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肺动脉高压和肺动脉狭窄的区别是什么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臧金萍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小儿肺动脉高压怎么降?

小儿肺动脉高压可通过药物治疗、氧疗、手术治疗等方式降低肺动脉压力。

小儿肺动脉高压可能与先天性心脏病、肺部疾病、遗传因素等有关,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晕厥等症状。药物治疗方面,可遵医嘱使用波生坦片、安立生坦片、西地那非片等靶向药物,有助于扩张肺血管,降低肺动脉压力。氧疗适用于血氧饱和度低的患儿,通过提高血氧含量缓解肺动脉高压。对于先天性心脏病等结构性病变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可能需要进行房间隔造口术或心肺联合移植等手术治疗。

患儿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饮食上注意低盐低脂,保证充足营养摄入,定期复查肺动脉压力。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可能与遗传因素、围产期缺氧、肺部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可能影响胎儿肺血管的正常发育,导致出生后肺动脉压力持续升高。围产期缺氧常见于胎盘功能异常、脐带绕颈等情况,缺氧会刺激肺血管收缩。肺部发育异常如先天性膈疝、肺发育不良等,会改变肺血管结构。患儿通常表现为呼吸急促、皮肤青紫、血氧饱和度降低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心力衰竭。

治疗需根据病因采取综合措施。轻症可通过吸氧、使用肺血管扩张剂如吸入一氧化氮改善症状。重症可能需要机械通气甚至体外膜肺氧合支持。部分病例需使用西地那非片、波生坦片等靶向药物降低肺动脉压力。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或肺部结构异常者可能需手术矫正。

患儿应保持安静环境,避免剧烈哭闹增加氧耗,喂养时注意少量多次。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肺动脉高压治疗方法?

肺动脉高压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靶向药物治疗、氧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肺动脉高压通常由遗传因素、结缔组织病、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部疾病、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等原因引起。

1、生活方式调整

减少钠盐摄入有助于减轻水钠潴留,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00毫升以内。避免高原旅行、剧烈运动等可能加重缺氧的行为。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平地步行,可改善心肺功能但需避免运动后血氧饱和度低于90%。体重指数建议维持在18.5-24之间,肥胖患者需制定渐进式减重计划。

2、靶向药物治疗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如波生坦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如西地那非能降低肺血管阻力。前列环素类药物如伊洛前列素通过雾化吸入给药,需注意给药后监测血压变化。钙通道阻滞剂仅对急性血管扩张试验阳性患者有效。联合用药方案需根据WHO功能分级个体化制定。

3、氧疗

长期家庭氧疗适用于静息状态下动脉血氧分压持续低于60mmHg的患者,每日吸氧时间建议超过15小时。便携式制氧机可选择脉冲式供氧模式,活动时氧流量较静息时提高1-2升/分钟。夜间血氧监测发现氧饱和度低于85%时,需考虑使用双水平正压通气辅助治疗。

4、手术治疗

房间隔造口术适用于药物疗效不佳的严重右心衰竭患者,可减轻右心负荷但可能加重低氧血症。肺移植是终末期患者的最终选择,需符合年龄小于65岁、无其他器官严重病变等条件。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对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有根治效果,术后需长期抗凝治疗。

5、康复训练

在专业心肺康复团队指导下进行低强度耐力训练,如踏车运动初始强度设为最大摄氧量的40%。呼吸肌训练使用阈值负荷装置,每周3次可改善呼吸困难症状。心理干预包括正念减压疗法,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带来的焦虑抑郁情绪。营养师指导的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有助于控制继发性代谢异常。

肺动脉高压患者需建立包含心血管科、呼吸科、康复科的多学科随访体系,每3-6个月评估6分钟步行距离和NT-proBNP水平。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可能加重水钠潴留的药物,育龄期女性须严格避孕。建议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和年度流感疫苗,预防呼吸道感染诱发急性加重。日常监测体重变化,3天内增加超过2公斤需及时就医调整利尿剂用量。

臧金萍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

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怎么办?

