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全科

脚崴了伤到骨头的表现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赵平 主任医师
单县中心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崴脚韧带2级损伤怎么办?

崴脚韧带2级损伤可通过制动休息、冷敷热敷、加压包扎、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崴脚韧带2级损伤通常由剧烈运动、外力撞击、关节稳定性差、旧伤未愈、韧带弹性下降等原因引起。

1、制动休息

急性期需立即停止活动,避免患肢负重。使用支具或护踝固定踝关节,保持韧带处于放松状态。制动时间通常需要2-4周,期间可配合拐杖辅助行走。过早活动可能导致韧带愈合不良,增加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概率。

2、冷敷热敷

损伤后48小时内每2-3小时冰敷15-20分钟,能有效减轻肿胀和疼痛。48小时后改为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冷热敷交替进行时需用毛巾隔开皮肤,避免冻伤或烫伤。该方法对缓解韧带周围软组织炎症有明显帮助。

3、加压包扎

使用弹性绷带从足背向小腿螺旋式缠绕,压力需均匀适度。包扎过紧可能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无法起到固定作用。夜间睡眠时可拆除绷带,白天活动时持续使用3-4周。配合抬高患肢能加速组织液回流,减轻肿胀程度。

4、药物治疗

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等非甾体抗炎药。急性期肿胀严重者可短期服用迈之灵片改善微循环。外用药可选择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或雪山金罗汉止痛涂膜剂,直接作用于患处缓解症状。

5、康复训练

伤后3周开始渐进式康复,初期进行踝泵运动、弹力带抗阻训练。4-6周后加入单腿站立、踮脚行走等平衡练习。康复过程中出现疼痛需立即停止,必要时在物理治疗师指导下使用平衡板、振动平台等专业器械。

崴脚后应选择平底鞋并避免高低不平的路面行走,日常可进行提踵训练增强小腿肌肉力量。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促进韧带胶原合成。恢复运动时建议佩戴专业护踝,运动前充分热身。若6周后仍存在关节不稳或反复肿胀,需及时复查磁共振评估韧带愈合情况。

王亮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科

如何判断龋齿有没有伤到牙神经?

判断龋齿是否伤及牙神经需结合疼痛特征和临床检查,主要依据包括自发痛、冷热刺激痛持续加重、夜间痛加剧、咬合不适以及X线显示龋坏接近牙髓腔。

1、自发痛

龋齿伤及牙神经时可能出现无外界刺激下的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疼痛可能放射至同侧头部或耳部,与牙髓炎引起的神经反射有关。若出现此类症状,建议尽快就医进行牙髓活力测试,避免炎症扩散至根尖周组织。临床常用丁香油酚棉球临时安抚镇痛,但需由医生进一步处理。

2、冷热刺激痛

当冷热刺激引发疼痛且刺激去除后疼痛持续数秒以上,提示牙髓可能受累。深度龋坏导致牙本质小管暴露时,外界刺激可直接传导至牙髓。可使用三氧化矿物聚合体进行间接盖髓治疗,若疼痛无法缓解则需根管治疗。避免自行使用过冷过热食物测试,可能加重炎症。

3、夜间痛

平卧时牙髓腔内压力增高,导致夜间疼痛加剧是牙髓炎的典型表现。可能与体位改变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关。此时龋齿已深度侵蚀牙本质层,应急处理可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症状,但需在24小时内进行专业牙髓治疗,防止发展为急性根尖周炎。

4、咬合不适

咀嚼时出现钝痛或咬合敏感,可能提示龋坏已导致牙髓充血或部分坏死。牙周膜压力感受器受到炎症介质刺激引发不适。临床检查可见龋洞探诊敏感,X线片显示龋损达牙本质深层。需通过根管治疗清除感染源,必要时采用氢氧化钙糊剂进行根管消毒。

5、影像学检查

数字化牙片或锥形束CT能清晰显示龋坏与牙髓腔的距离。当龋损边缘距牙髓小于2毫米或出现透射影抵达髓角时,提示神经可能受损。对于隐匿性龋坏,荧光龋齿检测仪可辅助诊断。确诊后需根据牙髓状态选择活髓保存术或根管治疗。

日常应注意限制高糖饮食摄入,使用含氟牙膏配合巴氏刷牙法清洁牙齿缝隙。每半年进行口腔检查,发现小黑斑及时处理。已出现牙神经症状者避免用患侧咀嚼,可用生理盐水含漱减轻炎症。儿童患者家长需监督刷牙并定期涂氟,乳牙龋坏同样可能影响恒牙发育,不可忽视早期干预。

张天奇

山东省立医院 口腔科

脚崴起鼓包怎么办?

脚崴起鼓包可通过休息制动、冷敷处理、加压包扎、抬高患肢、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脚崴起鼓包通常由韧带损伤、软组织挫伤、关节囊撕裂、骨折、肌腱拉伤等原因引起。

1、休息制动

脚崴后应立即停止活动,避免患肢负重。使用拐杖或支具固定踝关节,减少韧带和软组织的进一步损伤。急性期需保持48小时制动,期间可配合冷敷减轻肿胀。若疼痛持续加重,需及时就医排除骨折。

2、冷敷处理

伤后24小时内用冰袋包裹毛巾冷敷患处,每次15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低温能收缩血管减少内出血,缓解肿胀和疼痛。注意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导致冻伤。48小时后肿胀未消退可改为热敷促进淤血吸收。

3、加压包扎

使用弹性绷带从足背向小腿方向螺旋缠绕,压力需均匀适度。包扎过紧可能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无法抑制肿胀。夜间可解除绷带观察皮肤颜色,若出现麻木或发绀需重新调整松紧度。

4、抬高患肢

平卧时将患足垫至高于心脏水平,利用重力作用促进静脉回流。可与冷敷同步进行,每日累计抬高时间不少于6小时。睡眠时可用枕头垫高小腿,避免晨起时肿胀加重。

5、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云南白药气雾剂、活血止痛胶囊等药物。双氯芬酸钠可抑制炎症介质生成,云南白药能散瘀止血,活血止痛胶囊促进局部微循环。合并骨折时需加用伤科接骨片等促进骨痂形成药物。

伤后3日内避免热疗、按摩及剧烈活动,饮食可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C摄入促进组织修复。两周内肿胀未消或出现皮肤青紫扩散、关节变形等情况,需及时进行X线或核磁共振检查。恢复期可进行踝泵运动预防关节僵硬,逐步增加负重训练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王亮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科

脚崴了应该看什么科?

