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感染性疾病科 > 传染科

登革热的传染源和传播媒介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艾滋病的传染源包括什么?

艾滋病的传染源主要包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

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体液传播。感染者的血液中含有大量病毒,输入被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可能导致感染。性接触传播是常见途径,无保护性行为会增加感染风险。母婴传播可能发生在妊娠、分娩或哺乳过程中。共用注射器、针头等医疗器械也可能导致病毒传播。日常生活中一般接触如握手、拥抱、共用餐具不会传播病毒。

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存活时间较短。日常做好防护措施,避免高危行为,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陈腊梅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肉毒中毒的传染源?

肉毒中毒的传染源主要有被肉毒梭菌污染的食品、伤口感染肉毒梭菌、婴儿肠道定植肉毒梭菌三类。肉毒梭菌产生的神经毒素可导致肌肉麻痹甚至呼吸衰竭,需立即就医处理。

1、污染食品

家庭自制发酵豆制品如臭豆腐、豆豉,罐头食品如变质肉类罐头,以及未经充分加热的熏制鱼类可能含有肉毒梭菌芽孢。这些食品在厌氧环境下储存时,芽孢会萌发并产生毒素。食用前彻底加热至100摄氏度持续10分钟可破坏毒素,但芽孢耐高温需高压灭菌处理。出现视物模糊、吞咽困难等早期症状时须立即注射抗毒素血清。

2、伤口感染

开放性伤口接触土壤或灰尘中的肉毒梭菌芽孢后,在缺氧条件下可能引发创伤性肉毒中毒。常见于外伤后未规范清创的情况,表现为伤口周围麻木并渐进性出现复视、呼吸困难。需手术清创联合青霉素注射,同时使用肉毒抗毒素阻断毒素作用。

3、婴儿肠道定植

1岁以下婴儿肠道菌群未健全时,摄入蜂蜜或玉米糖浆中的肉毒梭菌芽孢可能导致婴儿肉毒中毒。芽孢在肠道繁殖后释放毒素,引起便秘、吮吸无力、哭声微弱等症状。治疗需住院给予人源性肉毒免疫球蛋白,严重者需呼吸支持。禁止给婴儿喂食未经灭菌的天然甜味剂。

预防肉毒中毒需避免食用胀罐、异味或过期食品,自制发酵食品应添加适量醋或柠檬酸抑制细菌繁殖。伤口应及时用碘伏消毒并包扎,婴儿辅食应选择商业灭菌产品。接触可疑污染物后出现眼睑下垂、口干等症状时,须立即至急诊科就诊并告知暴露史,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膈肌麻痹危及生命。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登革热患者需要注意什么?

登革热患者需注意隔离防蚊、补液休息、监测症状并及时就医。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典型症状包括高热、头痛、肌肉关节痛、皮疹等。

1、隔离防蚊

发病期间应全程做好防蚊隔离,避免蚊虫叮咬导致病毒传播。使用蚊帐、驱蚊剂,室内安装纱窗纱门。患者居住环境需定期灭蚊,清除积水容器等蚊虫滋生地。隔离期通常持续至发热消退后5天。

2、补液支持

高热和呕吐易导致脱水,需少量多次补充水分或口服补液盐。可饮用淡盐水、米汤、果汁等,每日液体摄入量建议超过2000毫升。出现持续呕吐或尿量减少时需静脉补液。

3、症状监测

密切观察体温、出血倾向及休克征兆。发热第3-7天为危险期,若出现腹痛、呕血、黑便、牙龈出血等预警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烦躁不安等休克前兆,需立即就医。

4、药物禁忌

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增加出血风险。退热建议选择对乙酰氨基酚片,用药间隔不少于4小时。禁用激素类药物,可能加重病情。

5、营养调理

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粥类、面条、蒸蛋等。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避免辛辣刺激、油腻食物。

登革热恢复期需继续防蚊2周,逐步恢复活动量,避免剧烈运动。日常保持环境清洁,清除积水容器。出现持续乏力、关节痛时可进行中医调理,如黄芪枸杞茶饮。建议康复后3个月复查肝功能与血常规。登革热痊愈后对同型病毒具有终身免疫力,但可能感染其他血清型病毒,仍需做好防护措施。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登革热的传染源是什么?

登革热的传染源主要是感染登革病毒的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1、埃及伊蚊

埃及伊蚊是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这种蚊子在白天活动,喜欢在室内或阴凉处叮咬人类。埃及伊蚊通过叮咬感染登革病毒的人或动物后,病毒在其体内繁殖,再通过叮咬传播给其他人。埃及伊蚊的繁殖环境包括小型积水容器,如花盆、水桶、废弃轮胎等。

2、白纹伊蚊

白纹伊蚊也是登革热的重要传播媒介,分布范围较广,包括温带和热带地区。白纹伊蚊同样在白天活动,但比埃及伊蚊更适应室外环境。这种蚊子通过叮咬感染登革病毒的人或动物后传播病毒。白纹伊蚊的繁殖环境包括树洞、竹筒、废弃容器等小型积水处。

3、感染登革热的人

感染登革病毒的人在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内具有传染性,此时血液中含有大量病毒。如果被蚊子叮咬,病毒会进入蚊子体内繁殖,进而传播给其他人。登革热患者是病毒传播的重要来源,尤其是在疫情暴发期间。

4、感染登革热的灵长类动物

某些灵长类动物,如猴子,也可能感染登革病毒并成为传染源。在丛林地区,蚊子通过叮咬感染的猴子后,再将病毒传播给人类。这种传播方式在森林型登革热中较为常见,但在城市型登革热中较为少见。

5、病毒携带者

部分人感染登革病毒后可能不出现明显症状,但仍具有传染性。这些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通过蚊子叮咬将病毒传播给他人。病毒携带者在登革热的传播中起到一定作用,尤其是在疫情初期。

预防登革热的关键是切断传播途径,包括清除蚊虫孳生地、使用防蚊措施、避免被蚊子叮咬等。在登革热流行地区,应定期清理家中及周围的积水容器,使用蚊帐、驱蚊剂等防护措施。如出现发热、头痛、肌肉关节痛等疑似登革热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旅行史和接触史。登革热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预防和控制蚊媒传播是减少疾病发生的关键。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登革热传播途径有哪些?

登革热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也可通过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

登革热病毒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这些蚊子在叮咬感染者后,病毒会在蚊子体内繁殖,再次叮咬健康人时传播病毒。母婴传播是指孕妇感染登革热病毒后,病毒可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血液传播则可能通过输血或器官移植等途径发生,但概率较低。登革热病毒不会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传播。

日常生活中应做好防蚊措施,如使用蚊帐、驱蚊剂等,避免在蚊虫活跃时段外出。

聂小娟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热门标签

白喉 疼痛 胆管囊肿 肺性脑病 结肠损伤 慢性肠炎 残窦综合症 恶性黑色素瘤 皮克病性痴呆 急性肝功能衰竭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