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小儿内科 > 手足口病

三岁小孩手足口病吃什么药好得快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手足口病病毒存活时间?

手足口病病毒在体外存活时间通常为2小时至7天,具体时间与环境温度、湿度、物体表面材质等因素有关。

手足口病病毒在适宜环境下可存活较长时间。常温干燥环境中病毒存活时间较短,通常为2-4小时。潮湿环境中存活时间明显延长,在20-25摄氏度条件下,病毒可在物体表面存活1-3天。低温环境有利于病毒存活,4摄氏度时病毒可存活7天以上。病毒对紫外线敏感,阳光直射下30分钟即可灭活。常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可快速灭活病毒,作用5-10分钟即可达到消毒效果。病毒在粪便中存活时间较长,室温下可存活3-5天。

手足口病病毒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包括直接接触患者分泌物、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等。预防措施包括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定期消毒儿童玩具和常接触物品。病毒在人体外存活时间有限,但儿童聚集场所如幼儿园、托儿所需要特别注意环境消毒。患者使用过的餐具、毛巾等物品应单独清洗消毒。发病期间患儿排泄物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后再排放。

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应加强环境清洁消毒,保持室内通风。家长需注意儿童个人卫生,教导正确洗手方法。幼儿园等集体机构需落实晨检制度,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隔离。患者痊愈后仍可能通过粪便排毒2-4周,这段时间仍需注意个人卫生管理。出现发热、口腔疱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交叉感染。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主要有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食欲减退、精神萎靡等。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具有较强传染性。

1、发热

手足口病初期多数患儿会出现低热或中度发热,体温多在37.5-39摄氏度之间。发热通常持续1-2天,可能伴有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家长需注意监测体温变化,避免高热惊厥,可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温水擦浴,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等退热药物。

2、口腔疱疹

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是典型表现,多见于舌面、颊黏膜、硬腭等部位。疱疹初期为红色小斑点,后形成灰白色溃疡,导致患儿进食疼痛、流涎增多。家长可用康复新液含漱或局部喷涂开喉剑喷雾剂缓解症状,饮食宜选择温凉流质食物。

3、手足皮疹

手掌、足底及臀部可能出现红色斑丘疹或疱疹,疹子呈圆形或椭圆形,周围有红晕,一般不痛不痒。皮疹约3-7天自行消退,无须特殊处理。家长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破引发感染,必要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

4、食欲减退

因口腔疱疹疼痛,患儿常出现拒食、厌食表现。家长可准备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牛奶、果泥等,少量多次喂养。避免酸性、辛辣刺激性食物加重口腔不适,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复合维生素B溶液改善食欲。

5、精神萎靡

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嗜睡、易激惹等神经系统症状。若出现持续高热不退、肢体抖动、呕吐等症状,需警惕重症手足口病可能。家长应让患儿充分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手足口病患儿需居家隔离2周,家长要做好个人防护和家庭消毒。保持室内通风,患儿衣物餐具单独清洗消毒。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补充水分和维生素。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若出现持续高热、呼吸急促、肢体无力等重症表现,须立即就医。平时注意培养儿童勤洗手习惯,流行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手足口病疫苗有必要打吗?

手足口病疫苗通常建议接种,可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16型等引起,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症状,5岁以下儿童易感且可能出现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疫苗接种是预防重症的核心手段,我国现有EV71型灭活疫苗,适用于6月龄至5岁儿童。

手足口病疫苗针对肠道病毒71型具有较高保护效力,该病毒是导致重症病例的主要病原体。接种后体内产生的中和抗体能持续较长时间,显著减少住院率和神经系统并发症。临床数据显示疫苗对EV71相关手足口病的保护效果明显,接种两剂次后免疫成功率较高。疫苗安全性良好,常见不良反应为接种部位红肿或低热,通常1-3天自行缓解。

未接种疫苗的患儿可能出现心肌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尤其3岁以下婴幼儿风险更高。部分患儿即使感染过手足口病仍可能因不同病毒型别重复感染,疫苗可提供针对性保护。免疫缺陷儿童接种后抗体产生可能不足,但依然建议接种以降低重症概率。极少数儿童接种后可能出现过敏性皮疹等异常反应,需及时就医处理。

建议在流行季节前完成全程接种,6月龄至12月龄为最佳接种窗口期。接种后仍需做好日常防护,注意洗手消毒、避免接触患者。如儿童处于急性发热期或对疫苗成分过敏应暂缓接种。家长需观察接种后反应,出现持续高热或精神萎靡需及时就医。保持居住环境通风清洁,患儿衣物餐具应单独消毒处理。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口腔溃疡怎么好得快?

