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宝宝出生一天,晚上发现鼻塞,无咳嗽无发烧,去拍片提示肺炎,抽血显示巨细胞病毒感染阳性,怎么办?严重不?能治好吗?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张笑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CT检查显示胃壁增厚提示什么?

CT检查显示胃壁增厚可能提示慢性胃炎、胃溃疡、胃淋巴瘤或胃癌等疾病。胃壁增厚通常与炎症反应、黏膜损伤、肿瘤浸润等因素有关,需结合胃镜及病理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1、慢性胃炎

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或胆汁反流可能导致胃黏膜慢性炎症,表现为胃壁弥漫性增厚。患者常出现上腹隐痛、餐后饱胀感,可通过碳13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胶体果胶铋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药物联合根治。

2、胃溃疡

胃酸侵蚀黏膜下层可形成溃疡灶,CT可见局限性胃壁增厚伴黏膜中断。典型症状为规律性上腹痛,进食后缓解。确诊需胃镜检查,治疗常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铝碳酸镁咀嚼片联合克拉霉素缓释片。

3、胃淋巴瘤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可导致胃壁全层增厚,CT显示均匀低密度影。患者可能出现体重下降、低热等症状,确诊依赖病理活检。治疗需根据分型选择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化疗方案。

4、胃癌

肿瘤细胞浸润可使胃壁不规则增厚,CT可见分层状强化。早期可能无症状,进展期出现呕血、黑便。胃镜活检是金标准,早期可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晚期需奥沙利铂注射液联合替吉奥胶囊化疗。

5、胃黏膜巨大肥厚症

罕见疾病表现为胃黏膜皱襞显著增粗,CT见波浪状增厚。患者常有蛋白丢失性胃肠病表现,确诊需深挖活检排除肿瘤。治疗以高蛋白饮食为主,严重时需静脉补充人血白蛋白。

发现胃壁增厚后应避免辛辣刺激饮食,戒烟限酒,规律进食易消化食物。建议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次30分钟以上以增强胃肠蠕动。定期复查胃镜监测病情变化,若出现呕血、持续消瘦等症状需立即就诊。日常可适量食用猴头菇、山药等具有胃黏膜保护作用的食物,但不可替代正规治疗。

李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血培养瓶抽血顺序及注意事项?

血培养瓶抽血顺序通常为需氧瓶优先,其次为厌氧瓶,特殊情况需根据临床需求调整。采集时需严格消毒皮肤、避免污染、规范操作流程,以提高培养阳性率。

血培养是诊断血流感染的关键检查,规范采集可显著减少假阴性结果。需氧瓶应作为第一采集对象,因多数病原体在有氧环境下生长更快,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常见菌种。

厌氧瓶适合检测专性厌氧菌如拟杆菌属,但临床混合感染更常见,故常规需同步采集两种培养瓶。对于疑似真菌血症或特殊病原体感染,需结合临床选择专用培养瓶。采集前需用碘伏或酒精消毒皮肤30秒以上,待干后再穿刺,避免消毒剂残留抑制细菌生长。每套培养至少抽取8-10ml血液,成人推荐双侧双瓶采集以提高检出率。穿刺过程避免反复调整针头位置,防止皮肤定植菌混入。血液注入培养瓶时应避免震荡,倾斜45度缓慢注入防止产生气泡。采集后需立即送检,延迟超过2小时可能影响结果准确性。

血培养检查后应保持穿刺点清洁干燥24小时,观察有无局部红肿热痛等感染迹象。发热患者采集血培养后需继续监测体温变化,配合医生完成后续药敏试验指导的抗生素治疗。日常需加强手卫生与皮肤护理,避免搔抓穿刺部位,出现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时及时复诊。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唐氏筛查是什么检查是抽血吗?

唐氏筛查是通过抽血检测孕妇血清标志物并结合超声检查评估胎儿患唐氏综合征风险的产前筛查手段。主要有孕早期血清学筛查、孕中期血清学筛查、超声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三种方式。

1、孕早期血清学筛查

孕11-13周+6天时通过抽取静脉血检测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和游离β-hCG水平,结合孕妇年龄、体重等因素计算风险值。该阶段筛查可联合胎儿颈项透明层超声测量提高准确率,检出率约85-90%。若结果显示高风险需进一步进行无创DNA检测或羊水穿刺确诊。

2、孕中期血清学筛查

孕15-20周抽取母体血液检测甲胎蛋白、游离雌三醇和β-hCG三项指标,俗称"三联筛查"。通过生物统计学模型综合评估胎儿染色体异常风险,对唐氏综合征的检出率约65-75%。此阶段已错过颈项透明层测量时机,需依赖血清学指标分析。