脚崴了通常需要看骨科或急诊科,可能与踝关节扭伤、韧带损伤、骨折、肌腱炎、关节炎等因素有关。

1、骨科

骨科是处理骨骼、关节及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专科。脚崴后若出现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可能存在踝关节扭伤或韧带撕裂。骨科医生会通过体格检查结合X光、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手段明确损伤程度。轻度扭伤可通过弹性绷带固定配合冷敷处理,严重韧带损伤可能需要支具固定或关节镜手术修复。伴随骨挫伤或隐匿性骨折时需石膏固定4-6周。

2、急诊科

当脚崴伴随剧烈疼痛、明显畸形、无法负重行走时,需立即前往急诊科排除骨折或关节脱位。急诊医生会优先进行患肢制动和疼痛管理,通过DR片快速判断是否存在腓骨远端骨折、距骨骨折等急症。开放性损伤还需清创缝合预防感染。急诊处理后会根据病情转诊至骨科或运动医学科进一步治疗。

3、运动医学科

反复脚崴或运动损伤患者可就诊运动医学科,该科室擅长处理慢性踝关节不稳、距腓前韧带重建等运动系统问题。医生可能建议超声引导下PRP注射促进韧带修复,或通过平衡训练改善本体感觉。长期踝关节积液者需关节镜下滑膜清理术。

4、康复医学科

急性期过后的康复阶段可至康复医学科,通过冲击波治疗缓解软组织粘连,配合踝泵运动、抗阻训练恢复关节活动度。对于遗留步态异常者,康复师会定制矫形鞋垫纠正生物力学异常。低频电刺激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5、中医骨伤科

中医骨伤科可采用手法复位调整错位的小关节,外敷活血化瘀膏药如消痛贴膏。针灸取解溪、昆仑等穴位缓解肿胀,内服桃红四物汤促进组织修复。但严重结构性损伤仍需优先进行西医影像学评估。

脚崴后48小时内应遵循RICE原则休息制动,抬高患肢超过心脏水平,每2小时冰敷15-20分钟。恢复期避免穿高跟鞋或鞋底过硬的鞋子,运动前充分热身并佩戴护踝。若肿胀持续超过1周或出现皮肤淤紫扩散,提示可能存在韧带完全断裂,须及时复查影像。日常可进行提踵训练增强踝周肌肉力量,降低复发风险。

王亮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科

脚崴了四五天还肿是怎么回事?

脚崴了四五天还肿可能与软组织损伤未恢复、韧带拉伤、炎症反应持续、血管损伤或骨折等因素有关,可通过制动休息、冷热敷交替、药物治疗、弹性绷带固定或就医检查等方式处理。

1、软组织损伤未恢复

踝关节扭伤后局部毛细血管破裂及肌肉纤维撕裂可能导致肿胀持续。轻微损伤通常伴随皮下淤青和按压疼痛,但无关节稳定性问题。建议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急性期48小时内重复进行冰敷,每次15分钟间隔2小时。若肿胀未加重,72小时后可改用温热毛巾外敷帮助吸收渗出液。

2、韧带拉伤

距腓前韧带等结构损伤会引起关节周围顽固性肿胀,可能伴有关节松动感或特定角度活动疼痛。轻度拉伤需使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限制活动,中重度损伤可能需支具固定。可遵医嘱使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或双氯芬酸钠乳膏局部涂抹,口服迈之灵片改善微循环。

3、炎症反应持续

损伤后前列腺素等炎性介质释放可导致肿胀迁延,常见皮肤发热伴持续性胀痛。除继续制动外,可短期服用塞来昔布胶囊或洛索洛芬钠片控制炎症,配合地奥司明片减轻组织水肿。避免过早负重行走以免加重渗出。

4、血管损伤

严重扭伤可能伴小静脉破裂形成血肿,表现为局部紫红色包块且按压有波动感。需超声检查确认出血范围,较大血肿需穿刺抽吸后加压包扎。可联合云南白药气雾剂外用与七叶皂苷钠片口服促进血肿吸收。

5、隐匿性骨折

腓骨远端撕脱骨折或距骨骨挫伤在X线平片早期可能漏诊,表现为负重时剧痛和肿胀不消退。建议行CT或MRI检查,确诊后需石膏固定4周。期间可服用接骨七厘片促进骨愈合,配合阿法骨化醇软胶囊预防制动期钙流失。

踝关节肿胀超过5天需排除骨折和韧带完全断裂,建议骨科就诊评估损伤程度。恢复期保持足部抬高过心脏水平,睡眠时用枕头垫高患肢。饮食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摄入,补充维生素C促进胶原合成。两周内避免跑跳运动,逐步恢复活动时穿戴护踝保护关节稳定性。

王亮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科

热门标签

肺栓塞 喉结核 军团病 包皮嵌顿 脊柱骨折 骨化性肌炎 桡神经麻痹 黑色丘疹性皮肤病 1型糖尿病性神经炎 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