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 腹泻

病毒性腹泻和着凉腹泻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着凉肚子胀气怎么办?

着凉肚子胀气可通过热敷腹部、按摩腹部、适量运动、调整饮食、服用药物等方式缓解。着凉肚子胀气通常由胃肠功能紊乱、饮食不当、腹部受凉、肠道菌群失调、消化不良等原因引起。

1、热敷腹部

热敷腹部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胃肠痉挛,减轻胀气症状。可以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敷在腹部,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热敷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每天可重复进行2-3次。热敷时注意保持舒适体位,避免压迫腹部。

2、按摩腹部

顺时针按摩腹部能够帮助促进胃肠蠕动,加速气体排出。按摩时取仰卧位,双手重叠放在肚脐周围,以适度力度顺时针方向画圈按摩,每次持续5-10分钟。按摩前可涂抹少量精油或按摩油,减少皮肤摩擦。饭后1小时内不宜进行腹部按摩。

3、适量运动

适度活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排气。可选择温和的有氧运动,每次持续20-30分钟,避免剧烈运动加重不适。运动时注意保暖,避免再次受凉。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保持身体温暖。

4、调整饮食

饮食上应选择易消化、低脂、低纤维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蛋等。避免食用产气食物如豆类、洋葱、碳酸饮料等。少食多餐,细嚼慢咽,减少吞咽空气。可适量饮用姜茶、薄荷茶等温性饮品,帮助缓解胃肠不适。

5、服用药物

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西沙必利,或消胀药如二甲硅油、活性炭等。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素等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中药如保和丸、香砂养胃丸等也有一定缓解作用。用药前应咨询避免自行用药。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腹部保暖,避免直接吹风或接触冷物。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饮食宜清淡,避免暴饮暴食和刺激性食物。适当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有助于改善胃肠功能。如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发热、呕吐、腹泻等表现,应及时就医检查,排除其他胃肠疾病可能。平时可进行适度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寒能力,预防着凉引起的胃肠不适。

黄国栋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预防保健科

肚子着凉了疼怎么办?

肚子着凉了疼可通过热敷腹部、饮用姜糖水、按摩穴位、服用药物、调整饮食等方式缓解。肚子着凉疼痛通常由胃肠痉挛、消化功能紊乱、肠道菌群失调、急性胃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原因引起。

1、热敷腹部

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敷于脐周区域,温度控制在40-50摄氏度,每次持续15-20分钟。热力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平滑肌痉挛,改善因寒冷刺激导致的肠蠕动异常。注意避免烫伤皮肤,婴幼儿及糖尿病患者需谨慎控制温度。

2、饮用姜糖水

取生姜3-5片与红糖20克煮沸饮用,生姜中的姜辣素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肠道炎症反应,红糖提供的葡萄糖能快速补充能量。此法尤其适合受凉后伴有恶心症状者,但糖尿病患者应减少糖分摄入。

3、按摩穴位

顺时针按摩中脘穴脐上4寸和天枢穴脐旁2寸,配合足三里穴膝盖下3寸按压,每个穴位按压1-2分钟。穴位刺激通过神经反射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缓解肠道平滑肌异常收缩,改善腹胀症状。

4、服用药物

可遵医嘱使用消旋山莨菪碱片解除胃肠痉挛,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菌群。消旋山莨菪碱通过阻断M受体抑制肠蠕动,蒙脱石散能吸附肠道毒素,益生菌可恢复微生态平衡。

5、调整饮食

选择小米粥、山药羹等温软食物,避免生冷、油腻及高纤维饮食。温热流质食物可减少胃肠负担,山药中的黏液蛋白能形成保护膜,建议少食多餐,症状缓解后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日常需注意腹部保暖,睡眠时穿戴棉质腹围,避免空调直吹。规律进食温热食物,夏季不过量食用冷饮。长期反复腹痛或伴随发热、血便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恢复期可进行适量散步等温和运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保持情绪稳定也有助于症状改善。

黄国栋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预防保健科

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症状?

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主要表现为水样便、发热、呕吐等症状。轮状病毒感染是婴幼儿腹泻的常见原因,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病程通常持续3-8天。症状严重程度与患儿年龄、免疫状态等因素有关,主要有脱水、电解质紊乱、食欲减退、腹痛、精神萎靡等表现。

1、水样便

轮状病毒感染最典型的症状是大量水样便,每日可达10-20次,粪便呈蛋花汤样,无明显黏液或血丝。这种腹泻容易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大量流失,若不及时补液可能引发脱水。患儿排便时可能出现肛门周围皮肤发红、疼痛等刺激症状。

2、发热

多数患儿在病程初期会出现中低度发热,体温多在38-39℃之间,持续1-3天。发热期间可能伴有烦躁不安、哭闹等表现。部分患儿可能出现高热惊厥,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并及时采取物理降温措施。

3、呕吐

约80%的患儿在腹泻前1-2天会出现反复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者可呕吐胆汁样液体。呕吐可能导致患儿拒绝进食,加重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风险。呕吐症状通常在病程第3天左右逐渐缓解。

