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急诊科 > 急诊科

急性腹膜炎由什么称为腹膜刺激征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张笑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眼睛多少度称为近视?

近视通常指屈光度超过100度的视力异常状态。近视的判定标准主要有裸眼视力低于5.0、等效球镜度数超过100度、眼轴长度超过24毫米、调节功能异常、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

1、裸眼视力低于5.0

临床上将裸眼视力达不到5.0作为近视筛查的初步标准。当患者站在5米处无法辨认标准对数视力表5.0行的视标时,需进一步验光检查。这种视力下降多与角膜曲率过陡或眼轴过长有关,常见于学龄期儿童长期近距离用眼后。

2、等效球镜度数超过100度

通过散瞳验光测得等效球镜度数达到-1.00D及以上即可确诊近视。其中-3.00D以内属于轻度近视,-6.00D以上为高度近视。该数值反映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的程度,需使用凹透镜片进行光学矫正。

3、眼轴长度超过24毫米

正常成人眼轴长度约为24毫米,每增加1毫米可产生约3.00D的近视度数。通过眼科A超或光学生物测量仪检测眼轴,能客观评估近视进展风险。青少年时期眼轴增长过快是病理性近视的重要预警指标。

4、调节功能异常

近视患者常伴随调节滞后和调节灵活度下降。在视功能检查中表现为反转拍通过困难、调节幅度低于年龄正常值。这种调节功能障碍会加速近视发展,需通过视觉训练联合光学矫正进行干预。

5、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

父母双方近视会使子女患病概率显著提升,但近距离用眼时间、户外活动不足等环境因素同样关键。电子屏幕使用时长超过2小时每日、阅读距离小于30厘米等行为会明显促进近视发生发展。

建议建立每半年一次的视力档案,监测儿童青少年屈光状态变化。增加每日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保证阅读光线充足及适当距离。出现视物模糊、眯眼等症状时及时进行医学验光,避免随意佩戴未经准确验配的眼镜。高度近视者需定期检查眼底,预防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

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肝胆外科

虹膜炎又称为什么眼病?

虹膜炎在医学上又称为前葡萄膜炎,是葡萄膜前部虹膜、睫状体的炎症性疾病。虹膜炎的常见别称主要有前部葡萄膜炎、虹膜睫状体炎等。

1、前葡萄膜炎

前葡萄膜炎是虹膜炎的规范医学术语,特指炎症累及虹膜和睫状体前部。典型症状包括眼红、眼痛、畏光、视力下降,检查可见睫状充血、房水闪辉、角膜后沉着物。该病多与自身免疫异常相关,需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控制炎症,常用药物有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氟米龙滴眼液等。

2、虹膜睫状体炎

虹膜睫状体炎强调炎症同时波及虹膜和睫状体,患者可能出现调节性视力模糊。病因包括强直性脊柱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等系统性疾病。治疗需联合散瞳药物如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防止虹膜后粘连。严重病例需全身应用免疫抑制剂。

3、急性虹膜炎

急性虹膜炎指突发眼红眼痛的炎症状态,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诱发。检查可见前房积脓等严重体征,需紧急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该类型易复发,需排查疱疹病毒、结核等感染因素。

4、慢性虹膜炎

慢性虹膜炎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轻度炎症,常见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症状较隐匿但可导致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需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普拉洛芬滴眼液,定期监测眼压和晶状体状态。

5、特发性虹膜炎

特发性虹膜炎指病因不明的类型,约占临床病例的半数。治疗以局部激素为主,需排除梅毒、莱姆病等特殊感染。部分患者伴随口腔溃疡或皮肤病变,提示白塞病可能。

虹膜炎患者应避免揉眼、过度用眼,外出佩戴防紫外线眼镜。饮食宜清淡,适量补充维生素A和欧米伽3脂肪酸。急性期需严格遵医嘱用药,慢性患者每3-6个月复查眼底。出现视力骤降、剧烈头痛需立即就诊,警惕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

亢晓冬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骨质疏松性骨折也称为什么?

骨质疏松性骨折在医学上称为脆性骨折,指因骨密度降低导致骨骼在轻微外力下发生的断裂,常见于脊柱、髋部和腕部。

1、定义特征

脆性骨折特指站立高度跌倒或更低强度外力引发的骨折,与创伤性骨折不同,其核心病理基础是骨质疏松造成的骨微结构破坏。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将这类骨折列为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并发症,好发于绝经后女性和70岁以上老年人。

2、发病机制

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导致骨量流失是根本原因。破骨细胞活性增强使骨小梁变薄断裂,皮质骨孔隙增多,骨生物力学性能下降。雌激素缺乏、钙磷代谢紊乱、维生素D不足等因素共同促成这种病理性改变。

3、常见部位

脊柱压缩性骨折占比最高达46%,多发生在胸腰段椎体;髋部骨折死亡率最高,一年内致死率约20%;桡骨远端骨折Colles骨折是典型的前臂脆性骨折类型。这三个部位被列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三联征"。

