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五官科 > 口腔科

拔牙后的止痛药有什么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拔牙三天了还疼是否正常?

拔牙三天后仍有轻微疼痛一般是正常的,若疼痛持续加重或伴随肿胀发热则需警惕感染。拔牙后疼痛可能与创口愈合、干槽症、局部炎症、神经敏感、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

拔牙后创口愈合过程中,牙槽窝内血凝块形成和软组织修复可能引起持续钝痛,这种疼痛通常会在3-5天内逐渐减轻。保持口腔清洁,避免用患侧咀嚼,可帮助缓解不适。术后48小时内冷敷也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

当疼痛在第三天突然加剧,出现放射性剧痛或腐臭味时,需考虑干槽症的可能。这种情况是血凝块脱落导致骨面暴露引发的炎症,常见于下颌智齿拔除后。吸烟、口腔卫生不良或过度漱口可能增加发病概率。此时需要口腔医生进行清创和药物填塞处理。

建议观察疼痛变化趋势,避免用力漱口或吮吸创口,24小时后可改用温盐水轻柔漱口。若出现剧烈疼痛、张口受限、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复诊。术后一周内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选择温凉软食,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创面恢复。

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心肌梗死拔牙注意事项?

心肌梗死患者拔牙需在病情稳定3-6个月后进行,术前需心血管内科与口腔科联合评估,严格监测血压、心率及凝血功能。主要风险包括应激反应诱发再次心梗、出血倾向加重、麻醉药物心脏毒性等。

1、术前评估

需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凝血四项等指标,确认无活动性心肌缺血。近期发生过急性冠脉综合征或心功能三级以上者应暂缓拔牙。长期服用抗凝药患者需根据INR值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桥接低分子肝素。

2、术中监护

必须配备心电监护仪和急救设备,保持收缩压低于160mmHg。建议使用不含肾上腺素的局麻药,避免使用碧兰麻等含血管收缩剂的麻醉剂。复杂拔牙操作建议分次进行,单次治疗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

3、术后观察

术后需在医疗机构观察2小时以上,警惕胸痛、心悸等不适。创面建议采用胶原蛋白海绵等可吸收止血材料,避免缝合造成的持续刺激。术后三天内每日监测血压和心律变化。

4、药物调整

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通常无需停用,但华法林需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调整剂量。合并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监测,预防创口感染。疼痛控制首选对乙酰氨基酚,禁用非甾体抗炎药。

5、应急准备

诊室需常备硝酸甘油片、阿托品、肾上腺素等急救药品。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流程,建议选择上午时段手术以避开生理性血压高峰期。

心肌梗死患者拔牙后应保持24小时安静休息,避免用力漱口或吸吮动作。饮食以温凉流质为主,补充优质蛋白促进创面愈合。术后一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出现心前区压迫感应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急诊就医。建议术后1个月复查心脏功能和口腔创面恢复情况,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需定期监测凝血指标。

于秀梅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中医院 普通内科

拔牙后正常牙槽窝什么样?

拔牙后正常牙槽窝呈深红色凹陷,表面覆盖淡黄色纤维蛋白膜,边缘牙龈轻微红肿但无剧烈疼痛或异常渗血。牙槽窝的愈合过程主要经历血凝块形成、肉芽组织增生、骨组织重建等阶段,初期可能伴随轻微异味属正常现象。

1、血凝块期

拔牙后24小时内牙槽窝被暗红色血凝块填充,这是愈合的关键基础。血凝块起到保护创面、防止感染的作用,此时应避免吮吸、剧烈漱口等破坏血凝块的行为。部分患者可能观察到血凝块表面有灰白色伪膜,这是纤维蛋白渗出形成的正常生理现象。

2、肉芽增生期

术后3-7天血凝块逐渐被肉芽组织替代,牙槽窝凹陷变浅,边缘牙龈红肿消退。肉芽组织呈鲜红色颗粒状,表面可见淡黄色分泌物,这是白细胞和纤维细胞的正常渗出物。此阶段可能出现轻微牵拉痛,但不应有持续跳痛或脓性分泌物。

3、上皮覆盖期

术后1-2周牙龈上皮开始向牙槽窝中心生长,创面缩小至原尺寸一半左右。新生上皮呈粉红色半透明状,与周围牙龈颜色逐渐接近。牙槽窝底部仍可触及凹陷,但触痛感明显减轻,咀嚼功能逐步恢复。

4、骨改建期

术后3-6周牙槽骨开始修复重建,X线片显示骨小梁结构重新形成。临床检查可见牙槽窝基本平整,仅残留浅凹痕,牙龈颜色质地恢复正常。骨密度完全恢复需3-6个月,期间避免该区域承受过大咬合力。

