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肝病科 > 肝硬化

患有肝硬化少尿理应如何治疗较佳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输尿管结石引起少尿的主要原因?

输尿管结石引起少尿的主要原因可能由结石阻塞、肾积水、感染、肾功能受损、尿路刺激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药物排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

1、结石阻塞:输尿管结石可能卡在输尿管中,导致尿液无法正常通过,从而引起少尿。治疗方法包括多饮水、使用药物如α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0.4mg/天或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30mg/天帮助结石排出,严重时需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输尿管镜取石术。

2、肾积水:结石阻塞输尿管后,尿液在肾脏内积聚,导致肾积水,进一步影响尿液生成和排出。治疗需通过手术解除梗阻,如输尿管支架置入术或经皮肾镜取石术,同时监测肾功能,必要时使用利尿剂呋塞米20mg/天促进尿液排出。

3、感染:结石阻塞可能导致尿路感染,炎症反应进一步减少尿液生成。治疗需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500mg/天控制感染,同时通过多饮水、碱化尿液枸橼酸钾10ml/次,每日3次帮助结石溶解和排出。

4、肾功能受损:长期结石阻塞可能导致肾功能下降,影响尿液生成。治疗需通过手术解除梗阻,同时使用保护肾功能的药物如贝那普利10mg/天和调整饮食,限制高蛋白、高盐摄入,避免进一步损害肾脏。

5、尿路刺激:结石在输尿管内移动时,可能刺激尿路,导致排尿困难或尿量减少。治疗可通过多饮水、使用解痉药物如盐酸坦索罗辛0.2mg/天缓解症状,同时避免剧烈运动,减少结石移动带来的不适。

输尿管结石患者应保持每日饮水量在2000ml以上,避免高草酸食物如菠菜、巧克力,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草莓。适当进行轻度运动如散步,促进结石排出。若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亢晓冬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如何正确引导婴幼儿少尿床?

婴幼儿少尿床可通过建立规律排尿习惯、减少睡前饮水量、使用尿布提醒等方式引导。尿床可能由生理发育未成熟、睡眠过深、心理压力等原因引起。

1、规律排尿:培养婴幼儿定时排尿的习惯,白天每2-3小时提醒一次,夜间睡前排尿一次。通过固定时间提醒,帮助婴幼儿形成条件反射,减少尿床概率。家长需耐心引导,避免责备,以免增加心理负担。

2、控制饮水:睡前1-2小时减少饮水量,避免摄入过多液体。白天保持正常饮水,但睡前限制饮水量有助于减少夜间膀胱负担。注意避免饮用含咖啡因或利尿作用的饮料,如可乐、茶等。

3、尿布提醒:使用尿湿提醒器,当婴幼儿尿床时,设备会发出声音或震动,帮助孩子建立夜间排尿意识。这种方法适用于年龄稍大的幼儿,配合家长引导,逐步减少尿床次数。

4、心理疏导:尿床可能与心理压力有关,如家庭环境变化、入学适应等。家长需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给予足够的关爱和支持。通过鼓励和陪伴,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缓解心理压力,减少尿床现象。

5、睡眠调整:确保婴幼儿睡眠环境舒适,避免过度疲劳。睡眠过深可能导致尿床,适当调整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家长可在夜间定时唤醒孩子排尿,帮助建立夜间排尿习惯。

日常饮食中可增加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牛奶、鸡蛋等,有助于改善神经系统功能。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如散步、跑步等,促进身体发育。家长需保持耐心,避免责备,逐步引导婴幼儿养成良好排尿习惯。

亢晓冬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安眠药的合理应用注意什么?

安眠药的合理应用需注意剂量控制、用药时间、药物选择、不良反应监测及长期依赖性等问题。

1、剂量控制:安眠药的剂量应根据个体情况调整,避免过量使用。过量服用可能导致嗜睡、呼吸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初次使用时应从最低有效剂量开始,逐步调整至合适剂量,避免一次性增加过多。

2、用药时间:安眠药应在睡前服用,避免过早或过晚使用。过早服用可能导致白天嗜睡,影响日常生活;过晚服用则可能影响药物起效时间,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确定最佳用药时间。

3、药物选择:不同安眠药的作用机制和适应症不同,应根据具体睡眠问题选择合适的药物。例如,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地西泮适用于短期失眠,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唑吡坦适用于长期失眠。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4、不良反应监测:安眠药可能引起头晕、嗜睡、记忆力减退等不良反应。用药期间需密切观察身体反应,若出现严重不适,应及时就医。老年人及肝肾功能不全者更需谨慎使用,避免不良反应加重。

