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 中风

老人中风前兆怎么急救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臧金萍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上吐下泻发烧急救方法?

上吐下泻伴随发烧的急救方法主要有禁食观察、补充电解质、物理降温、药物干预、及时就医。上吐下泻发烧可能与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病毒性感染、细菌性痢疾、中暑等因素有关。

1、禁食观察

立即停止进食固体食物4-6小时,减轻胃肠负担。观察呕吐物是否含血丝或胆汁,腹泻是否出现黏液脓血便。记录症状发作频率和体温变化,为后续诊疗提供依据。婴幼儿需特别注意有无脱水表现如囟门凹陷、尿量减少。

2、补充电解质

使用口服补液盐配制溶液,少量多次饮用预防脱水。每公斤体重补充50-100毫升液体,儿童可选用专用电解质饮料。避免饮用含糖量高的果汁或碳酸饮料,防止加重腹泻。若出现持续呕吐无法进水,需考虑静脉补液。

3、物理降温

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避免使用酒精擦浴以免刺激皮肤,冰敷需用毛巾包裹防冻伤。保持环境通风,穿着透气棉质衣物。儿童高热时可配合退热贴使用,但不宜替代药物降温。

4、药物干预

蒙脱石散可吸附肠道毒素保护黏膜,双歧杆菌制剂调节菌群平衡。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退热镇痛,但需避免与含相同成分的复方感冒药同服。诺氟沙星等抗生素须经医生评估后使用,病毒性感染禁用。止吐药应在排除肠梗阻后谨慎使用。

5、及时就医

出现持续高热不退、意识模糊、血便、少尿等危重症状时需急诊处理。婴幼儿、孕妇及慢性病患者应尽早前往医院。就医时携带可疑食物样本或呕吐物照片,协助病因诊断。血常规和粪便培养可明确感染类型,指导精准用药。

症状缓解后24小时内保持清淡饮食,推荐米汤、藕粉等低渣流质。逐步过渡到香蕉、馒头等易消化食物,避免奶制品和油腻食品。注意餐具消毒和手卫生,腹泻期间暂停集体用餐。恢复期可补充锌制剂促进肠黏膜修复,适度活动帮助胃肠功能恢复。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关节痛、皮疹等并发症,必要时复查电解质和肝肾功能。

杨博

主任医师 鸡西市人民医院 健康中心

脑中风是怎么回事?

脑中风可能由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糖尿病、不良生活习惯等原因引起,脑中风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生活方式调整、定期随访等方式治疗。

1、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脑血管壁损伤,增加血管破裂或堵塞的风险。血压控制不佳时,脑血管承受压力过大,可能引发出血性脑中风或血栓形成。日常需定期监测血压,减少高盐饮食,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如氨氯地平、缬沙坦等。突发剧烈头痛或肢体麻木需立即就医。

2、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脂质沉积形成斑块,造成脑血管狭窄或斑块脱落引发栓塞。颈动脉超声可检测斑块情况,治疗需服用阿托伐他汀等降脂药,严重时需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伴随症状包括短暂性视力模糊、言语不清,需警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3、心脏病

房颤患者心脏血栓脱落易导致脑栓塞,约占缺血性中风的20%。需通过心电图确诊,服用华法林或利伐沙班等抗凝药物。二尖瓣狭窄等心脏结构异常也需手术矫正。心源性中风起病急骤,常表现为突发意识障碍。

4、糖尿病

高血糖会加速血管内皮损伤,增加血液黏稠度。糖尿病患者发生缺血性中风的概率显著增高,需严格控糖并定期检查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或二甲双胍等药物需规范使用,同时警惕低血糖诱发脑灌注不足。

5、不良生活习惯

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酗酒可能诱发心律失常,缺乏运动易导致肥胖和代谢异常。建议逐步戒烟限酒,每周进行适度有氧运动。高脂饮食者需增加蔬菜水果摄入,保持每日膳食纤维补充,避免夜间进食过量。

脑中风患者康复期需坚持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肢体功能障碍者应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步态训练和精细动作练习,语言障碍可通过看图说话等方式逐步恢复。家属需协助监测血压血糖,定期复查头颅CT或MRI,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出现新发头晕或肢体无力需即刻送医。

陈云霞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总恶心是什么病的前兆?

总恶心可能是由胃肠功能紊乱、胃炎、胃食管反流病、肝胆疾病、妊娠反应等引起的。恶心作为非特异性症状,可能与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代谢异常或心理因素有关,需结合其他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1、胃肠功能紊乱

胃肠功能紊乱多与饮食不规律、精神紧张等因素相关,表现为恶心伴腹胀、嗳气。调整饮食结构、规律作息有助于缓解症状,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多潘立酮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等促胃肠动力药物。

2、胃炎

胃炎患者因胃黏膜炎症刺激常出现恶心,多伴随上腹隐痛、食欲减退。幽门螺杆菌感染或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是常见诱因,需通过胃镜检查确诊,治疗可选用铝碳酸镁咀嚼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药物。

3、胃食管反流病

胃酸反流刺激食管可引起恶心,典型症状包括烧心、反酸。肥胖、高脂饮食易诱发该病,建议抬高床头睡眠,避免饱餐后平卧,药物可选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盐酸伊托必利片。

