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儿科

孩子输了液还是发烧血象没问题怎么回事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川崎病早期血象表现?

川崎病早期血象主要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血小板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以及血沉增快。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多见于婴幼儿,早期血象变化对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白细胞升高

川崎病早期约90%患儿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通常在15-30×10⁹/L之间。白细胞升高主要与全身炎症反应有关,是机体对血管炎症的非特异性反应。这种变化在发热初期即可出现,随着病情进展可能进一步升高。检测白细胞计数时需注意与感染性疾病鉴别,单纯白细胞升高不能作为确诊依据。

2、中性粒细胞增多

中性粒细胞比例常超过70%,绝对值明显升高。这与炎症因子刺激骨髓释放中性粒细胞有关,同时可能存在核左移现象。中性粒细胞增多程度与疾病活动度相关,动态监测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需注意与细菌感染鉴别,川崎病患儿虽中性粒细胞升高但通常无中毒颗粒。

3、血小板升高

血小板计数在病程第2周开始显著升高,可达500-1000×10⁹/L,是川崎病特征性表现之一。血小板升高可能与炎症因子刺激巨核细胞增生有关。血小板增多增加血栓形成风险,是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早期血小板可能正常或轻度降低,随病程进展才逐渐升高。

4、C反应蛋白升高

C反应蛋白通常超过30mg/L,严重者可达100mg/L以上。作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其升高程度反映血管炎症活动度。C反应蛋白升高早于血沉变化,对早期诊断更具敏感性。治疗后C反应蛋白下降速度可作为评估疗效的指标,持续升高提示治疗效果不佳。

5、血沉增快

血沉常超过40mm/h,严重者可达100mm/h以上。血沉增快与血浆纤维蛋白原等急性时相蛋白增加有关。血沉变化较C反应蛋白滞后,通常在发病3-5天后开始明显升高。血沉持续增快可能预示冠状动脉损伤风险,需密切监测心脏情况。

川崎病患儿应保证充足休息,给予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注意补充水分。急性期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恢复期应逐步增加蛋白质摄入,促进组织修复。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体温、皮疹、口唇及四肢末端变化,定期复查血常规、炎症指标及心脏超声。严格按照医嘱使用阿司匹林等药物,不可自行调整剂量。出院后仍需定期随访,监测冠状动脉情况,预防心血管并发症。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无创没问题需要做羊穿吗?

无创DNA检测结果正常时通常不需要进行羊水穿刺,但存在胎儿染色体异常高危因素时仍需考虑羊穿。主要影响因素有孕妇年龄超过35岁、超声提示结构异常、既往生育染色体异常患儿史、无创检测假阴性风险、家族遗传病史等。

羊水穿刺作为产前诊断金标准,其准确性超过无创DNA检测。无创检测虽对21三体等常见染色体异常筛查灵敏度较高,但仍存在技术局限性,无法检测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单基因病及罕见染色体异常。当超声发现胎儿结构畸形或NT增厚时,即使无创结果正常也需通过羊穿确诊。

部分特殊情况下无创检测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如胎盘嵌合体或母体肿瘤干扰。高龄孕妇因卵子老化导致染色体异常概率显著上升,单纯依赖无创筛查可能漏诊。对于有遗传病家族史的孕妇,羊穿可同时进行基因芯片检测,而无创技术对此类疾病无筛查能力。

建议孕妇结合产科医生评估结果决定是否进行羊水穿刺,尤其存在高危因素时应完善遗传咨询。孕期保持规律产检,均衡摄入叶酸、铁剂等营养素,避免接触致畸物质,适度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胎儿健康发育。若选择羊穿需注意术后卧床休息,观察有无腹痛或阴道流血等异常情况。

黄国栋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预防保健科

血象高会引起白血病吗?