5、长期依赖性:长期使用安眠药可能导致药物依赖,停药后可能出现戒断症状。建议短期使用,避免长期依赖。对于长期失眠患者,可结合认知行为疗法等非药物治疗方法,逐步减少药物使用。

合理使用安眠药的同时,建议结合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睡眠质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睡前摄入咖啡因或酒精,适当进行放松训练如冥想或深呼吸。饮食上可适量摄入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如牛奶、香蕉,有助于促进睡眠。运动方面,建议选择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或瑜伽,避免睡前剧烈运动。若失眠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武恩翠

主任技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急性肾衰竭少尿期的饮食注意事项?
急性肾衰竭少尿期需严格控制饮食,以减轻肾脏负担,促进恢复。饮食应以低盐、低蛋白、低钾、低磷为主,同时保证足够的热量摄入,避免加重病情。 1、低盐饮食:少尿期患者容易出现水钠潴留,需限制盐的摄入,每日食盐量控制在2-3克以内。避免食用腌制食品、加工食品和高盐调味品,如酱油、豆瓣酱等。 2、低蛋白饮食:蛋白质代谢产物会增加肾脏负担,建议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0.6-0.8克/公斤体重。选择优质蛋白来源,如鸡蛋清、牛奶、瘦肉等,避免豆类及其制品。 3、低钾饮食:少尿期易发生高钾血症,需限制高钾食物摄入,如香蕉、橙子、土豆、菠菜等。烹饪时可将蔬菜焯水以减少钾含量。 4、低磷饮食:肾功能受损时磷排泄减少,需限制高磷食物,如动物内脏、坚果、碳酸饮料等。可适量食用低磷食物,如白菜、黄瓜、苹果等。 5、保证热量摄入:每日热量摄入应达到30-35千卡/公斤体重,以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为主要来源,如米饭、面条、植物油等,避免因热量不足导致蛋白质分解增加。 6、控制液体摄入:少尿期需严格限制液体摄入,每日液体量应为前一日尿量加500毫升,避免加重水肿和心脏负担。 急性肾衰竭少尿期的饮食管理是治疗的重要环节,需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同时密切监测电解质和肾功能指标,及时调整饮食结构,促进病情恢复。
臧金萍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

正常尿量、少尿、多尿、无尿?
正常尿量、少尿、多尿、无尿的情况与人体水分代谢、肾脏功能及疾病状态密切相关,需根据具体表现采取相应措施。正常尿量通常为每日1000-2000毫升,少尿指每日尿量少于400毫升,多尿指每日尿量超过2500毫升,无尿则为每日尿量少于100毫升。这些异常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脱水、肾功能异常、内分泌失调等,需针对性治疗。 1、正常尿量反映人体水分平衡和肾脏功能正常。每日尿量在1000-2000毫升之间,说明水分摄入与排出处于平衡状态,肾脏滤过和重吸收功能正常。 2、少尿可能由脱水、肾功能不全、心衰等引起。脱水时,身体通过减少尿量保留水分;肾功能不全时,肾脏滤过功能下降;心衰导致循环血量减少,肾灌注不足。治疗需针对病因,如补液、改善肾功能或使用利尿剂。 3、多尿常见于糖尿病、尿崩症、过量饮水等。糖尿病导致血糖升高,尿糖增多;尿崩症因抗利尿激素缺乏或肾脏对其不敏感;过量饮水增加尿液生成。治疗包括控制血糖、补充抗利尿激素或调整饮水量。 4、无尿通常提示严重肾功能衰竭或尿路梗阻。肾功能衰竭时,肾脏无法生成尿液;尿路梗阻如结石、肿瘤等阻止尿液排出。需紧急就医,可能需透析或手术解除梗阻。 对于尿量异常,需关注伴随症状如口渴、水肿、乏力等,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日常生活中,保持适量饮水、避免过度劳累、定期体检有助于预防尿量异常的发生。正常尿量、少尿、多尿、无尿的情况与人体水分代谢、肾脏功能及疾病状态密切相关,需根据具体表现采取相应措施。正常尿量通常为每日1000-2000毫升,少尿指每日尿量少于400毫升,多尿指每日尿量超过2500毫升,无尿则为每日尿量少于100毫升。这些异常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脱水、肾功能异常、内分泌失调等,需针对性治疗。
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热门标签

肛瘘 低钙血症 膀胱颈挛缩 老年痴呆症 毛圆线虫病 排卵期出血 鄂木斯克出血热 股外侧皮神经炎 加利福尼亚脑炎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