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中医科 > 中医内科

黄帝内经中哪十种情况不宜针灸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针灸导致气胸怎么治疗?

针灸导致气胸需立即停止操作并就医,治疗方式主要有胸腔闭式引流、氧疗、药物治疗、卧床休息及手术干预。气胸可能因针刺过深损伤肺组织引起,表现为突发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1、胸腔闭式引流

胸腔闭式引流是治疗中重度气胸的首选方法,通过置入引流管排出胸腔内气体,促进肺复张。操作需由专业医生在无菌条件下完成,引流期间需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引流液性状。对于张力性气胸,需紧急穿刺减压后再行闭式引流。

2、氧疗

高流量氧疗可加速胸腔内气体吸收,适用于轻度气胸或辅助其他治疗。一般采用面罩吸氧,氧浓度需根据血氧饱和度调整。氧疗期间需密切观察呼吸频率和氧合指标,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导致氧中毒。

3、药物治疗

可遵医嘱使用镇咳药如右美沙芬缓解刺激性咳嗽,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减轻胸痛。若合并感染需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可能有助于改善气道痉挛,但需评估后使用。

4、卧床休息

绝对卧床休息可减少肺活动度,降低肺泡破裂风险。建议采取半卧位减轻呼吸困难,避免剧烈咳嗽和用力动作。密切监测呼吸、心率等指标,如出现症状加重需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5、手术干预

对于反复发作或持续漏气的气胸,可能需行胸腔镜手术修补肺破口。常见术式包括肺大疱切除、胸膜固定术等。术后需加强呼吸道管理,预防肺不张和感染。手术适应症需由胸外科医生综合评估确定。

针灸后出现气胸属于医疗意外,治疗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高海拔活动。恢复期建议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鱼肉、西蓝花促进组织修复,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胸腔压力。后续针灸治疗需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告知操作者既往气胸病史。定期复查胸片评估肺复张情况,如有复发倾向需长期随访。气胸完全愈合前禁止乘坐飞机和潜水等可能引起气压变化的活动。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高血压不宜吃哪些水果?

高血压患者不宜过量食用含糖量高或钠含量高的水果,主要有榴莲、椰子、荔枝、桂圆、蜜枣等。这些水果可能影响血压控制,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摄入量。

一、榴莲

榴莲热量和糖分含量较高,每100克果肉含糖量超过20克。过量食用可能导致血糖波动,间接影响血压稳定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更需严格控制摄入量,建议每次食用不超过50克。

二、椰子

椰子肉富含饱和脂肪酸,每100克含脂肪超过30克。大量摄入可能增加血液黏稠度,椰子水的钾含量虽高,但部分加工产品可能添加钠盐。建议选择新鲜椰子水并限制食用量。

三、荔枝

荔枝含糖量可达15%以上,且升糖指数较高。短时间内大量食用可能引发反应性低血糖,导致代偿性血压升高。每日建议食用不超过10颗,避免空腹食用。

四、桂圆

桂圆干果糖分浓缩后含量可达60%以上,易造成热量过剩。中医认为其性温,体质偏热者过量食用可能加重内热,影响降压效果。鲜桂圆每日建议控制在15颗以内。

五、蜜枣

蜜枣经过糖渍加工后含糖量超过50%,部分产品含添加剂。高糖摄入会促进钠潴留,增加血容量压力。建议选择新鲜枣类替代,每日不超过5颗蜜枣。

高血压患者日常可选择苹果、梨、猕猴桃等低糖水果,每日总量控制在200-300克。注意监测食用后血压变化,合并肾病患者需咨询医生调整高钾水果摄入。保持饮食清淡,限制钠盐摄入,配合规律运动和规范用药,有助于血压长期稳定。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颈椎病针灸后注意什么?

颈椎病针灸后需注意避免受凉、保持针孔清洁、观察身体反应、避免剧烈运动、调整生活习惯。针灸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穴位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

1、避免受凉

针灸后颈椎部位毛孔开放,风寒湿邪易侵入体内。治疗后需穿戴高领衣物或围巾保护颈部,避免直接吹空调或风扇。夏季避免在针灸后立即进入低温环境,冬季外出时注意颈部保暖。受凉可能导致局部肌肉痉挛,加重原有症状或引发新的不适。

2、保持针孔清洁

针灸后皮肤留有微小针孔,需保持局部干燥清洁。治疗后6小时内不宜洗澡或游泳,防止污水进入针孔引发感染。如出现针孔周围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应及时就医处理。日常可用酒精棉球轻轻擦拭针孔周围,但避免过度刺激皮肤。

3、观察身体反应

针灸后可能出现轻微头晕、乏力或局部酸胀感,属于正常现象。如出现持续头痛、恶心呕吐或心悸等严重不适,应立即告知医师。部分患者治疗后症状暂时加重,通常1-2天内自行缓解。记录每次针灸后的反应有助于医师调整治疗方案。

