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肝病科 > 肝硬化

肝硬化少尿怎么样治疗较优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如何正确引导婴幼儿少尿床?

婴幼儿少尿床可通过建立规律排尿习惯、减少睡前饮水量、使用尿布提醒等方式引导。尿床可能由生理发育未成熟、睡眠过深、心理压力等原因引起。

1、规律排尿:培养婴幼儿定时排尿的习惯,白天每2-3小时提醒一次,夜间睡前排尿一次。通过固定时间提醒,帮助婴幼儿形成条件反射,减少尿床概率。家长需耐心引导,避免责备,以免增加心理负担。

2、控制饮水:睡前1-2小时减少饮水量,避免摄入过多液体。白天保持正常饮水,但睡前限制饮水量有助于减少夜间膀胱负担。注意避免饮用含咖啡因或利尿作用的饮料,如可乐、茶等。

3、尿布提醒:使用尿湿提醒器,当婴幼儿尿床时,设备会发出声音或震动,帮助孩子建立夜间排尿意识。这种方法适用于年龄稍大的幼儿,配合家长引导,逐步减少尿床次数。

4、心理疏导:尿床可能与心理压力有关,如家庭环境变化、入学适应等。家长需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给予足够的关爱和支持。通过鼓励和陪伴,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缓解心理压力,减少尿床现象。

5、睡眠调整:确保婴幼儿睡眠环境舒适,避免过度疲劳。睡眠过深可能导致尿床,适当调整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家长可在夜间定时唤醒孩子排尿,帮助建立夜间排尿习惯。

日常饮食中可增加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牛奶、鸡蛋等,有助于改善神经系统功能。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如散步、跑步等,促进身体发育。家长需保持耐心,避免责备,逐步引导婴幼儿养成良好排尿习惯。

亢晓冬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急性肾衰竭少尿期的饮食注意事项?
急性肾衰竭少尿期需严格控制饮食,以减轻肾脏负担,促进恢复。饮食应以低盐、低蛋白、低钾、低磷为主,同时保证足够的热量摄入,避免加重病情。 1、低盐饮食:少尿期患者容易出现水钠潴留,需限制盐的摄入,每日食盐量控制在2-3克以内。避免食用腌制食品、加工食品和高盐调味品,如酱油、豆瓣酱等。 2、低蛋白饮食:蛋白质代谢产物会增加肾脏负担,建议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0.6-0.8克/公斤体重。选择优质蛋白来源,如鸡蛋清、牛奶、瘦肉等,避免豆类及其制品。 3、低钾饮食:少尿期易发生高钾血症,需限制高钾食物摄入,如香蕉、橙子、土豆、菠菜等。烹饪时可将蔬菜焯水以减少钾含量。 4、低磷饮食:肾功能受损时磷排泄减少,需限制高磷食物,如动物内脏、坚果、碳酸饮料等。可适量食用低磷食物,如白菜、黄瓜、苹果等。 5、保证热量摄入:每日热量摄入应达到30-35千卡/公斤体重,以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为主要来源,如米饭、面条、植物油等,避免因热量不足导致蛋白质分解增加。 6、控制液体摄入:少尿期需严格限制液体摄入,每日液体量应为前一日尿量加500毫升,避免加重水肿和心脏负担。 急性肾衰竭少尿期的饮食管理是治疗的重要环节,需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同时密切监测电解质和肾功能指标,及时调整饮食结构,促进病情恢复。
臧金萍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

