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肿瘤科 > 肿瘤外科

子宫内膜癌需要做什么检查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沈华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子宫内膜癌是怎么得的?

子宫内膜癌可能与遗传因素、雌激素水平异常、肥胖等因素有关。

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遗传因素中,林奇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会增加患病风险。雌激素水平异常如长期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刺激,可能促进子宫内膜增生甚至癌变。肥胖患者脂肪组织中的芳香化酶可将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也可能通过影响激素水平间接增加风险。长期使用他莫昔芬等药物或接受盆腔放射治疗也是潜在诱因。

建议保持健康体重,规律运动,定期妇科检查,出现异常阴道出血及时就医。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子宫内膜癌二期复发率高吗?

子宫内膜癌二期复发概率相对较高,具体与病理类型、治疗方式等因素相关。

子宫内膜癌二期指肿瘤侵犯宫颈间质但未扩散至子宫外,复发风险高于一期但低于晚期。高危因素包括低分化腺癌、深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等。规范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可达70%-80%,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术后辅助放疗或化疗可降低复发风险,激素受体阳性者需长期内分泌治疗。

定期随访是早期发现复发的关键,建议术后2年内每3-6个月复查妇科检查、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保持健康体重、控制血糖血压有助于改善预后。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子宫内膜癌是否会遗传给下一代?

子宫内膜癌通常不会直接遗传给下一代,但存在家族遗传倾向。

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林奇综合征是最常见的遗传性病因,这类患者携带错配修复基因突变,可能增加子代患病风险。非遗传因素如长期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暴露、肥胖、糖尿病等同样可能诱发疾病。典型症状包括绝经后阴道出血、异常排液及下腹疼痛,需通过病理活检确诊。

对于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建议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基因检测及子宫内膜取样筛查。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健康体重,控制血糖水平,避免滥用雌激素类药物。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子宫内膜癌手术后需要放疗吗?

子宫内膜癌手术后是否需要放疗需根据术后病理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及是否存在高危因素综合判断。

对于早期低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通常无须放疗。这类患者肿瘤局限于子宫内膜层,未侵犯肌层或宫颈,且病理分级为高分化。手术切除后密切随访即可,定期复查超声和肿瘤标志物有助于监测复发迹象。中高危患者则需考虑辅助放疗,例如肿瘤侵犯深肌层、低分化或未分化癌、宫颈间质受累等情况。体外放疗可降低盆腔局部复发概率,近距离放疗有助于控制阴道残端病灶。特殊情况下如存在脉管癌栓或淋巴结转移,可能需同步放化疗。

术后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高脂高糖食物,定期复查妇科超声和肿瘤标志物。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如何预防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可通过定期筛查、控制体重、合理饮食等方式预防。

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雌激素水平过高、肥胖、糖尿病等因素有关。定期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建议高风险人群每年进行一次妇科检查及超声检查。控制体重是关键,肥胖会导致脂肪组织产生过多雌激素,增加患病风险,保持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内尤为重要。合理饮食应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维持激素平衡。避免长期使用单一雌激素类药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联合使用孕激素。积极治疗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基础疾病,这些疾病可能导致内分泌紊乱,间接增加患病风险。

日常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避免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有助于降低子宫内膜癌发生概率。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热门标签

白喉 肺水肿 平山病 石棉肺 屈光不正 肾动脉瘤 非洲锥虫病 急性鼻窦炎 腕关节结核 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