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外科 > 外科其他 > 肝胆外科

胆囊结石胆囊萎缩严重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胆囊结石是不是就是胆结石?

胆囊结石与胆结石属于同一类疾病,医学上统称为胆石症。胆囊结石特指发生在胆囊内的结石,而胆结石泛指胆道系统任何部位的结石,包括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

1、概念差异:

胆囊结石是胆结石的一种具体类型,结石仅存在于胆囊内。胆结石则包含更广的范围,除胆囊结石外,还包括肝内胆管结石、肝外胆管结石等胆道系统其他部位的结石。

2、形成机制:

胆囊结石主要由胆固醇过饱和、胆汁淤积等因素引起。胆管结石除上述原因外,还可能因胆道感染、寄生虫感染等特殊因素形成,部分胆管结石由胆囊结石脱落进入胆管所致。

3、临床表现:

胆囊结石多表现为右上腹隐痛或胆绞痛,常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发作。胆管结石除腹痛外,常伴随黄疸、发热等胆道梗阻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化脓性胆管炎等危急情况。

4、诊断方法:

两者均首选超声检查,胆囊结石通过腹部超声即可明确诊断。胆管结石诊断相对复杂,可能需结合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等检查手段。

5、治疗原则:

无症状胆囊结石可暂观察,有症状者建议胆囊切除术。胆管结石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内镜取石、手术取石等治疗方式,合并感染时需紧急处理。

预防胆石症需保持规律饮食,避免长期空腹或暴饮暴食。建议控制高胆固醇食物摄入,肥胖者适当减重。日常可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玉米等粗粮,适量运动有助于促进胆汁排泄。出现反复腹痛、黄疸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物掩盖病情。

兰军良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胆囊结石导致的胰腺炎症状?

胆囊结石导致的胰腺炎主要表现为上腹剧痛、恶心呕吐、发热黄疸等症状。急性胰腺炎通常由胆道梗阻引发胰酶异常激活所致,需及时干预防止重症化。

1、上腹剧痛:

疼痛多位于中上腹或左上腹,呈持续性刀割样,常向腰背部放射。进食油腻食物后疼痛加剧,弯腰抱膝体位可稍缓解。这种疼痛源于结石嵌顿在胆胰管共同开口处,导致胰液排出受阻引发胰腺自体消化。

2、恶心呕吐:

约80%患者出现反射性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含胆汁。呕吐后腹痛无缓解是区别于胃肠炎的特征。胰酶入血刺激呕吐中枢及胃肠道痉挛是主要原因。

3、发热黄疸:

当合并胆道感染时可出现38℃以上发热,若结石压迫胆总管则伴随皮肤巩膜黄染。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血尿淀粉酶数值超正常值3倍以上,腹部CT显示胰腺周围渗出改变。

4、腹胀腹泻:

胰腺外分泌功能受损导致脂肪消化障碍,出现脂肪泻和腹胀。粪便可见油滴漂浮,伴有恶臭。长期未治疗可能引发维生素K缺乏导致凝血异常。

5、循环紊乱:

重症患者可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休克表现,与大量炎性介质释放有关。同时可能伴随呼吸困难、少尿等多器官功能障碍,需紧急重症监护治疗。

日常需严格低脂饮食,每日脂肪摄入控制在20克以下,优先选择清蒸鱼、豆腐等易消化食物。戒酒并避免暴饮暴食,餐后适量散步促进胆汁排泄。建议定期复查腹部超声监测结石动态,若反复发作胆源性胰腺炎应考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出现持续腹痛或黄疸加深需立即就医,避免发展为坏死性胰腺炎。

亢晓冬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胆囊结石的微创手术有什么优势?

胆囊结石的微创手术优势主要体现在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美观性好五个方面。

1、创伤小:

微创手术通过腹腔镜技术仅需在腹部做3-4个0.5-1厘米的小切口,相比传统开腹手术20厘米左右的切口,显著减少组织损伤。手术器械经套管进入腹腔操作,避免大面积肌肉层切开,术后疼痛感明显减轻。

2、恢复快:

患者术后6小时即可下床活动,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缩短至1-2天。多数患者在术后24-48小时内能恢复流质饮食,3-5天可出院,较传统手术提前3-5天恢复正常生活。术后1周内基本可恢复轻体力工作。

3、并发症少:

腹腔镜手术视野放大4-6倍,能清晰识别胆囊三角区解剖结构,降低胆管损伤风险。切口感染率不足1%,远低于开腹手术的5-10%。由于避免大切口暴露,肠粘连、切口疝等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