血象高通常不会直接引起白血病,但可能是某些血液疾病的早期信号。血象异常主要与感染、炎症、骨髓增生异常等因素有关,白血病的确诊需结合骨髓穿刺等专项检查。

血象高常见于细菌感染或炎症反应,此时白细胞计数升高属于机体正常防御机制。例如肺炎、尿路感染等疾病会导致中性粒细胞增多,这类情况通过抗感染治疗后可逐渐恢复正常。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也可能出现持续性血象偏高,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控制。

少数情况下,长期血象异常可能提示骨髓造血功能异常。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可能出现白细胞计数持续升高,这类疾病有发展为白血病的风险。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早期也会表现为血象显著增高,但通常伴随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等特征性改变。

建议血象持续异常者完善外周血涂片、骨髓细胞学等检查。日常需避免接触苯等化学毒物,保持规律作息。若出现持续发热、骨痛、皮下出血等症状,应及时到血液科就诊排查恶性血液病可能。

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肾内科

血象高不发烧怎么回事?

血象高不发烧可能与感染早期、慢性炎症、血液系统疾病、药物影响、应激反应等因素有关。血象高通常指白细胞计数升高,需结合其他检查明确病因。

1、感染早期

细菌或病毒感染初期可能仅表现为血象升高而未出现发热。此时病原体尚未引发全身炎症反应,但骨髓已代偿性增加白细胞生成。常见于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可通过C反应蛋白检测辅助判断。

2、慢性炎症

类风湿关节炎、结核病等慢性炎症性疾病常导致持续性白细胞增多。这类疾病炎症因子释放缓慢,体温调节中枢未受强烈刺激,需通过影像学检查和特异性抗体检测确诊。

3、血液系统疾病

白血病、骨髓增殖性肿瘤等可直接引起白细胞异常增殖。血象升高可能伴随血小板或红细胞参数异常,需进行骨髓穿刺检查明确诊断,此类疾病早期可能无典型发热症状。

4、药物影响

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等药物可刺激骨髓释放白细胞。长期使用这些药物者可能出现药物性白细胞增多,停药后血象可逐渐恢复正常,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变化。

5、应激反应

严重创伤、手术或剧烈运动后,机体应激状态下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导致一过性白细胞增多。这种生理性反应通常在24-48小时内自行缓解,无须特殊处理。

建议出现血象高不发烧时完善血涂片、炎症指标、骨髓检查等进一步鉴别。日常需保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如鸡蛋、瘦肉、西蓝花等;慢性病患者需遵医嘱定期复查血常规。若伴随体重下降、骨痛等症状应及时血液科就诊。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宝宝发烧血象高怎么回事?

宝宝发烧血象高可能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免疫反应、血液系统疾病、药物影响等因素有关。血象高通常指白细胞计数升高,可通过血常规检查发现,需结合临床表现判断病因。

1、病毒感染

部分病毒感染如流感、手足口病等可能引起白细胞反应性增高。患儿可能出现反复高热、咽痛、皮疹等症状。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可遵医嘱使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布洛芬混悬液等药物缓解症状。家长需保持患儿充足休息,适当补充水分。

2、细菌感染

细菌性扁桃体炎、肺炎等感染常导致中性粒细胞显著升高。患儿多伴有咳嗽、脓痰、局部红肿等表现。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治疗。家长应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变化,避免擅自调整用药。

3、免疫反应

疫苗接种后或过敏反应可能引起短暂性白细胞增高。通常伴随接种部位红肿、低热等表现。若无其他异常症状可暂观察,必要时使用氯雷他定糖浆等抗过敏药物。家长应记录症状变化情况,避免剧烈运动刺激免疫系统。

4、血液系统疾病

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等疾病会导致白细胞异常增殖。患儿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出血倾向、肝脾肿大等体征。需进行骨髓穿刺等进一步检查,可能需使用注射用阿糖胞苷等化疗药物。家长应配合医生完善相关检查,做好防护隔离措施。

5、药物影响

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使用后可能造成白细胞数值假性升高。停药后多可自行恢复,需与感染性因素鉴别。家长应向医生详细说明用药史,避免重复使用同类药物加重反应。

发现宝宝发烧伴血象高时,家长应每日监测体温变化,记录发热时间和峰值。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温维持在24-26摄氏度。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少量多次补充温水或口服补液盐。避免穿着过多衣物影响散热,可进行温水擦浴物理降温。若发热超过3天无缓解,或出现嗜睡、抽搐、呼吸急促等症状,须立即就医。血象异常持续存在时,需定期复查血常规跟踪病情进展。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热门标签

痱子 幻觉 水痘 颞骨骨折 疱疹样皮炎 费尔蒂综合征 胫前动脉损伤 急性肾小球肾炎 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 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