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小儿心内科

预激综合征有哪些临床表现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预激综合征注意事项?
预激综合征患者需注意避免诱发心律失常、定期监测心电图、调整生活方式、遵医嘱用药、及时就医。 1、避免诱发:避免情绪波动、剧烈运动、饮酒等可能诱发心律失常的行为。情绪激动或过度劳累会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可能引发快速性心律失常。保持心态平和,合理安排作息,避免过度紧张或兴奋。 2、定期监测: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监测心脏电活动是否异常。心电图可以及时发现预激波或其他异常表现,帮助医生评估病情变化。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检查,或根据医生建议调整频率。 3、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避免高脂饮食。吸烟和饮酒会增加心脏负担,不利于病情控制。适量运动如散步、瑜伽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但需避免剧烈运动。 4、遵医嘱用药:严格按照医生处方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普罗帕酮片150mg/次,每日3次、胺碘酮片200mg/次,每日1次等。药物可以帮助控制心率,减少心律失常发作。服药期间需定期复查,监测药物效果及副作用。 5、及时就医:如出现心悸、胸痛、头晕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这些症状可能是心律失常发作的表现,需及时处理以避免严重后果。就医时详细描述症状,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检查。 预激综合征患者需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高盐高脂食物,多摄入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菠菜;保持适量运动如太极拳、游泳,增强心肺功能;定期复查,与医生保持沟通,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简述心绞痛的临床表现?

心绞痛主要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或闷胀感,可放射至左肩、左臂或下颌,常由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诱发,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典型症状包括发作性胸痛、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出汗、恶心或头晕。

1、胸痛特点

心绞痛典型疼痛位于胸骨中下段后方,呈压迫性、紧缩感或沉重感,类似重物压迫胸部。疼痛通常持续2-15分钟,极少超过30分钟。疼痛具有明确诱因如爬楼梯、快步行走、寒冷刺激或情绪波动,停止活动后症状多可自行缓解。部分患者描述疼痛向左侧上肢内侧、肩背部或下颌放射,这种牵涉痛是心肌缺血的特征性表现。

2、伴随症状

发作时常伴有面色苍白、冷汗、焦虑不安等自主神经兴奋症状。约三分之一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与心肌缺血导致左心室舒张功能下降有关。少数人可能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易被误诊为胃肠疾病。老年患者或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无痛性心肌缺血,仅表现为乏力或气促。

3、发作诱因

常见诱因包括体力负荷增加、情绪紧张、寒冷刺激、饱餐后等增加心肌耗氧的情况。晨起首次活动时易发作,称为"清晨首次心绞痛"。部分患者在卧位时因静脉回心血量增加而诱发,称为卧位型心绞痛。吸烟、高血压未控制、贫血等可降低心绞痛发作阈值。

4、临床分型

稳定型心绞痛发作特点规律,疼痛程度和持续时间相对固定。不稳定型心绞痛表现为疼痛频率增加、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或静息时发作,提示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变异型心绞痛多在静息时发作,与冠状动脉痉挛有关,发作时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

5、不典型表现

女性、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非典型症状,如单纯呼吸困难、疲倦、嗳气或背部疼痛。部分患者仅表现为咽喉部紧缩感或牙痛。这些症状容易被忽视或误诊,需结合心电图改变和心肌标志物检测进行鉴别。

心绞痛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饮食以低盐低脂为主,少食多餐避免饱餐诱发发作。遵医嘱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和硝酸酯类药物,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彩超。出现疼痛持续时间延长、程度加重或静息时发作,应立即就医排除急性心肌梗死。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

臂丛神经损伤主要表现为患侧上肢运动障碍、感觉异常及反射异常。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运动功能丧失、感觉减退或过敏、肌肉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1、运动功能丧失

臂丛神经损伤可导致相应支配肌肉瘫痪,表现为上肢抬举困难、手指抓握无力等症状。上干损伤时肩外展和屈肘功能受限,下干损伤则影响手部精细动作。完全性损伤可出现整个上肢弛缓性瘫痪,部分损伤则表现为特定肌群功能障碍。

