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儿科

发烧超过39℃怎么办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宝宝发烧39度怎么办?

宝宝发烧39度属于高热,需立即采取物理降温并就医检查。发热处理主要有温水擦浴、补充水分、药物退热、监测体温、病因治疗等方式。

1、温水擦浴

使用32-34℃温水浸湿毛巾,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禁止使用酒精或冰水擦浴,避免引起寒战或皮肤刺激。擦拭后30分钟复测体温,若未下降或持续升高需及时就医。

2、补充水分

少量多次喂服温开水、口服补液盐或母乳,每10-15分钟补充5-10毫升。高热会导致隐性失水增加,脱水可能诱发热性惊厥。观察排尿情况,若4小时无尿需警惕脱水。

3、药物退热

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混悬液。两种药物不可交替使用,用药间隔至少4-6小时。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儿童禁用药,服药后1小时复测体温。

4、监测体温

每30分钟测量一次腋温,使用电子体温计需确保探头完全贴合皮肤。记录体温变化曲线,若发热持续超过24小时或出现嗜睡、皮疹等症状需紧急就医。

5、病因治疗

婴幼儿高热常见于幼儿急疹、流感、中耳炎等感染性疾病。需完善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细菌感染时需使用头孢克洛等抗生素,病毒感染则以对症支持为主。

发热期间保持室内通风,室温维持在24-26℃。穿着纯棉透气衣物,禁止捂热发汗。饮食选择米汤、菜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高糖高脂饮食。体温正常后仍需观察3天,警惕川崎病等非感染性疾病。若出现抽搐、呼吸急促、意识改变等危重症状,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小孩发烧39度怎么退烧?

小孩发烧39度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退烧、补充水分、调节环境温度、就医治疗等方式退烧。发烧通常由感染、免疫反应、环境因素、代谢异常、中暑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

使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颈部等大血管分布区域,水温控制在32-34摄氏度,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可重复进行擦拭直至体温下降,同时监测体温变化。物理降温适合体温未超过39.5摄氏度且精神状态尚可的情况,若出现寒战需立即停止。

2、药物退烧

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退烧药,常见药物包括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小儿退热栓等。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退热作用,使用前需确认无药物过敏史。不同月龄患儿需选择对应剂型,两次用药需间隔4-6小时。

3、补充水分

发烧会导致大量水分流失,应少量多次补充温水、口服补液盐或稀释果汁。母乳喂养婴儿需增加哺乳次数,幼儿可饮用米汤、蔬菜汤等流质。每日饮水量应比平时增加,观察排尿量和尿液颜色,避免出现脱水症状。

4、调节环境温度

保持室温在24-26摄氏度,湿度50%-60%,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避免过度包裹导致散热困难,夜间睡眠时可适当减少盖被。使用空调或风扇时注意风向不要直吹患儿,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5、就医治疗

持续高热超过24小时、伴随抽搐或意识模糊、出现皮疹或呕吐、有基础疾病等情况需及时就诊。医生会根据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判断感染类型,可能开具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严重脱水患儿可能需要静脉补液治疗。

家长需保持冷静,每2小时监测体温并记录变化趋势。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面条等,避免油腻食物。退烧后仍要观察是否有咳嗽、腹泻等伴随症状。注意居家隔离避免交叉感染,体温正常48小时后可逐步恢复日常活动。若反复发热超过3天或出现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等表现,应立即前往儿科急诊。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发烧39度没有感冒症状?

发烧39度没有感冒症状可能与感染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肿瘤性疾病、内分泌疾病、药物反应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延误治疗。

1、感染性疾病

细菌或病毒感染可能引起高热而无典型感冒症状,如泌尿系统感染、肺炎链球菌肺炎等。患者可能出现寒战、乏力等非特异性表现。需通过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辅助诊断。医生可能根据病原体类型开具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如阿莫西林胶囊、奥司他韦胶囊等。

2、免疫系统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成人斯蒂尔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以不明原因发热为首发症状。这类疾病可能伴随关节痛、皮疹等表现。需进行自身抗体检测确诊。治疗需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片、泼尼松片等,须严格遵医嘱用药。

3、肿瘤性疾病

淋巴瘤、白血病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可能出现持续性高热。这类发热通常对抗生素治疗无效,可能伴随体重下降、夜间盗汗。需通过骨髓穿刺、影像学检查确诊。治疗方案包括化疗、靶向治疗等,如利妥昔单抗注射液、伊马替尼片等。

4、内分泌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嗜铬细胞瘤等内分泌急症可能导致高热。患者可能出现心悸、多汗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需检测甲状腺功能、儿茶酚胺水平等。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甲巯咪唑片、酚苄明片等药物控制症状。

5、药物反应

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抗癫痫药可能引起药物热,通常在用药后出现,停药后缓解。可能伴随皮疹、肝功能异常。需详细询问用药史,必要时进行药物激发试验。治疗主要是停用可疑药物,必要时使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片缓解症状。

出现39度高热无感冒症状时,建议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可进行温水擦浴物理降温,避免使用酒精擦拭。注意监测体温变化,记录发热时间规律。保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高热持续不退或出现意识改变、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不建议自行服用退热药物掩盖症状,以免影响病情判断。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儿童烧39度怎么办?