新生儿肺动脉高压可通过氧疗、药物治疗、机械通气、体外膜肺氧合、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该病症通常由宫内缺氧、胎粪吸入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肺部发育异常、感染等因素引起。

1、氧疗

氧疗是改善低氧血症的基础措施,通过头罩或鼻导管给予高浓度氧气,有助于降低肺血管阻力。需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维持目标值在90%-95%之间,避免氧中毒。对于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患儿,可采用一氧化氮吸入治疗。

2、药物治疗

西地那非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扩张肺血管,需静脉给药并密切监测血压。前列环素类药物如伊洛前列素可直接舒张肺动脉,但需注意出血风险。多巴酚丁胺等正性肌力药物可改善心功能,适用于合并右心衰竭的患儿。

3、机械通气

高频振荡通气可减少肺损伤,适用于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传统机械通气需采用低潮气量策略,维持适度碱血症以降低肺动脉压力。通气期间需定期进行血气分析,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4、体外膜肺氧合

ECMO能为重症患儿提供心肺支持,适用于对常规治疗无效的顽固性低氧血症。需建立动静脉或静脉-静脉通路,由专业团队管理抗凝和循环监测。治疗期间需预防出血、血栓等并发症。

5、手术治疗

对于动脉导管未闭等先天性心脏病继发的肺动脉高压,需行导管结扎或心脏矫治手术。膈疝等肺部解剖异常需紧急手术修复。术后需加强监护,预防肺高压危象等并发症。

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患儿需维持中性温度环境,减少氧耗。母乳喂养应循序渐进,避免呛咳加重缺氧。出院后需定期随访心脏超声和肺功能,监测生长发育指标。家长需学会识别呼吸急促、紫绀等危急症状,发现异常及时返院复查。对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应严格遵医嘱进行后续治疗和康复训练。

王青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孕妇肺动脉高压怎么办?

孕妇肺动脉高压需通过氧疗、药物治疗、严密监测、生活方式调整及必要时终止妊娠等方式干预。肺动脉高压可能由先天性心脏病、结缔组织病、慢性肺病、血栓栓塞性疾病及特发性因素引起。

1、氧疗

持续低流量吸氧可改善孕妇血氧饱和度,缓解呼吸困难症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家庭氧疗设备,每日吸氧时间根据血氧监测结果调整。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以防氧中毒。

2、药物治疗

可遵医嘱使用西地那非、波生坦等靶向药物降低肺动脉压力,禁用安贝生坦等致畸药物。利尿剂需谨慎使用以防血容量不足。用药期间需每周监测肝功能、血常规及胎儿发育情况。

3、严密监测

每周进行超声心动图评估右心功能,定期检测NT-proBNP指标。妊娠32周后需住院监护,通过胎心监护、脐血流监测评估胎儿状况。出现咯血、晕厥或血氧低于90%需紧急处理。

4、生活方式调整

严格限制每日钠盐摄入低于3克,保持每日尿量1500毫升以上。采取半卧位休息减轻心脏负荷,避免爬楼等负重活动。建议记录每日体重变化,单周增长超过1公斤需警惕水肿加重。

5、终止妊娠

心功能Ⅲ-Ⅳ级或肺动脉收缩压超过50mmHg时,需在孕34周前择期剖宫产。围术期需多学科团队协作,准备体外膜肺氧合等急救措施。产后仍需持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至少72小时。

肺动脉高压孕妇应保持每日蛋白质摄入80-100克,优先选择鱼类、禽类等优质蛋白。可进行呼吸操训练改善肺功能,但运动时心率不宜超过静息状态20次/分。建议每餐进食量控制在300毫升以内,采取少食多餐模式。睡眠时垫高床头30度,定期进行下肢按摩预防血栓。所有治疗需在产科与心内科医师共同指导下进行,禁止自行调整用药方案。

臧金萍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

热门标签

结肠憩室 骶髂关节炎 肋锁综合征 麻痹性痴呆 神经性厌食 Terson综合征 高泌乳素血症 骨膜外骨肉瘤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持久性隆起性红斑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