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肾内科

有血尿就是失盐性肾炎吗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刘奇英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能引起血尿吗??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一般不会引起血尿。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主要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导致红细胞DNA合成障碍,典型症状包括乏力、苍白、舌炎等,但血尿并非其常见表现。若出现血尿,需考虑其他病因如泌尿系统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核心病理改变是骨髓中红细胞成熟受阻,形成体积增大的巨幼红细胞。这种贫血主要影响造血系统,表现为大细胞性贫血和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患者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手脚麻木、平衡障碍,但泌尿系统通常不受累。血尿的产生通常与肾脏、膀胱、尿道等部位的炎症、结石、肿瘤或血管异常有关,或与血小板减少等凝血异常相关。

极少数情况下,若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合并严重血小板减少,可能出现皮肤黏膜出血或泌尿系统微量出血,但肉眼可见的血尿仍非常罕见。更常见的情况是患者同时存在其他疾病,如慢性肾病、尿路感染或肿瘤,这些才是血尿的真正诱因。实验室检查中,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的尿液分析通常无异常,若发现红细胞需进一步排查泌尿系统问题。

建议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出现血尿时及时就医,完善尿常规、泌尿系统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日常生活中需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B12的动物性食物和叶酸丰富的绿叶蔬菜,避免过度劳累。若确诊为单纯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规范补充维生素B12或叶酸后贫血症状可逐渐改善,但血尿需另寻病因并对症治疗。

郝盼盼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膀胱炎血尿怎么治疗?

膀胱炎血尿可通过多喝水、药物治疗、调整饮食等方式治疗。

膀胱炎血尿可能与细菌感染、结石刺激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排尿疼痛、尿频等症状。多喝水有助于稀释尿液,减少对膀胱黏膜的刺激,促进细菌排出。药物治疗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三金片等抗生素或中成药,抑制细菌生长并缓解炎症。饮食上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量增加西瓜、冬瓜等利尿食物的摄入。

治疗期间需保持会阴清洁,避免憋尿,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应及时就医复查。

颜克强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泌尿外科

血尿与尿路感染有关吗?

血尿可能与尿路感染有关。血尿通常由尿路感染、泌尿系统结石、肾炎、泌尿系统肿瘤、外伤等因素引起。尿路感染可能导致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血尿。

1、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是血尿的常见原因之一,细菌侵入尿道、膀胱或肾脏可能导致黏膜充血、水肿甚至出血。患者可能出现排尿灼热感、下腹疼痛等症状。治疗时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药物,同时需多饮水促进细菌排出。

2、泌尿系统结石

泌尿系统结石在移动过程中可能划伤尿路黏膜导致血尿,常伴随剧烈腰痛或腹痛。结石引起的血尿多为突发性,可通过超声检查确诊。治疗方式包括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输尿管镜取石术等,药物可选择排石颗粒、尿石通丸等。

3、肾炎

肾小球肾炎可能导致血尿,通常伴有蛋白尿、水肿等症状。肾炎引起的血尿多为镜下血尿,需通过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确诊。治疗可遵医嘱使用黄葵胶囊、百令胶囊等中成药,必要时需进行免疫抑制治疗。

4、泌尿系统肿瘤

膀胱癌、肾癌等泌尿系统肿瘤可能引起无痛性肉眼血尿,血尿常呈间歇性发作。肿瘤导致的血尿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需通过膀胱镜、CT等检查确诊。早期发现可通过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肾部分切除术等治疗。

5、外伤

泌尿系统外伤如肾脏挫伤、尿道损伤等可直接导致血尿,通常有明确的外伤史。外伤性血尿可能伴随腰痛、排尿困难等症状,需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估损伤程度。轻度损伤可保守治疗,严重损伤需手术修复。

出现血尿时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日常生活中需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避免憋尿,注意会阴部清洁卫生。饮食上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病情加重。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可帮助早期发现泌尿系统异常。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出现血尿是怎么回事?

出现血尿可能与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统结石、泌尿系统肿瘤等因素有关。

泌尿系统感染如膀胱炎、肾盂肾炎等,由于细菌侵入泌尿系统导致黏膜充血水肿,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混入尿液中形成血尿,通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泌尿系统结石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结石移动过程中划伤泌尿系统黏膜导致出血,血液随尿液排出形成血尿,通常伴有腰部剧烈疼痛。泌尿系统肿瘤如膀胱癌、肾癌等,肿瘤组织生长过程中侵犯血管导致出血,血液混入尿液中形成血尿,通常为无痛性血尿。

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日常注意多喝水,避免憋尿,保持会阴清洁。

颜克强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泌尿外科

溶血尿毒综合征怎样治疗?

溶血尿毒综合征可通过血浆置换、药物治疗、透析治疗、输血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溶血尿毒综合征通常由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感染、补体系统异常、药物因素、遗传因素、妊娠并发症等原因引起。

1、血浆置换

血浆置换是清除患者血浆中致病物质的关键手段,适用于急性期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通过分离并替换含有异常补体成分的血浆,可快速改善血小板减少和肾功能损伤。治疗需在具备血液净化条件的医院重复进行,每次置换量需根据体重计算。常见不良反应包括低血压和过敏反应,需密切监测电解质平衡。

2、药物治疗

依库珠单抗注射液可特异性抑制补体C5活化,适用于非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患者。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能控制免疫介导的血管内皮损伤,需注意监测血糖和感染风险。注射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可用于血栓性微血管病,但存在出血风险。所有药物均需严格遵医嘱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3、透析治疗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能有效清除中小分子毒素,适用于急性肾损伤伴少尿患者。血液透析可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治疗频率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腹膜透析适用于循环不稳定患者,需预防腹膜炎发生。透析期间需监测液体出入量和营养状态,必要时配合肠外营养支持。

4、输血治疗

悬浮红细胞输注适用于血红蛋白低于60g/L的严重贫血患者,输注前需进行交叉配血试验。血小板输注仅限活动性出血或侵入性操作前使用,避免加重微血栓形成。所有血制品均需经白细胞滤过和辐照处理,输血过程中需监测过敏反应和循环超负荷。

5、手术治疗

肾移植适用于终末期肾病患者,需在疾病静止期进行并配合补体抑制剂预防复发。脾切除术可能减少血小板破坏,但需评估术后感染风险。血管介入治疗可用于肾动脉狭窄病例,术后需抗凝治疗。所有手术决策需多学科团队评估,围手术期加强感染防控。

患者应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食盐摄入控制在3-5克,蛋白质以鸡蛋、鱼肉等动物蛋白为主。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可进行步行等低强度运动。注意记录每日尿量和体重变化,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肾毒性药物。定期复查血常规、肾功能和补体水平,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等神经系统症状需立即就医。儿童患者家长需特别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冷食物,所有家庭成员应加强手部清洁。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热门标签

冻疮 乳突炎 肝动脉瘤 肠系膜肿瘤 输尿管结核 尾蚴性皮炎 Mirizzi综合征 浆细胞性骨髓瘤 念珠菌性甲沟炎 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