4、肝胆疾病

胆囊炎、肝炎等疾病导致胆汁代谢异常时,可能出现恶心伴黄疸、右上腹痛。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急性发作期需禁食,常用药物有熊去氧胆酸胶囊、复方甘草酸苷片。

5、妊娠反应

育龄期女性突发恶心需考虑妊娠可能,常于晨起加重,与激素水平变化相关。建议检测血HCG确认,轻度妊娠反应可通过少食多餐缓解,严重呕吐需排除妊娠剧吐。

长期或频繁恶心建议记录发作时间、诱因及伴随症状,完善血常规、肝肾功能、胃镜等检查。日常生活中避免暴饮暴食,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保持情绪稳定。若恶心持续超过一周或出现呕血、体重下降等警示症状,应立即就医排查消化道肿瘤等严重疾病。

赵平

主任医师 单县中心医院 全科

面瘫和中风有什么区别?

面瘫和中风的区别主要在于病因、症状表现及严重程度。面瘫通常指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表现为单侧面部肌肉瘫痪;中风则是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脑组织损伤,可能伴随肢体瘫痪、言语障碍等全身症状。两者在发病机制、治疗方式和预后上存在显著差异。

1、病因差异

面瘫多由病毒感染、寒冷刺激或局部神经受压引起,常见于贝尔麻痹。中风则与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栓形成等血管病变相关,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类。前者是面神经功能障碍,后者属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2、症状特点

面瘫主要表现为患侧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歪斜,但无肢体活动障碍。中风患者除面部症状外,常伴随对侧肢体麻木无力、行走不稳、言语含糊,严重时出现意识障碍。

3、检查手段

面瘫诊断主要依靠体格检查和肌电图,必要时行头颅影像排除中枢病变。中风需紧急进行头颅CT或核磁共振检查,明确梗死或出血范围,同时评估血管状况。

4、治疗方式

面瘫以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及物理治疗为主,多数预后良好。中风需根据类型采取溶栓、取栓或降压治疗,部分患者需长期康复训练,遗留后遗症概率较高。

5、危险程度

面瘫属于周围神经病变,致死风险极低,80%患者可在数月内恢复。中风是致残致死率高的急症,黄金救治时间仅4.5小时,需立即就医干预。

出现面部不对称症状时,建议立即就医鉴别诊断。面瘫患者需避免冷风直吹,配合面部肌肉训练;中风高危人群应控制血压血糖,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筛查。无论哪种情况,早期规范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切勿自行判断延误病情。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通内科

宝宝摔后脑出血前兆?

宝宝摔后脑出血前兆可能包括持续哭闹、呕吐、嗜睡、意识模糊、抽搐等症状。脑出血通常由外伤、凝血功能障碍、脑血管畸形、高血压、肿瘤等因素引起。建议家长立即带宝宝就医检查,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1、持续哭闹

宝宝摔伤后若出现异常持续哭闹,可能是颅内压增高或疼痛刺激所致。正常哭闹通常在安抚后缓解,但脑出血引起的哭闹往往难以安抚且伴随烦躁不安。家长需观察哭闹是否伴随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如肢体活动异常或眼神呆滞。此时应避免摇晃宝宝,保持环境安静并尽快就医。

2、呕吐

喷射性呕吐是婴幼儿脑出血的典型表现,多因颅内压升高刺激呕吐中枢导致。区别于普通吐奶,这类呕吐常呈突发性且与进食无关。呕吐后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家长需记录呕吐次数和性状,就医时避免让宝宝进食进水以防误吸。

3、嗜睡

异常嗜睡表现为叫醒后很快又入睡或难以唤醒,提示可能存在意识障碍。家长可通过轻拍足底测试反应,若宝宝对疼痛刺激反应迟钝需高度警惕。需与正常睡眠区分,脑出血引起的嗜睡多伴随呼吸节律改变或瞳孔大小不等。保持宝宝侧卧位防止舌后坠,立即送医。

4、意识模糊

表现为对熟悉的人或环境失去反应,可能出现眼神涣散或表情淡漠。严重时可发展为昏迷状态,伴随肢体强直或肌张力异常。家长可测试宝宝能否追踪移动物体或对声音产生定向反应。记录意识状态变化时间线,就医时向医生详细描述。

5、抽搐

局部或全身性抽搐可能提示脑实质出血刺激皮层神经元。发作时表现为肢体节律性抽动、眼球上翻或牙关紧闭。家长需清除周围危险物品,不要强行约束肢体,记录抽搐持续时间和表现形式。即使抽搐自行停止也需紧急送医,后续可能需脑电图监测。

发现上述任何症状都应立即送医,途中保持宝宝头颈部稳定。就医后可能需要做头部CT或核磁共振检查。恢复期需避免剧烈活动,定期随访评估神经系统发育。日常注意居家安全防护,在沙发、床铺周围加装软垫,婴幼儿推车务必系好安全带。观察期内若出现食欲下降、体温波动等新发症状需及时复诊。

刘磊

副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肛肠科

热门标签

鼻腔异物 尿道肿瘤 食管穿孔 股骨干骨折 Terson综合征 薄基底膜肾病 败血症型鼠疫 巨细胞病毒感染 肺荚膜组织胞浆菌病 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