3、胎儿颈项透明层测量

孕11-13周+6天通过超声测量胎儿颈部后方皮下积液厚度,正常值应小于3毫米。NT增厚可能与染色体异常、先天性心脏病等有关,需结合血清学筛查综合判断。此项检查要求超声医师具备专业资质,测量误差需控制在0.1毫米内。

4、筛查结果解读

唐筛结果分为高风险、临界风险和低风险三类。高风险指概率超过1/270,需进行产前诊断;临界风险为1/270-1/1000,建议无创DNA检测;低风险概率低于1/1000。需注意筛查阴性不能完全排除患病可能,假阴性率约5-10%。

5、后续诊断方法

对于高风险孕妇,临床提供绒毛取样、羊膜腔穿刺等侵入性诊断,准确率超过99%。无创产前检测通过母血中胎儿DNA分析染色体,对唐氏综合征检出率达99%以上,但属于筛查技术而非确诊手段。选择诊断方式需综合考虑孕周和个体风险。

建议在孕11-13周完成早期联合筛查,孕15-20周进行中期血清学检测。筛查前需空腹8-12小时避免饮食影响结果,有流产史或家族遗传病史应提前告知医生。所有孕妇均应了解唐筛属于风险评估而非确诊检查,结果异常时需保持理性并遵医嘱完善后续诊断。

冷启刚

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妇科

孕检提示血红蛋白A2偏高?

孕检提示血红蛋白A2偏高可能与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代偿反应或实验室误差等因素有关,需结合基因检测和铁代谢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血红蛋白A2是成人血红蛋白的次要成分,正常值范围在2.2%-3.5%。孕期出现轻度升高时,常见于缺铁性贫血的继发改变。当机体铁储备不足时,血红蛋白A2合成可能代偿性增加,此时往往伴随血清铁蛋白下降、红细胞体积减小等表现。通过补充铁剂、增加红肉及动物肝脏摄入后,多数孕妇指标可逐渐恢复正常。若血红蛋白A2超过3.5%且合并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需优先考虑β-地中海贫血杂合子状态。这类情况需进行血红蛋白电泳和α/β珠蛋白基因检测确诊,部分孕妇可能出现轻度脾肿大或胆结石等并发症。实验室检测误差也可能导致数值异常,如样本溶血、色谱分析偏差等,建议复查血常规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复核结果。

孕妇确诊地中海贫血后应定期监测胎儿发育情况,避免合并妊娠期高血压或胎儿生长受限。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适量增加富含叶酸的深绿色蔬菜和优质蛋白摄入,避免同时大量摄入影响铁吸收的浓茶或咖啡。建议在血液科和产科医生共同指导下制定个体化管理方案,重度贫血者可能需要输血治疗,但需严格评估母婴风险。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血常规提示血小板聚集怎么回事,怎么办?

血常规提示血小板聚集可能与采血操作不当、炎症反应、血液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可通过复查血常规、抗炎治疗、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等方式干预。

1、采血操作不当

采血时止血带绑扎时间过长或反复穿刺可能导致血小板机械性聚集。这种情况通常无病理意义,表现为血涂片中血小板成簇分布但无其他异常指标。建议重新规范采血,避免使用第一管血标本,选择EDTA抗凝管复测。若复查结果正常则无须特殊处理。

2、炎症反应

细菌或病毒感染可刺激血小板活化因子释放,导致继发性聚集。常见于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多伴随白细胞升高和C反应蛋白增高。需针对原发感染治疗,如细菌感染可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病毒感染可选用磷酸奥司他韦胶囊。

3、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骨髓增殖性疾病可引起血小板自主性聚集,表现为持续血小板计数超过450×10⁹/L,可能伴随血栓形成倾向。需通过骨髓穿刺和JAK2基因检测确诊。治疗可选用羟基脲片抑制骨髓增殖,或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血栓,严重时需血小板单采术。

4、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疾病会产生血小板抗体,引发免疫性聚集。特征为血小板减少伴聚集现象,需检测抗核抗体谱和抗心磷脂抗体。治疗需用醋酸泼尼松片调节免疫,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抗血小板,严重者需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5、药物因素

部分促血小板生成药物如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或避孕药如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可能引起药物性聚集。表现为用药后血小板计数骤升伴聚集倾向。需评估用药必要性,调整剂量或更换为阿哌沙班片等替代药物。

发现血小板聚集需先排除检验误差,反复异常者应完善凝血功能、骨髓检查等。日常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控制血压血糖,减少高脂饮食。若伴随头痛、肢体麻木等血栓症状需立即就医。未经血液科医生评估前禁止自行服用抗凝药物,定期监测血常规变化对评估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热门标签

幻觉 肠痉挛 宫颈糜烂 泪道阻塞 颅咽管瘤 等孢球虫病 恶性葡萄胎 皮脂缺乏症 病毒性出血热 腭咽闭合不全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