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儿童保健科

身高不在正常范围内是矮小症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怀孕血压多少正常范围内?

怀孕期间血压的正常范围通常为收缩压90-139毫米汞柱,舒张压60-89毫米汞柱。孕期血压监测是确保母婴健康的重要环节,血压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对孕妇和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1、正常范围:孕妇的血压应保持在收缩压90-139毫米汞柱,舒张压60-89毫米汞柱之间。这是大多数孕妇的健康血压范围,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和胎儿发育。

2、高血压风险:孕期高血压可能引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或子痫前期,增加早产、胎盘早剥等风险。收缩压≥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时,需警惕高血压问题。

3、低血压影响:血压过低可能导致孕妇头晕、乏力,甚至影响胎儿的营养供应。收缩压低于9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低于60毫米汞柱时,需注意低血压的可能性。

4、监测频率:孕妇应定期监测血压,尤其是在孕中期和孕晚期。家庭自测血压或产检时由医生测量,都能帮助及时发现血压异常。

5、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正常血压。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以及避免过度紧张,都是控制血压的有效方法。

孕妇在孕期应注重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鱼类、豆类、新鲜蔬菜和水果。适量进行轻度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血压稳定。同时,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劳累,定期产检,确保母婴健康。

魏碧荷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妇科

矮小症的10个前兆?

矮小症可能由遗传因素、营养不良、内分泌异常、慢性疾病、心理因素、药物影响、睡眠不足、运动不足、环境污染、早产等因素引起。

1、遗传因素:遗传基因是影响身高的主要因素之一。父母身高较矮,子女也可能出现矮小症。家族中有矮小症病史,后代患病风险较高。改善方法包括保证均衡营养和适量运动,但遗传因素无法完全改变。

2、营养不良:儿童在生长发育期缺乏蛋白质、维生素、钙等营养素,可能导致骨骼发育迟缓。长期偏食、挑食或饮食结构不合理是常见原因。建议多摄入牛奶、鸡蛋、鱼类等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

3、内分泌异常: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或甲状腺功能低下是导致矮小症的重要病理因素。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疾病会影响身高增长。可通过激素替代治疗,如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剂量为0.1-0.15 IU/kg/d或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剂量根据体重调整。

4、慢性疾病:长期患有肾脏疾病、心脏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可能影响营养吸收和代谢,导致生长发育迟缓。慢性炎症或感染也会消耗大量能量,抑制生长。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营养。

5、心理因素:长期处于压力、焦虑或抑郁状态,可能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导致生长迟缓。家庭环境不和谐、学习压力过大是常见诱因。建议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适当减轻学习负担,必要时进行心理疏导。

6、药物影响: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物等,可能抑制骨骼生长。某些药物会影响内分泌系统,干扰正常生长发育。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尽量减少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7、睡眠不足:生长激素主要在夜间深睡眠时分泌,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激素分泌,导致生长迟缓。儿童应保证每天8-10小时的睡眠,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

8、运动不足:适量运动能促进骨骼生长和激素分泌,长期缺乏运动可能导致生长迟缓。建议进行跳绳、篮球、游泳等有助于身高增长的运动,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9、环境污染: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重金属污染等环境中,可能影响内分泌系统和骨骼发育。建议减少接触污染源,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多进行户外活动时选择空气质量较好的时段。

10、早产:早产儿由于在母体内发育时间不足,出生后可能面临生长发育迟缓的风险。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营养补充和定期监测,必要时进行干预治疗,以促进追赶性生长。

矮小症的预防和干预需从多方面入手,包括保证均衡营养、适量运动、充足睡眠、良好的心理状态等。饮食上多摄入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类、绿叶蔬菜等。运动方面可选择跳绳、篮球、游泳等有助于身高增长的活动。若发现儿童身高增长明显落后于同龄人,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评估和治疗。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五岁半105是矮小症吗?

