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 中风

嘴歪流口水就是中风了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王青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老年人嘴歪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老年人嘴歪可能由面神经麻痹、脑卒中、贝尔氏麻痹、颅内肿瘤或外伤等原因引起。

1、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麻痹是导致嘴歪的常见原因,多因面部受凉或病毒感染引发神经水肿。患者常伴随眼睑闭合不全、味觉减退,急性期可通过糖皮质激素减轻神经压迫,配合针灸促进功能恢复。

2、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或脑出血可能损伤中枢运动神经通路,导致对侧面部肌肉瘫痪。这类患者往往突发嘴歪伴肢体无力、言语不清,需立即进行头颅CT确诊,溶栓治疗时间窗为发病后4.5小时内。

3、贝尔氏麻痹:

特发性面神经炎多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有关,表现为单侧完全性面瘫。典型症状包括耳后疼痛、听觉过敏,70%患者在使用抗病毒药物联合维生素B族治疗后2-3周逐渐恢复。

4、颅内肿瘤:

听神经瘤或脑膜瘤压迫面神经时会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嘴歪。伴随症状有耳鸣、步态不稳,增强MRI能明确占位位置,需神经外科评估是否行肿瘤切除术。

5、外伤因素:

颞骨骨折或面部外伤可直接损伤面神经分支。此类患者有明确外伤史,可能合并脑脊液耳漏,需急诊手术修复神经断端,后期配合面部肌肉功能训练。

建议老年人群保持血压血糖稳定,避免冷风直吹面部。急性发作期可用温毛巾热敷患侧,每日做鼓腮、皱眉等面部肌肉锻炼。饮食选择软质易咀嚼食物,补充维生素B1、B12营养神经。若伴随头痛呕吐或意识障碍,需立即就医排除脑血管意外。

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肾内科

脊柱侧弯导致脸都歪了怎么办?

脊柱侧弯导致面部不对称可通过物理矫正、运动康复、支具治疗、手术干预及心理疏导等方式改善。面部歪斜通常由脊柱结构性失衡、肌肉代偿性紧张、神经压迫、骨骼发育异常或长期不良姿势等因素引起。

1、物理矫正:

针对轻度脊柱侧弯伴发的面部不对称,专业物理治疗师可通过手法复位调整椎体排列,配合牵引技术减轻脊柱侧向压力。常用方法包括麦肯基疗法、施罗德三维矫正等,需每周2-3次持续3个月以上。治疗期间需同步进行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防止矫正后复发。

2、运动康复:

特定方向的脊柱侧弯矫正操能改善肌肉力量失衡,推荐施罗氏呼吸训练、悬吊运动疗法等。针对面部歪斜可加强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的对称性训练,如弹力带抗阻转头练习。每日坚持20分钟功能性训练,6个月后体态与面部对称度可获明显改善。

3、支具治疗:

生长发育期患者侧弯角度超过20度时,需定制波士顿支具或色努支具进行力学矫正。支具通过三维压力点调整脊柱力线,间接改善因脊柱旋转导致的颅面代偿性偏斜。每日需佩戴16-22小时,每3个月需根据矫正效果调整支具压力参数。

4、手术干预:

当侧弯角度大于40度且伴随严重面部畸形时,需考虑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或前路松解术。手术能直接矫正脊柱三维畸形,缓解对颅底骨骼的异常牵拉。术后需配合1年以上的康复训练恢复肌肉平衡,面部不对称多在术后6-12个月逐渐改善。

5、心理疏导:

长期体态异常易引发焦虑抑郁情绪,认知行为疗法可帮助患者建立积极治疗信念。建议加入脊柱侧弯患者互助小组,通过正念训练缓解因外貌变化产生的心理压力。心理状态改善能显著提升治疗依从性,间接促进生理功能恢复。

日常需保持坐立时双肩水平、避免单侧背包等不良习惯,睡眠选用中等硬度床垫配合颈部支撑枕。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每周进行游泳、普拉提等对称性运动。建议每3个月拍摄全脊柱X光片监测侧弯进展,面部肌肉按摩可配合温热敷每日2次,每次15分钟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若出现咀嚼功能障碍或视力变化需立即就诊神经外科。

夏长军

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普外科

宝宝两周岁了还流口水怎么办?

两周岁宝宝持续流口水可通过调整喂养姿势、加强口腔肌肉训练、排查口腔疾病、改善饮食习惯、及时就医评估等方式干预。流口水可能由生理性发育迟缓、口腔结构异常、神经系统问题、咽喉炎症、吞咽功能不协调等原因引起。

1、调整喂养姿势:

喂养时保持宝宝头部略高于身体,使用适合月龄的吸管杯或广口杯替代奶瓶,避免长期仰卧进食。餐后让宝宝保持直立位15分钟,减少唾液蓄积。选择勺面浅平的辅食勺,避免刺激唾液过量分泌。

2、加强口腔训练:

每日进行吹泡泡、吸吸管等游戏锻炼唇肌力量,用硅胶指套牙刷按摩牙龈促进感觉统合。引导宝宝模仿咀嚼动作,逐步引入苹果条、胡萝卜条等需咀嚼的食物,增强舌骨肌群协调性。

3、排查口腔问题:

检查是否存在鹅口疮、疱疹性口炎等黏膜病变,或龋齿、舌系带过短等结构异常。口腔溃疡可能伴随拒食哭闹,真菌感染常见白色伪膜。牙齿萌出期牙龈肿胀会刺激唾液分泌增多。

4、改善饮食结构:

减少精加工糊状食物占比,增加需要咀嚼的块状食物锻炼吞咽功能。避免过酸过甜食物刺激唾液腺,两餐间适量提供磨牙饼干。注意补充维生素B族和锌元素,缺乏可能影响神经肌肉调控。

5、医学评估干预:

若伴随语言发育落后、进食呛咳或表情呆滞,需排查脑瘫、自闭症等神经系统疾病。持续性流口水合并发热需排除手足口病,咽喉红肿可能提示扁桃体炎。耳鼻喉科检查可评估腺样体肥大情况。

日常可给宝宝佩戴纯棉围兜及时擦拭,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湿巾刺激皮肤。定期修剪指甲防止抓伤下颌皮肤,睡眠时侧卧减少唾液浸润。若持续至3周岁仍未改善,建议儿童康复科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必要时通过口肌训练仪进行专业干预。注意观察伴随症状,记录流口水频率和诱发因素,为医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通内科

5个月宝宝脖子有点歪怎么办?

5个月宝宝脖子歪斜可通过调整抱姿、颈部按摩、体位训练、物理治疗、就医评估等方式改善。可能由先天性肌性斜颈、姿势性斜颈、颈部肌肉损伤、骨骼发育异常、神经损伤等原因引起。

1、调整抱姿:

日常抱婴儿时需注意左右手交替,避免单侧固定姿势。哺乳时轮流更换左右侧喂奶位置,睡觉时定期调整头部朝向。使用U型枕辅助固定头部时,需确保双侧受力均匀,每2小时调整一次方向。

2、颈部按摩:

洗净双手后,用指腹轻柔按摩宝宝胸锁乳突肌耳后至锁骨处的条索状肌肉,每日3次,每次5分钟。按摩时配合婴儿润肤油减少摩擦,手法需呈单向滑动,避免按压喉结部位。若触摸到明显硬结应停止按摩并及时就医。

3、体位训练:

清醒时让宝宝多练习俯卧位抬头,用彩色玩具引导其向患侧转头。每日训练3组,每组持续2-3分钟。仰卧时可用毛巾卷垫高患侧肩膀,促使头部向健侧偏转。注意观察宝宝是否出现抗拒哭闹等不适反应。

4、物理治疗:

经儿科医生诊断后,可进行专业康复训练。常用方法包括超声波治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低频电刺激激活萎缩肌肉、热敷疗法缓解肌肉痉挛等。治疗需由专业康复师操作,每周2-3次,疗程根据恢复情况调整。

5、就医评估:

若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或伴有面部不对称、颈部活动受限、触摸到明显肿块时,需进行颈部B超或X线检查。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可能需注射肉毒毒素或行胸锁乳突肌切断术,手术适宜年龄通常为1-3岁。

日常护理需保持宝宝颈部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穿戴过紧衣领。哺乳后竖抱拍嗝时,用手掌托住头颈部给予支撑。睡眠环境应避免强光或声源单侧刺激,婴儿床可定期调换头尾方向。补充维生素D促进骨骼发育,每日户外活动时间建议在上午9-10点间进行。若发现宝宝头围增长异常、双眼不对称或持续哭闹,应立即前往儿童骨科或神经内科就诊。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小腔梗5年中风发生率是多少?

小腔梗患者5年内中风发生率约为10%-15%,具体风险受基础疾病控制、生活习惯、年龄及合并症等因素影响。

1、基础疾病控制:

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控制不佳会显著增加中风风险。血压持续超过140/90毫米汞柱可使风险提升3倍,糖化血红蛋白高于7%的患者需警惕微血管病变。规律监测指标并按医嘱调整治疗方案是关键。

2、生活习惯干预:

吸烟者中风风险是非吸烟者的2-4倍,戒烟后2-5年风险可降至接近常人水平。每日钠盐摄入超过6克会加剧血压波动,建议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增加深海鱼类和橄榄油摄入。

3、年龄因素:

65岁以上患者每年中风风险递增约1.5%,80岁以上人群发生率可达20%。衰老导致的血管弹性下降和斑块沉积是主要原因,需加强颈动脉超声等影像学监测。

4、合并症管理:

合并房颤患者中风风险激增5倍,需规范抗凝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可通过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降低30%风险,血脂异常者应将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1.8毫摩尔每升以下。

5、影像学特征:

MRI显示多发腔梗病灶者风险高于单发病灶,白质疏松范围超过侧脑室体部1/3时需警惕。每年复查脑血管评估,重点关注新发无症状梗死灶。

建议每日进行30分钟快走或游泳等有氧运动,保持体重指数在18.5-24之间。饮食注意补充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核桃、亚麻籽,限制加工肉类摄入。保证7-8小时优质睡眠,定期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出现言语含糊、肢体无力等预警症状时需立即就医。

于秀梅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中医院 普通内科

热门标签

昏迷 鼻甲肥大 脊柱骨折 室管膜瘤 耳源性眩晕 急性会厌炎 尾蚴性皮炎 反应性精神病 神经源性膀胱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