口腔溃疡可通过局部用药、口服药物、调整饮食、保持口腔卫生、物理治疗等方式加速愈合。口腔溃疡通常由创伤、免疫力下降、营养缺乏、精神压力、感染等因素引起。

1、局部用药

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口腔溃疡散、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等药物直接作用于溃疡面。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能抑制口腔细菌,减轻炎症反应。口腔溃疡散含青黛、冰片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作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能促进黏膜修复,缩短愈合时间。局部用药前需清洁口腔,避免食物残渣影响药效。

2、口服药物

遵医嘱服用维生素B族片、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转移因子胶囊等药物。维生素B族缺乏可能导致口腔黏膜修复障碍,适当补充有助于溃疡愈合。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可改善锌元素缺乏引起的复发性口腔溃疡。转移因子胶囊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减少溃疡复发。口服药物需完整服用疗程,不可自行增减剂量。

3、调整饮食

避免辛辣刺激、过热过硬食物,选择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适量增加猕猴桃、番茄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羹、牛奶等。暂时减少柑橘类酸性水果摄入,以免刺激溃疡面。饮食温度控制在40℃以下,避免烫伤黏膜。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保持口腔湿润。

4、保持口腔卫生

选用软毛牙刷轻柔清洁牙齿,溃疡期间避免使用含酒精漱口水。餐后用生理盐水或温水漱口,清除食物残渣。刷牙时避开溃疡部位,防止机械性损伤。可使用冲牙器低压冲洗口腔,但需调节至温和模式。夜间佩戴口腔防护垫,防止无意识咬伤黏膜。

5、物理治疗

采用低频激光照射溃疡面,每次治疗3-5分钟,能减轻疼痛并促进愈合。冷敷可暂时缓解肿胀疼痛,用无菌纱布包裹冰块外敷患侧面部。避免自行使用盐或大蒜等刺激性物质涂抹溃疡,可能加重黏膜损伤。物理治疗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频次不宜过密。

口腔溃疡期间应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加重免疫力下降。保持心情愉悦,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缓解压力。戒烟限酒,减少烟草酒精对黏膜的刺激。若溃疡直径超过5毫米或持续2周未愈,需及时就诊排除白塞病等系统性疾病。愈后定期检查口腔,早期发现复发征兆。

李胜锋

山东省立医院 口腔科学

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手足口病可通过一般治疗、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中医治疗、重症监护等方式治疗。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

1、一般治疗

患者需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饮食选择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避免辛辣刺激。每日用生理盐水漱口数次,疱疹部位可涂抹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

2、对症治疗

发热超过38.5℃时可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滴剂退热。口腔溃疡疼痛明显者可用开喉剑喷雾剂或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局部喷涂。严重进食困难者可短期使用利多卡因凝胶缓解疼痛。

3、抗病毒治疗

重症病例需早期使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或更昔洛韦注射液静脉给药。普通病例可口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等中成药抗病毒。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对呼吸道症状明显者效果较好。

4、中医治疗

风热犯肺证可用银翘散加减,湿热蕴结证选用甘露消毒丹。外治可用金银花、野菊花煎汤漱口,或冰硼散吹敷口腔溃疡。推拿选取清天河水、退六腑等手法辅助退热。

5、重症监护

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呼吸急促等神经系统症状时,需立即收入PICU。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必要时行机械通气。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中和病毒毒素,减轻炎症反应。

患病期间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患儿衣物用具需煮沸消毒。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促进黏膜修复。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嗜睡、呕吐、肢体无力等表现需立即就医。预防重在勤洗手、常通风,流行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热门标签

贪食 早产儿 肠痉挛 肺结核 放射性脊髓病 胫骨上端骨折 腹膜良性间皮瘤 高血压性心脏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 2型糖尿病性低血糖性昏迷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