正常尿量、少尿、多尿、无尿?
正常尿量、少尿、多尿、无尿的情况与人体水分代谢、肾脏功能及疾病状态密切相关,需根据具体表现采取相应措施。正常尿量通常为每日1000-2000毫升,少尿指每日尿量少于400毫升,多尿指每日尿量超过2500毫升,无尿则为每日尿量少于100毫升。这些异常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脱水、肾功能异常、内分泌失调等,需针对性治疗。 1、正常尿量反映人体水分平衡和肾脏功能正常。每日尿量在1000-2000毫升之间,说明水分摄入与排出处于平衡状态,肾脏滤过和重吸收功能正常。 2、少尿可能由脱水、肾功能不全、心衰等引起。脱水时,身体通过减少尿量保留水分;肾功能不全时,肾脏滤过功能下降;心衰导致循环血量减少,肾灌注不足。治疗需针对病因,如补液、改善肾功能或使用利尿剂。 3、多尿常见于糖尿病、尿崩症、过量饮水等。糖尿病导致血糖升高,尿糖增多;尿崩症因抗利尿激素缺乏或肾脏对其不敏感;过量饮水增加尿液生成。治疗包括控制血糖、补充抗利尿激素或调整饮水量。 4、无尿通常提示严重肾功能衰竭或尿路梗阻。肾功能衰竭时,肾脏无法生成尿液;尿路梗阻如结石、肿瘤等阻止尿液排出。需紧急就医,可能需透析或手术解除梗阻。 对于尿量异常,需关注伴随症状如口渴、水肿、乏力等,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日常生活中,保持适量饮水、避免过度劳累、定期体检有助于预防尿量异常的发生。正常尿量、少尿、多尿、无尿的情况与人体水分代谢、肾脏功能及疾病状态密切相关,需根据具体表现采取相应措施。正常尿量通常为每日1000-2000毫升,少尿指每日尿量少于400毫升,多尿指每日尿量超过2500毫升,无尿则为每日尿量少于100毫升。这些异常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脱水、肾功能异常、内分泌失调等,需针对性治疗。
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急性肾衰少尿期表现有哪些?
急性肾衰少尿期的主要表现为尿量显著减少,伴有水电解质紊乱和代谢废物积累。治疗需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失衡,消除病因,必要时进行透析治疗。 1、尿量显著减少:急性肾衰少尿期患者尿量通常少于400ml/24h,甚至出现无尿。这主要是由于肾小球滤过率急剧下降,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受损。临床上需监测尿量,必要时给予利尿剂如呋塞米、托拉塞米等,促进尿液排出。 2、水电解质紊乱:少尿期易出现高钾血症、低钠血症、高磷血症和低钙血症。高钾血症可导致心律失常,需使用葡萄糖酸钙、胰岛素联合葡萄糖治疗;低钠血症可通过限制液体摄入和静脉补充生理盐水纠正。 3、代谢废物积累:肾功能减退导致尿素氮、肌酐等代谢废物无法正常排出,引起氮质血症。需通过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清除体内废物,同时控制蛋白质摄入量在0.6-0.8g/kg/d。 4、酸中毒:由于酸性代谢产物排出减少,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可通过静脉补充碳酸氢钠纠正,并监测动脉血气分析指标。 5、水肿:水钠潴留可引起全身性水肿,尤其以眼睑和下肢明显。需严格限制液体摄入量,必要时使用利尿剂对症处理。 6、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乏力等消化道症状,以及嗜睡、意识模糊等神经系统症状。需对症处理,如使用止吐剂、营养支持等。 急性肾衰少尿期病情危重,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根据病因不同,治疗方案有所差异。若为肾前性因素如大出血、休克引起,需积极扩容、纠正休克;若为肾性因素如急性肾小管坏死所致,需保护肾功能,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若为肾后性因素如尿路梗阻导致,需解除梗阻。同时,注意预防感染,使用抗生素时需调整剂量。定期复查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肝胆外科

肾后性少尿的原因?
肾后性少尿的治疗需针对病因,常见原因包括尿路梗阻、神经源性膀胱和药物影响。尿路梗阻可通过手术解除,神经源性膀胱需药物或康复治疗,药物影响则需调整用药。 1、尿路梗阻是肾后性少尿的常见原因,可能由结石、肿瘤或前列腺肥大引起。结石可通过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输尿管镜取石术或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肿瘤需手术切除,前列腺肥大可选择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激光手术或药物治疗。 2、神经源性膀胱是指膀胱功能因神经系统疾病受损,导致排尿障碍。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如抗胆碱能药物、α受体阻滞剂,康复治疗如膀胱训练、电刺激疗法,严重时需间歇导尿或膀胱造瘘术。 3、药物影响如利尿剂、抗胆碱能药物等可能导致少尿。调整用药方案,如减少利尿剂剂量、更换药物种类,必要时停用相关药物。同时,监测肾功能和电解质水平,避免药物副作用加重少尿症状。 肾后性少尿的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就医并遵循避免病情恶化。通过手术、药物和康复治疗,大多数患者可有效改善症状,恢复正常排尿功能。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热门标签

丝虫病 食管破裂 膀胱颈挛缩 滑石粉尘肺 基质性角膜炎 皮克病性痴呆 软骨发育不全 脱发性毛囊炎 急性肾炎综合征 盆腔脂肪增多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