5、完全愈合期

术后6个月牙槽骨完成功能性改建,牙槽嵴高度稳定,表面覆盖致密牙龈组织。愈合良好的牙槽窝与邻牙牙龈弧度自然衔接,无明显凹凸或色泽差异,为后续修复治疗提供理想条件。

拔牙后应保持口腔清洁,术后24小时后可轻柔漱口,使用生理盐水或医生推荐的漱口水。饮食以温凉流质或软食为主,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术后48小时内可冰敷减轻肿胀,若出现剧烈疼痛、大量鲜红色渗血、腐败性口臭或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复诊。吸烟患者建议至少戒烟两周以促进愈合,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监测。正常愈合过程中无须特殊用药,但复杂拔牙或存在感染风险时,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预防感染。

郑志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胸外科

痛经止痛药有哪些?

痛经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萘普生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元胡止痛片等药物缓解疼痛。痛经可能与前列腺素分泌过多、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关,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因选择药物。

一、布洛芬缓释胶囊

布洛芬缓释胶囊属于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缓解痛经。适用于原发性痛经及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疼痛。服药期间可能出现胃肠不适,胃溃疡患者慎用。该药需整粒吞服,不可掰开或嚼碎。

二、对乙酰氨基酚片

对乙酰氨基酚片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缓解疼痛,对胃肠刺激较小,适合有胃部疾病者。适用于经期头痛伴随痛经的情况。长期过量使用可能损伤肝脏,每日最大剂量不宜超过规定量。服药期间应避免饮酒。

三、萘普生片

萘普生片具有抗炎镇痛双重作用,对中重度痛经效果较好。适用于子宫腺肌病或盆腔炎继发痛经。可能引起嗜睡症状,服药后不宜驾驶车辆。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谨慎使用,用药期间需监测血压变化。

四、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能快速缓解子宫痉挛性疼痛,适合急性发作的严重痛经。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可能出现头晕等不良反应。该药需避免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合用,用药期间应多饮水。

五、元胡止痛片

元胡止痛片为中成药,含延胡索、白芷等成分,适合气血瘀滞型痛经。作用温和但起效较慢,建议经前3天开始服用。孕妇及过敏体质者慎用,服药期间忌食生冷食物。可配合热敷增强效果。

痛经期间应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剧烈运动和生冷饮食。可适量饮用姜茶或热牛奶,局部热敷下腹部有助于缓解痉挛。保持规律作息和愉悦心情,记录月经周期及疼痛特点。若疼痛持续加重或伴随异常出血,应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长期痛经者建议完善妇科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曹剑

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妇科

拔牙前需要做什么检查?

拔牙前通常需要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口腔全景片、血压测量、传染病筛查等检查。这些检查有助于评估手术风险,确保拔牙操作的安全性。

1、血常规

血常规检查可检测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指标,帮助判断是否存在感染、贫血或凝血功能障碍。若存在严重贫血或血小板减少,可能需暂缓拔牙以避免术中出血风险。检查前无须空腹,但需告知医生近期用药史。

2、凝血功能

通过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评估血液凝固能力。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或肝病患者可能出现凝血异常,需提前调整用药方案。医生会根据结果决定是否需术前使用止血药物或推迟手术。

3、口腔全景片

曲面断层片能清晰显示牙齿与颌骨、神经管的位置关系,尤其对复杂阻生齿拔除至关重要。可发现牙根弯曲、骨粘连等特殊情况,帮助制定手术方案。孕妇需告知医生情况,必要时采用铅衣防护。

4、血压测量

高血压患者拔牙时易出现术中出血或心血管意外。血压超过160/100mmHg通常需先控制血压再手术。紧张可能导致测量值偏高,建议静坐15分钟后复测,必要时使用镇静药物。

5、传染病筛查

乙肝、梅毒、HIV等传染病的筛查既保护患者也保护医护人员。阳性结果不会拒绝治疗,但需加强器械消毒和防护措施。急性传染病活动期建议推迟择期拔牙。

拔牙前应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空腹或过饱状态。有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者需提前告知必要时请专科医师会诊。女性需避开月经期,术前24小时禁酒。术后护理需准备冰袋、无菌纱布及软质食物,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保持口腔清洁但24小时内避免漱口,出现持续出血或剧烈疼痛应及时复诊。

张伟

主任医师 上饶市人民医院 全科

热门标签

盗汗 膀胱瘘 肠出血 跟腱炎 胃潴留 脑囊虫病 气性坏疽 桡骨干骨折 斑状副银屑病 红斑性肢痛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