4、诊断标准

需结合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T值≤-2.5和影像学证据。X线显示椎体楔形变或髋部骨折线即可确诊,MRI能发现隐匿性骨折。实验室检查需排除多发性骨髓瘤等继发性骨质疏松。

5、防治要点

基础治疗包括钙剂、维生素D和抗骨吸收药物如阿仑膦酸钠。严重脊柱骨折可行椎体成形术,髋部骨折需48小时内手术。预防需从40岁开始骨密度筛查,每日保证1000mg钙摄入和800IU维生素D补充。

保持适度负重运动如快走、太极拳可刺激骨形成,每周3次每次30分钟为宜。戒烟限酒,避免饮用碳酸饮料。65岁以上老人应进行防跌倒训练,改善居家照明和防滑设施。定期监测骨转换标志物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建议每2年复查骨密度。冬季注意保暖以维持肌肉协调性,雨天减少外出预防滑倒。

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肝胆外科

急性腹膜炎最主要临床表现?

急性腹膜炎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剧烈腹痛、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发热及恶心呕吐。这些症状通常由细菌感染、化学刺激或脏器穿孔等因素引起,需紧急医疗干预。

1、剧烈腹痛:

腹痛多始于病变部位,迅速扩散至全腹,呈持续性刀割样疼痛。腹膜受炎症刺激后神经末梢敏感性增高,患者常因疼痛被迫保持屈曲体位。腹痛程度与炎症范围呈正相关,常伴随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2、腹肌紧张:

腹膜受刺激引发反射性腹壁肌肉收缩,表现为板状腹特征。触诊时腹壁硬度显著增加,尤以病变区域为著。这种防御性肌紧张是机体限制炎症扩散的保护机制,但会加重呼吸受限。

3、压痛反跳痛:

按压腹部后突然抬手时疼痛加剧,称为反跳痛阳性。该体征提示壁层腹膜存在炎症,常见于阑尾穿孔或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压痛最明显处往往对应原发病灶位置。

4、发热症状:

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体温多升至38℃以上,伴寒战、脉搏增快等全身炎症反应。体温曲线可呈弛张热型,严重感染时可出现脓毒症表现。非感染性腹膜炎发热程度相对较轻。

5、恶心呕吐:

腹膜炎症刺激导致胃肠蠕动减弱,约60%患者出现反射性呕吐。初期为胃内容物,后期可含胆汁或粪样物。持续呕吐可能引发电解质紊乱,需警惕肠麻痹进展。

急性腹膜炎患者应绝对禁食禁水,采取半卧位减轻膈肌压迫。建议立即就医进行腹腔穿刺、影像学检查等确诊手段,根据病因选择抗生素治疗或急诊手术。恢复期需逐步过渡流质饮食,补充优质蛋白促进腹膜修复,避免过早进食刺激性食物。定期复查血常规及炎症指标,监测有无腹腔脓肿等并发症。

赵平

主任医师 单县中心医院 全科

毛囊炎为什么被称为不死癌症?

毛囊炎被称为不死癌症主要因其易复发、难根治的特性,但实际属于常见感染性皮肤病。该称呼源于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的特点,与细菌感染、免疫力低下、皮肤屏障受损、不当护理、慢性疾病等因素相关。

1、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侵入毛囊引发炎症,抗生素治疗有效但易因耐药性复发。伴随红肿、脓疱等症状,需规范用药避免反复。

2、免疫力低下:糖尿病、HIV感染等导致免疫防御薄弱,毛囊炎易迁延不愈。控制基础疾病可降低复发率,表现为多部位反复出现丘疹或脓肿。

3、皮肤屏障受损:频繁剃须、长期外用激素等破坏皮肤保护层,增加感染风险。修复皮肤屏障需减少刺激,使用温和清洁产品。

4、不当护理:挤压痘痘、过度清洁等行为加重炎症。正确护理包括保持患处干燥,避免摩擦和化学刺激。

5、慢性疾病诱因:银屑病、湿疹等慢性皮肤病易合并毛囊炎。需同步治疗原发病,表现为红斑基础上出现脓疱性皮疹。

预防毛囊炎复发需注意皮肤清洁与保湿,选择棉质透气衣物避免闷热环境。饮食减少高糖高脂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锌等营养素增强皮肤抵抗力。避免自行挤压皮损,出现广泛化脓或发热应及时就医。日常可选用低敏沐浴露,出汗后及时冲洗,保持毛囊通畅减少细菌定植。慢性患者建议定期复查,必要时进行细菌培养指导用药。

苏藤良

副主任医师 北海市人民医院 皮肤性病科

热门标签

内痔 鼻息肉 副银屑病 尿道损伤 胡桃夹食管 难治性癫痫 皮脂腺囊肿 肺炎支原体感染 荨麻疹性血管炎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