儿童发烧39摄氏度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退热、补充水分、观察症状、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儿童发烧可能由感染、免疫反应、环境因素、代谢异常、中暑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

使用温水擦拭儿童额头、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分布区域,帮助散热。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以免刺激皮肤或引起寒战。保持室内通风,调节室温至适宜温度,减少衣物包裹,但需注意避免受凉。物理降温适用于体温未超过38.5摄氏度或药物退热前的辅助措施。

2、药物退热

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退热药物。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降低体温,同时缓解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使用前需确认儿童年龄、体重符合用药标准,避免与其他含相同成分药物联用。服药后需监测体温变化,若持续高热或出现皮疹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3、补充水分

发烧会增加体液流失,需少量多次补充温水、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避免饮用含糖饮料或冷饮,以防胃肠刺激。观察排尿情况,若出现尿量减少、尿液深黄等脱水表现,需加强补液。母乳喂养婴儿应增加哺乳频率,配方奶喂养者可适当稀释奶液。

4、观察症状

记录发热持续时间、热型及伴随症状,如咳嗽、呕吐、皮疹、精神萎靡等。警惕热性惊厥先兆,如四肢僵硬、目光呆滞等表现。若发热超过72小时无缓解,或体温反复升至40摄氏度以上,提示可能存在严重感染,需立即就医。

5、及时就医

3个月以下婴儿发热、发热伴意识改变或抽搐、出现瘀斑样皮疹、颈部僵硬等情况需急诊处理。医生可能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判断感染源,并根据病因选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对于反复发热或伴随其他系统症状的儿童,需进一步排查免疫性疾病或代谢异常。

儿童发热期间应保持清淡饮食,选择米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适量增加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避免剧烈活动,保证充足休息。家长需定期监测体温,记录发热日记,包括用药时间、剂量和效果。恢复期仍须观察是否出现并发症,如中耳炎、肺炎等。日常需注意疫苗接种、手卫生等措施预防感染性疾病。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39周双顶径83正常吗?

39周胎儿双顶径83毫米属于正常范围。胎儿双顶径的测量值主要受遗传因素、测量误差、胎头位置、胎儿发育速度、胎盘功能等因素影响。

1、遗传因素

胎儿双顶径大小与父母头围遗传特征相关。若父母头围偏小,胎儿可能出现双顶径测量值低于平均水平的情况。这种情况属于生理性变异,无须特殊干预,定期产检监测胎儿生长曲线即可。

2、测量误差

超声测量时胎头位置倾斜或仪器探头角度偏差可能导致数据偏差。建议由专业超声医师重复测量确认,必要时采用三维超声辅助评估。测量时应选择标准切面,即透明隔腔与丘脑同时显示的平面。

3、胎头位置

胎头入盆后受压变形或枕后位等非常规体位可能影响测量准确性。产科医师可通过触诊评估胎头塑形程度,结合腹围、股骨长等指标综合判断胎儿发育状况。胎头位置异常时建议改变体位后复查。

4、胎儿发育速度

部分胎儿存在晚期加速生长现象,孕末期双顶径增长可达每周1-2毫米。需对比30周后系列超声数据,绘制生长曲线评估趋势。匀称型胎儿生长受限时可能表现为多项指标同步偏小。

5、胎盘功能

胎盘钙化或血流灌注不足可能影响胎儿营养供给。可通过脐动脉血流多普勒检测S/D比值,联合胎心监护评估胎盘功能。发现异常时建议增加产检频率,必要时考虑促胎肺成熟后终止妊娠。

孕妇应注意保持均衡饮食,每日摄入优质蛋白不少于60克,适当补充铁剂和钙剂。每周进行3-5次低强度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每次不超过30分钟。定期进行胎动计数,发现胎动异常或宫缩频繁应及时就医。避免长时间仰卧位,睡眠时建议采用左侧卧位改善胎盘供血。保持心情愉悦,减少精神压力对胎儿发育的影响。

赵平

主任医师 单县中心医院 全科

热门标签

丹毒 截瘫 卵巢炎 肺性脑病 黑棘皮病 宾斯旺格病 肥大性龈炎 神经性呕吐 颈淋巴结结核 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