4、脱水

由于频繁腹泻和呕吐,患儿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表现为尿量减少、哭时无泪、口唇干燥、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等。重度脱水可能出现嗜睡、四肢冰凉、脉搏细弱等休克表现,需立即就医。

5、其他症状

部分患儿可能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如流涕、咳嗽等。病程中常见食欲明显下降,可能伴有阵发性腹痛,但通常不剧烈。婴幼儿可能出现精神萎靡、活动减少等全身症状,年长儿可能主诉头痛、肌肉酸痛等不适。

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护理需注意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护臀霜。饮食应遵循少量多餐原则,优先选择米汤、稀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高糖高脂饮食。母乳喂养应继续坚持,配方奶喂养可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尿量等变化,若出现持续高热、呕吐加剧、尿量明显减少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预防措施包括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适龄儿童可接种轮状病毒疫苗。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膝盖着凉了疼痛怎么治疗?

膝盖着凉后疼痛可通过热敷、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运动康复、中医调理等方式缓解。膝盖受凉疼痛可能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滑膜炎、骨关节炎等因素有关。

1、热敷

使用40-45℃热毛巾或暖水袋每日热敷膝盖15-20分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热敷时可配合轻柔按摩,注意避免烫伤皮肤。对于慢性劳损型疼痛,持续热敷3-5天可见效。

2、药物治疗

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或外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合并关节肿胀者可联用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保护软骨。用药期间需监测胃肠反应。

3、物理治疗

超短波治疗仪可改善组织渗透性,红外线照射能缓解肌肉痉挛。医院康复科常用的中频电刺激可促进炎症吸收,一般10次为1疗程。居家可使用低频脉冲理疗仪辅助治疗。

4、运动康复

疼痛缓解后应进行直腿抬高、靠墙静蹲等低强度训练,逐步增加股四头肌力量。水中行走可减少关节负荷,推荐每周3次,每次20分钟。避免爬山、深蹲等加重膝盖负担的运动。

5、中医调理

艾灸犊鼻穴、鹤顶穴等膝关节周围穴位可驱寒止痛,配合羌活、独活等中药熏洗效果更佳。体质虚寒者可长期服用当归生姜羊肉汤温经通络,冬季需特别注意膝关节保暖。

日常应注意避免空调直吹膝盖,冬季佩戴护膝保暖。适度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担。疼痛持续超过1周或出现关节红肿发热时,需及时排查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理性因素。建议选择防滑减震的鞋子,避免久跪久蹲姿势,游泳和骑自行车是较理想的膝关节养护运动。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着凉感冒吃什么药?

着凉感冒可以遵医嘱服用感冒清热颗粒、氨咖黄敏胶囊、复方氨酚烷胺片、双黄连口服液、荆防颗粒等药物。着凉感冒多由风寒侵袭引起,通常表现为鼻塞、流清涕、头痛、恶寒等症状,需根据具体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

一、感冒清热颗粒

感冒清热颗粒由荆芥穗、防风、柴胡等中药组成,具有疏风散寒、解表清热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初期出现的恶寒发热、头痛鼻塞等症状。该药能缓解因受凉引起的上呼吸道不适,但风热感冒患者不宜使用。服药期间应避免食用生冷油腻食物,糖尿病患者需注意含糖剂型。

二、氨咖黄敏胶囊

氨咖黄敏胶囊是复方西药制剂,含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等成分,可缓解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四肢酸痛等症状。其中马来酸氯苯那敏能减轻流涕、打喷嚏等过敏反应,但可能引起嗜睡副作用,驾驶员及高空作业者慎用。服药期间禁止饮酒,避免加重肝脏负担。

三、复方氨酚烷胺片

复方氨酚烷胺片含金刚烷胺、对乙酰氨基酚等成分,除解热镇痛作用外,还能抑制流感病毒增殖,适用于伴有明显全身症状的病毒性感冒。该药可能引起轻度胃肠道反应,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服药期间需监测神经系统症状,老年患者更易出现头晕等不良反应。

四、双黄连口服液

双黄连口服液由金银花、黄芩、连翘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后期出现的咽痛、咳嗽等化热症状。现代研究表明其具有抗病毒、抗炎作用,但脾胃虚寒者可能出现腹泻。与西药联用时需间隔2小时,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影响疗效。

五、荆防颗粒

荆防颗粒主要含荆芥、防风、羌活等发散风寒药材,针对恶寒重、发热轻的典型风寒感冒效果显著。该药能促进发汗解表,改善鼻黏膜充血状态,但服药后需注意保暖避风。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着凉感冒期间除药物治疗外,需注意保持充足休息,每日饮水量应达到2000毫升以上,有助于稀释呼吸道分泌物。饮食宜选择易消化的热粥、汤面等温热食物,适量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柑橘类水果。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避免直接吹风,可用生姜红糖水辅助发汗。若服药3天后症状未缓解,或出现高热、胸闷等表现,应及时就医排除流感等严重感染。老年人与儿童患者更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避免自行调整用药方案。

于秀梅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中医院 普通内科

热门标签

丹毒 截瘫 卵巢炎 肺性脑病 黑棘皮病 宾斯旺格病 肥大性龈炎 神经性呕吐 颈淋巴结结核 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