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孩子这几天发烧感冒说头疼现在不烧了用不用做脑电图

2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张笑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李元子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38.4度用不用喝退烧药?

体温38.4摄氏度时通常无须立即服用退烧药,可通过物理降温缓解症状。若伴有明显不适或持续高热,建议遵医嘱用药。

体温38.4摄氏度属于低热范畴,人体免疫系统可能通过发热增强防御功能。此时优先选择温水擦浴、减少衣物厚度、调节室温至适宜温度等方式帮助散热。适当增加饮水量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避免脱水。观察是否有头痛、肌肉酸痛等伴随症状,若症状轻微且精神状态良好,可暂缓药物干预。

当体温持续超过38.5摄氏度或出现寒战、意识模糊等情况时,需考虑药物干预。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片、小儿退热栓等药物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同时使用多种退烧药,用药间隔应严格遵循说明书或医嘱。发热期间应保持清淡饮食,选择粥类、果蔬等易消化食物,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身体负担。

发热期间建议每2小时监测一次体温,记录体温变化趋势。若低热持续3天未缓解,或出现皮疹、呕吐、抽搐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感染性或其他系统性疾病。婴幼儿、孕妇、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发热时更需密切观察,避免延误治疗时机。保持居室通风,穿着透气棉质衣物,有助于体温调节与舒适度提升。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中暑发烧了怎么办?

中暑发烧可通过脱离高温环境、物理降温、补充电解质、药物治疗、及时就医等方式缓解。中暑通常由高温高湿环境、剧烈运动、水分摄入不足、散热障碍、基础疾病等因素引起。

1、脱离高温环境

立即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帮助散热。避免继续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加重症状。若在户外可寻找树荫或空调场所,同时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

2、物理降温

用湿毛巾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或使用冰袋冷敷。可配合扇风促进蒸发散热,但避免直接用冰水浸泡导致寒战。体温降至38℃以下时应停止强力降温。

3、补充电解质

少量多次饮用含盐分的清凉饮料,如口服补液盐Ⅲ或运动饮料。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胃肠负担。每小时补液量不宜超过1000毫升,同时观察排尿情况。

4、药物治疗

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混悬液等退热药。严重呕吐者可选用盐酸甲氧氯普胺片,肌肉痉挛时可用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禁用镇静剂及阿司匹林。

5、及时就医

出现持续高热、意识模糊、抽搐等症状时需立即送医。重度中暑可能引发多器官衰竭,需静脉补液并监测肝肾功能。既往有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史者更应提高警惕。

预防中暑需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外出时佩戴遮阳帽并使用防晒霜。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适量增加淡盐水或富含钾的果蔬汁。穿着宽松透气的浅色衣物,室内保持通风。有慢性疾病者应定期监测血压血糖,高温天气减少户外活动。若出现头晕乏力等先兆症状应立即休息降温。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3岁儿童腋下37度4是不是发烧了?

3岁儿童腋下37.4摄氏度不算发烧,属于正常体温波动范围。

人体正常体温会受活动、环境、情绪等因素影响,腋温测量结果在36-37.5摄氏度之间均属正常生理现象。儿童新陈代谢旺盛,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日间体温波动较成人更明显。进食、哭闹、穿衣过多或室温偏高时,可能出现短暂性体温升高,但无伴随咳嗽、精神萎靡等异常表现时无须特殊处理。测量时应确保腋窝干燥,体温计紧贴皮肤5分钟,避免在刚洗澡、运动后立即测量。

日常注意保持室内通风,穿着透气棉质衣物,适量补充水分即可。若体温持续超过37.5摄氏度或出现嗜睡、拒食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坐月子发烧了可以喂母乳吗?

坐月子发烧一般可以喂母乳,但需结合发热原因和症状严重程度判断。

发热可能是由乳腺炎、上呼吸道感染或产褥感染等原因引起的。若体温未超过38.5摄氏度且无用药禁忌,哺乳不会影响婴儿健康。此时母亲需增加水分摄入,哺乳前后清洁双手及乳房,避免交叉感染。乳腺炎引起的低热可通过排空乳汁缓解,哺乳本身有助于疏通乳腺管。

若体温持续超过38.5摄氏度或伴随寒战、化脓性分泌物等严重症状,需暂停哺乳并及时就医。细菌性感染可能需使用抗生素治疗,部分药物会通过乳汁分泌。产褥感染可能出现子宫压痛、恶露异常等症状,需进行抗感染治疗后再评估哺乳安全性。

哺乳期间出现发热应避免自行用药,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哺乳期安全药物。保持充足休息,适量补充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张向宁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小孩白天退烧了,晚上又发烧是什么情况?

小孩白天退烧晚上又发烧可能与感染未控制、免疫反应波动或脱水有关。

感染性疾病如流感、肺炎链球菌肺炎等病原体未被完全清除时,体温调节中枢持续受刺激,夜间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可能加重发热反应。部分病毒感染具有昼轻夜重的特点,如幼儿急疹早期可出现39-40摄氏度的高热且夜间显著。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时释放的致热原呈现周期性波动,傍晚至夜间体温调节阈值升高。体液不足时散热功能下降,儿童因表达能力有限未能及时补水,夜间长时间未饮水易导致体温回升。

建议家长记录每日体温变化曲线,观察是否伴随皮疹、咳嗽或精神萎靡等症状。保持室内温度22-24摄氏度,穿着透气棉质衣物,发热时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部位。适量补充口服补液盐或新鲜果汁,避免进食油腻食物。若反复发热超过3天或体温超过39摄氏度,需及时儿科就诊排查支原体感染等病因。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热门标签

早泄 恶性肿瘤 黄斑前膜 肺芽生菌病 颈动脉体瘤 老年痴呆症 立克次体病 肠道菌群失调 恶性血管内皮瘤 2型糖尿病性低血糖性昏迷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