4、住院时间短:

标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平均住院时长2-3天,部分日间手术中心可实现24小时内出院。而传统手术通常需住院5-7天,医疗费用可降低30%左右。短时住院也减少院内感染风险。

5、美观性好:

微小切口愈合后几乎不留明显疤痕,尤其适合对美观要求高的年轻患者。脐部切口可被自然褶皱遮盖,其他穿刺点疤痕直径多小于3毫米,穿着泳装或露脐装时不影响外观。

术后建议保持低脂饮食2-4周,逐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避免暴饮暴食。可进行散步等温和运动促进胃肠蠕动,但1个月内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注意观察有无发热、黄疸等异常症状,定期复查腹部超声评估手术效果。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胆汁代谢平衡,降低结石复发风险。

郑志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胸外科

胆囊结石引发胰腺炎要不要手术?

胆囊结石引发胰腺炎通常需要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胰腺炎的处理方式主要有胆囊切除术、胰管引流术、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药物治疗、重症监护支持。

1、胆囊切除术:

胆囊结石是胰腺炎常见诱因,结石阻塞胆总管可能引发胆汁反流至胰管。胆囊切除术能彻底清除结石病灶,预防胰腺炎复发。手术时机需根据胰腺炎严重程度决定,轻症患者可在炎症控制后择期手术。

2、胰管引流术:

重症胰腺炎可能伴有胰管高压和坏死,需进行胰管引流减压。该手术可降低胰管内压力,减少胰腺组织自体消化。手术方式包括经皮穿刺引流或开腹手术,具体选择取决于坏死范围和组织存活情况。

3、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对于胆源性胰腺炎,内镜下取石能快速解除胆管梗阻。该技术通过十二指肠镜取出胆总管结石,同时可放置鼻胆管引流。适用于一般情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但无法解决胆囊内结石问题。

4、药物治疗:

急性期需使用生长抑素类似物抑制胰酶分泌,配合抗生素预防感染。解痉止痛药物可缓解胆绞痛,质子泵抑制剂能减少胃酸刺激胰腺。药物治疗主要为手术创造条件,不能替代手术治疗。

5、重症监护支持:

重症胰腺炎常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碍,需转入重症监护病房。治疗包括液体复苏、呼吸支持、肾脏替代治疗等生命支持措施。待病情稳定后评估手术指征,手术风险较高者可能需分期治疗。

术后需严格低脂饮食,每日脂肪摄入控制在40克以下,避免油炸食品和动物内脏。可适量补充中链脂肪酸,选择清蒸、水煮等烹饪方式。恢复期建议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腹部剧烈活动。定期复查腹部超声和血淀粉酶,监测胰腺功能恢复情况。戒酒对预防复发尤为重要,同时保持规律作息和情绪稳定。

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胆囊结石吃什么药可以消除结石?

胆囊结石通常无法通过药物完全消除,部分特定类型结石可尝试药物溶解治疗。常用药物有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茴三硫等,具体疗效与结石成分、大小及患者体质有关。

1、熊去氧胆酸:

该药物适用于胆固醇性胆囊结石,能降低胆汁中胆固醇饱和度,促进结石溶解。需长期服用且对钙化结石无效,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结石变化。

2、鹅去氧胆酸:

作为胆固醇溶解剂,可改变胆汁酸池组成,但可能引起腹泻等副作用。仅对X线透光且直径小于15毫米的结石有效,孕妇及肝功能异常者禁用。

3、茴三硫:

具有促胆汁分泌作用,可能辅助微小结石排出。对于已发生胆管梗阻或急性胆囊炎的患者不适用,需配合低脂饮食使用。

4、中药制剂:

部分利胆类中药可能缓解症状,但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使用金钱草、茵陈等组方时需警惕中药肝损伤风险,不建议自行配伍服用。

5、解痉止痛药:

山莨菪碱等药物仅用于缓解胆绞痛发作,不能消除结石。反复发作疼痛或出现黄疸发热时,应及时就医评估手术指征。

胆囊结石患者日常需保持规律低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快速减肥。蛋黄、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应限制摄入,适量增加膳食纤维和水分补充。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但急性发作期需暂停运动。定期复查超声观察结石变化,若出现持续腹痛、皮肤巩膜黄染等症状需立即就医。药物溶石治疗需严格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购药服用。

刘磊

副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肛肠科

热门标签

肛裂 疼痛 氮质血症 骨软骨病 卵巢破裂 踝关节脱位 前列腺结石 手足徐动症 基质性角膜炎 急性扁桃体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