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通常需要在口服降糖效果不佳、出现急性并发症或处于妊娠期等情况下使用胰岛素治疗。
当口服降糖药物无法有效控制血糖时,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胰岛素。这种情况多见于病程较长、胰岛功能明显减退的2型糖尿病患者。部分患者在感染、手术等应激状态下,血糖升高明显,口服药物难以控制,也需要短期使用胰岛素。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功能完全丧失,必须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如果通过饮食和运动无法控制血糖,也需要使用胰岛素,因为口服降糖药物可能对胎儿造成影响。
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高血糖状态时,必须立即使用胰岛素治疗。这些情况可能危及生命,需要快速降低血糖。部分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水平非常高,医生可能会建议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以减轻高糖毒性对胰岛细胞的损害。手术前后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也需要临时使用胰岛素。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根据医生建议调整胰岛素用量,同时注意饮食控制和适量运动。
孕期可通过监测胎动、测量体重、观察分泌物等方式进行自我监护。
胎动是评估胎儿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孕妇可在每天固定时间记录胎动次数,正常情况每小时应有3-5次明显胎动。测量体重需每周固定时间进行,整个孕期增重范围建议控制在11-16公斤,增长过快或过慢都需警惕。阴道分泌物应保持清亮或乳白色无异味,出现血色、褐色或伴有瘙痒异味时需及时就医。血压监测对预防妊娠高血压尤为重要,正常值应低于140/90mmHg。尿频尿急可能是子宫压迫所致,但伴随尿痛发热则需排除尿路感染。
建议准备家庭血压计和体重秤,穿着宽松衣物便于观察身体变化,保持规律作息并记录每日监护数据。
老年人糖尿病患者需采用低糖、高纤维、优质蛋白的均衡饮食模式。
老年糖尿病患者饮食应以控制血糖为核心,选择升糖指数较低的食物如燕麦、糙米、荞麦等全谷物作为主食,搭配西蓝花、菠菜等非淀粉类蔬菜。每日摄入适量优质蛋白,优先选择鱼类、鸡胸肉、豆制品等低脂来源。需严格限制精制糖及高糖水果的摄入,可选用草莓、苹果等低糖水果作为加餐。烹调方式推荐清蒸、水煮、凉拌,避免油炸、红烧等高油高盐方式。进餐时间应规律,采用少量多餐原则,每餐主食量控制在拳头大小。合并高血压或肾病的患者还需限制钠盐和蛋白质总量。
日常可监测餐后血糖变化,根据血糖波动调整饮食结构,同时配合适度运动和规律用药。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可通过进食含糖食物、调整药物剂量、监测血糖、及时就医、随身携带急救卡等方式处理。
低血糖可能与胰岛素或降糖药物过量、饮食不规律、运动过度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心悸、出汗、头晕等症状。立即进食15-20克快速升糖食物如糖果或果汁可缓解症状,若10-15分钟未改善需重复进行。长期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降糖药物剂量,避免自行增减。日常使用血糖仪定期监测血糖变化,尤其运动前后及夜间。严重低血糖发作或意识模糊时须立即就医,静脉注射葡萄糖。建议制作注明糖尿病病史的急救卡随身携带,便于突发情况时他人协助。
患者应规律进餐,避免空腹运动,随身携带饼干等零食以备不时之需。
糖尿病患者常见的错误用药方法包括自行增减药量、漏服药物、依赖偏方、忽视血糖监测、随意更换药物。
糖尿病患者自行调整药物剂量可能导致血糖波动,增加并发症风险。漏服降糖药物可能引起血糖升高,长期可能损害血管和神经。部分患者轻信偏方或保健品替代正规治疗,延误病情控制。不定期监测血糖无法评估药物效果,难以及时调整方案。频繁更换药物可能干扰血糖稳定性,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糖尿病患者应遵医嘱规律用药,定期监测血糖,避免听信非正规治疗建议,出现异常及时就医复查。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