4、避免剧烈运动

针灸后24小时内不宜进行重体力劳动或高强度运动。颈部避免突然扭转、过度前屈后仰等动作,防止肌肉拉伤。可进行温和的颈部伸展活动,但幅度要控制在无痛范围内。游泳、羽毛球等需要频繁转动颈部的运动应暂缓进行。

5、调整生活习惯

治疗期间需纠正长期低头、枕头过高等不良姿势。使用电子设备时保持视线平视,每隔1小时活动颈部。睡眠选择高度适中的枕头,维持颈椎正常生理曲度。配合医师建议进行颈部肌肉锻炼,如米字操等舒缓运动。

颈椎病针灸治疗后应建立长期健康管理意识。日常可进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水温不宜超过40℃。饮食多摄入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鱼类等。避免单次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工作间隙做颈部放松活动。如症状反复或加重,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结合推拿、理疗等综合干预措施。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巩固针灸疗效,预防颈椎病复发。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针灸治疗失眠几次管用?

针灸治疗失眠一般需要5-10次见效,具体次数与失眠严重程度、个体体质差异、穴位选择准确性、治疗频率及伴随疾病等因素有关。

针灸治疗失眠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神经系统功能,促进松果体分泌褪黑素,改善睡眠-觉醒周期。对于轻度失眠患者,可能经过3-5次治疗即可观察到入睡时间缩短、夜间觉醒次数减少。中度失眠患者通常需要6-8次连续治疗才能稳定睡眠结构,而长期慢性失眠或伴有焦虑抑郁症状者,可能需要10次以上治疗并配合耳穴压豆等辅助疗法。

存在器质性疾病导致的继发性失眠,如甲状腺功能异常、慢性疼痛等,需先处理原发病。部分患者对针刺敏感度较低,或选穴配伍不当,可能延长疗程。老年患者因气血亏虚,见效相对较慢,建议采用轻刺激手法配合艾灸温养。治疗频率以每周2-3次为宜,持续治疗期间应避免咖啡因摄入和昼夜节律紊乱。

建议保持规律作息,睡前1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可配合涌泉穴按摩或酸枣仁代茶饮。治疗期间记录睡眠日记有助于评估疗效,若治疗10次后仍无改善,需重新评估诊断或调整治疗方案。注意针灸治疗需由正规医疗机构执业医师操作,避免在过度疲劳或空腹状态下接受治疗。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针灸为什么会有酸胀?

针灸产生酸胀感主要与穴位刺激、神经反应、局部代谢变化、经络传导及个体敏感性有关。针灸通过针体对穴位的机械刺激激活局部神经末梢,引发循经感传现象,同时促进局部组织释放腺苷、缓激肽等物质,导致血管扩张和代谢产物堆积,形成酸胀的复合感觉。

1、穴位刺激反应

针刺入特定穴位时,针体对皮下筋膜层和肌梭的机械刺激会激活压力感受器,触发Aδ纤维和C纤维传导信号。这种刺激促使穴位局部产生得气感,中医称为针感,表现为酸胀重麻的复合感觉。不同穴位对刺激的敏感度存在差异,足三里等肌肉丰厚处穴位更容易引发明显酸胀。

2、神经反射传导

针刺信号通过脊髓后角上传至中枢神经系统,激活下丘脑-垂体轴和自主神经系统。该过程引发内源性阿片肽释放,同时伴随局部轴突反射导致神经肽类物质分泌。这种双向调节机制在产生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会增强局部神经敏感性,延长酸胀感的持续时间。

3、局部代谢变化

针刺造成的微创伤会促使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和前列腺素等炎症介质。这些物质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引发局部轻度充血和组织液渗出。代谢产物堆积刺激游离神经末梢,形成持续性的酸胀感觉,这种反应通常会在留针20分钟后逐渐缓解。

4、经络传感现象

根据中医理论,针刺产生的酸胀感可能沿着经络路线传导,称为循经感传。现代研究显示这与筋膜结缔组织的生物电传导有关。当针感沿心包经或膀胱经等经络扩散时,患者可能描述为串珠样的酸胀感,这种现象与自主神经节段分布存在相关性。

5、个体差异因素

患者痛阈高低、心理预期和体质状态均会影响酸胀感强度。阴虚体质者往往对针感更敏感,而长期接受针灸治疗者会产生耐受性。采用捻转补法等手法操作时,通过增强针体旋转幅度可人为调控酸胀感的程度,这是针灸得气的重要判断标准。

针灸后出现酸胀感属于正常治疗反应,通常24小时内会自行消退。治疗后可对针刺部位进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避免立即接触冷水或剧烈运动。若酸胀持续超过48小时或出现皮下淤血,应及时向医师反馈。日常可练习八段锦等导引术帮助气血运行,治疗期间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增强针灸疗效。

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热门标签

丹毒 截瘫 卵巢炎 肺性脑病 黑棘皮病 宾斯旺格病 肥大性龈炎 神经性呕吐 颈淋巴结结核 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