五岁半儿童身高105厘米是否属于矮小症需通过生长曲线和医学评估判断,矮小症可能由遗传因素、营养不良、慢性疾病、内分泌异常、心理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营养干预、药物治疗、心理疏导等方式改善。

1、遗传因素:父母身高较矮可能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导致身高低于同龄人。这种情况无需特殊治疗,但需定期监测生长曲线,确保孩子处于正常生长范围内。

2、营养不良:长期摄入不足或营养不均衡会影响骨骼和肌肉的发育。建议增加富含蛋白质、钙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类和绿叶蔬菜,同时避免过多摄入高糖高脂食品。

3、慢性疾病:如肾脏疾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可能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和利用。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同时监测生长发育情况,必要时进行生长激素补充治疗。

4、内分泌异常:生长激素缺乏或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导致矮小症。可通过注射生长激素或口服甲状腺激素进行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5、心理因素:长期的心理压力或情感忽视可能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建议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孩子的饮食均衡,保证充足的蛋白质、钙质和维生素摄入,如牛奶、鸡蛋、鱼类和绿叶蔬菜。同时,鼓励孩子进行适量的户外运动,如跑步、跳绳等,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定期监测孩子的身高和体重,记录生长曲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就医。若怀疑孩子患有矮小症,建议尽早到医院进行专业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矮小症是先天性疾病吗?

矮小症并不一定是先天性疾病,可能由遗传因素、内分泌异常、营养不良、慢性疾病以及心理社会因素等多种原因引起。

1、遗传因素:家族遗传是矮小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父母身高较矮或家族中有矮小症病史的儿童,可能因遗传基因而出现生长迟缓。这种情况通常无需特殊治疗,但需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情况。

2、内分泌异常: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或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内分泌问题,可能导致儿童身高增长受限。生长激素缺乏症可通过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如Genotropin、Humatrope、Norditropin进行治疗,甲状腺功能低下则需补充左甲状腺素钠片。

3、营养不良:长期摄入不足或饮食结构不合理,可能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均衡饮食是改善的关键,应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如多食用牛奶、鸡蛋、鱼类和新鲜蔬菜。

4、慢性疾病:先天性心脏病、肾脏疾病或消化系统疾病等慢性病,可能影响儿童的营养吸收和生长发育。治疗原发病是关键,如心脏病需根据病情选择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肾脏疾病则需控制血压和蛋白尿。

5、心理社会因素:长期处于压力、焦虑或缺乏关爱的环境中,可能抑制儿童的身心发育。心理疏导和家庭支持是重要的干预措施,可通过心理咨询、亲子互动等方式改善儿童的心理状态。

矮小症的预防和改善需从多方面入手。饮食上应注重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钙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和深绿色蔬菜。运动方面,建议儿童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如跳绳、游泳或跑步,以促进骨骼生长。护理上,家长需定期监测儿童的身高体重变化,及时就医排查潜在问题,同时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帮助儿童健康成长。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矮小症的早期症状?

矮小症的早期症状可能表现为生长速度缓慢、身高低于同龄人、骨骼发育延迟、性发育迟缓、智力发育正常但体格发育落后。

1、生长缓慢:矮小症儿童在婴幼儿期和青春期前的生长速度明显低于正常水平,身高增长曲线持续低于正常范围,家长可通过定期测量身高并与标准生长曲线对比进行初步判断。

2、身高偏低:矮小症儿童的身高通常低于同龄人平均身高的两个标准差以上,具体表现为在班级中总是站在前排,穿衣服时裤腿和袖子偏长,需要特别定制衣物。

3、骨骼延迟:矮小症儿童的骨龄通常低于实际年龄,通过X光检查可发现骨骼发育迟缓,具体表现为手腕、膝盖等部位的骨骼成熟度较低,骨骼闭合时间延迟。

4、性发育晚:矮小症儿童在青春期时性发育较晚,男孩可能出现睾丸和阴茎发育延迟,女孩可能出现乳房发育和月经初潮延迟,性激素水平通常低于正常值。

5、智力正常:矮小症儿童的智力发育通常正常,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与同龄人无异,但在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中可能表现出体力不足,需要特别关注其心理健康。

矮小症的早期发现和干预至关重要,家长应定期监测孩子的身高和体重,记录生长曲线,及时发现异常。饮食上应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如牛奶、鸡蛋、鱼类、绿叶蔬菜等。运动方面建议选择有助于骨骼生长的运动,如跳绳、篮球、游泳等,每天保持至少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心理护理同样重要,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避免因身高问题产生自卑心理。若发现孩子有矮小症迹象,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内分泌检查和骨龄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热门标签

腹泻 惊厥 肝损伤 禽流感 食管破裂 肠重复畸形 单纯性肾囊肿 必需脂肪酸缺乏 非骨化性纤维瘤 基底神经节综合征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