盼盼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胰腺癌的介入治疗方法效果怎么样?

胰腺癌的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和射频消融术,能够缓解症状并延长部分患者的生存期。

经动脉化疗栓塞术通过导管将化疗药物直接注入肿瘤供血动脉,同时栓塞血管以阻断肿瘤血供。这种方法可减少全身副作用,提高局部药物浓度,适用于无法手术的中晚期患者。射频消融术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热量破坏肿瘤组织,对直径较小的病灶效果较好,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两种方法常联合使用,部分患者治疗后肿瘤缩小,疼痛、黄疸等症状得到缓解。但介入治疗对胰腺癌的远期疗效有限,多数患者仍可能出现复发或转移。

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后需定期复查影像学指标,配合营养支持和疼痛管理,严格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胰腺癌为什么会肠梗阻?

胰腺癌患者出现肠梗阻可能与肿瘤压迫肠道、腹腔转移、术后粘连等因素有关。肠梗阻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便排气等症状,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

1. 肿瘤直接压迫

胰腺肿瘤体积增大时可压迫邻近的十二指肠或空肠。这种机械性压迫会导致肠腔狭窄,食物残渣和消化液无法顺利通过,逐渐形成完全或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绞痛、肠鸣音亢进,CT检查可见胰腺占位与肠管受压征象。治疗需解除梗阻原因,必要时行胃肠减压或肠造瘘术。

2. 腹腔种植转移

晚期胰腺癌发生腹膜转移时,癌细胞可在肠系膜或肠壁表面形成多发性种植结节。这些转移灶可能引起肠管扭曲、粘连或挛缩,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患者常伴有腹水、恶病质等表现,增强CT可见腹膜增厚伴结节。对于无法手术者,可尝试腹腔灌注化疗缓解症状。

3. 术后肠粘连

胰腺癌根治术后可能因手术创伤引发炎性粘连,肠襻与腹壁或脏器间形成异常纤维束带。这些粘连带可能牵拉或压迫肠管,尤其在术后放疗后更易发生。患者多有手术史,症状呈间歇性发作,腹部平片可见液气平面。轻症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缓解,严重者需粘连松解术。

4. 肠道血供障碍

肿瘤侵犯肠系膜血管可能导致肠道缺血性改变。当肠系膜上动脉或静脉受侵时,肠道血流灌注不足会引起肠壁水肿、蠕动功能丧失,进而发展为麻痹性肠梗阻。患者腹痛与体征常不相符,增强CT显示血管受侵及肠壁增厚。需紧急处理血管病变,必要时行肠切除吻合。

5. 电解质紊乱诱发

胰腺癌患者常因呕吐、纳差出现低钾血症。血钾浓度降低会使肠平滑肌张力减退,肠蠕动减弱甚至消失,形成动力性肠梗阻。这类患者多有电解质化验异常,腹部柔软无压痛。纠正电解质紊乱后,肠功能多可自行恢复,同时需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胰腺癌合并肠梗阻患者应严格禁食,通过静脉营养维持机体需求。日常需记录排便排气情况,监测腹痛变化,避免食用易产气食物。建议采用半卧位减轻腹胀感,每2小时翻身预防压疮。若出现剧烈腹痛或呕血等表现,须立即就医处理。对于终末期患者,可考虑放置肠梗阻导管改善生活质量。

李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热门标签

颅骨骨折 人工授精 声带白斑 脑动脉痉挛 虹膜睫状体炎 肌皮神经损伤 结核性心包炎 慢性呼吸衰竭 疱疹样脓疱病 慢性子宫内膜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