2、感觉减退或过敏

损伤神经支配区域出现感觉异常,早期可能表现为痛觉过敏或感觉异常,后期多发展为感觉减退甚至消失。上干损伤影响肩部及上臂外侧感觉,下干损伤则导致前臂内侧和手部尺侧感觉障碍。部分患者会出现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3、肌肉萎缩

神经损伤后2-3周开始出现失神经性肌萎缩,以手内在肌萎缩最为典型。长期未恢复者可出现特征性的爪形手或猿手畸形。肌电图检查可见纤颤电位和正锐波等失神经电位,运动单位电位数量减少。

4、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损伤神经对应的深反射如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或桡骨膜反射减弱或消失。这是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特征性表现,需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的反射亢进相鉴别。反射改变程度与神经损伤严重程度相关。

5、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表现为损伤区域皮肤干燥、脱屑、指甲变脆等营养障碍,严重者可出现皮肤溃疡。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可导致肢体发凉、肤色改变。这些症状在完全性神经断裂时更为明显,且恢复较运动感觉功能更缓慢。

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应避免患肢过度负重或牵拉,可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防止关节挛缩。营养神经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配合低频电刺激等物理治疗。急性期可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严重损伤需考虑神经探查修复手术。康复期需循序渐进进行肌肉力量训练,定期复查肌电图评估神经恢复情况。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患肢避免二次损伤,保持皮肤清洁预防压疮。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

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有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发热等。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直肠和结肠黏膜层。

1、腹泻

腹泻是溃疡性结肠炎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每日可达数次至数十次不等。粪便性状多为稀便或水样便,常伴有黏液和脓血。腹泻程度与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相关,严重者可出现夜间腹泻。

2、黏液脓血便

黏液脓血便是溃疡性结肠炎的特征性表现,由于结肠黏膜炎症、糜烂和溃疡形成所致。便中可见黏液、脓液和新鲜血液,严重者可出现大量便血。便血程度可反映疾病活动度,轻者仅便中带血,重者可出现鲜血便。

3、腹痛

腹痛多位于左下腹或下腹部,呈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隐痛,排便后可暂时缓解。腹痛程度与炎症程度相关,严重者可出现剧烈腹痛。部分患者可伴有腹胀、肠鸣音亢进等表现。

4、里急后重

里急后重表现为便意频繁但排便量少,排便后仍有便意未排尽感。这是由于直肠炎症刺激所致,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常见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肛门坠胀感,影响日常生活。

5、发热

发热多见于中重度活动期患者,体温一般在38℃左右,严重者可出现高热。发热与炎症活动程度相关,常伴有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贫血、低蛋白血症等表现。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注意饮食调理,选择低渣、易消化、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适当进行温和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改善症状。定期随访复查,遵医嘱规范用药,不可擅自停药或减量。出现症状加重或新发症状应及时就医。

王青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烟雾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烟雾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癫痫发作、认知功能障碍等。烟雾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脑血管疾病,其特征是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起始部进行性狭窄或闭塞,并伴有脑底异常血管网形成。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患者可能出现一过性肢体无力、麻木或言语不清,症状通常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这种发作与脑血管短暂性供血不足有关,常见于儿童患者。发作频率可从数月一次到一日数次不等,情绪激动或过度换气可能诱发。

2、脑梗死

脑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表现为突发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成人患者更易发生脑梗死,症状持续超过24小时,头部CT或MRI可显示责任病灶。

3、脑出血

异常血管网破裂可引起脑实质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成人患者脑出血发生率高于儿童,出血部位多位于基底节区或脑室周围。

4、癫痫发作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或局灶性癫痫发作,与脑缺血或出血导致的脑皮层异常放电有关。儿童患者癫痫发生率相对较高,发作形式多样,可能成为疾病的首发症状。

5、认知功能障碍

长期脑血流灌注不足可导致进行性认知功能下降,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执行功能障碍等。儿童患者可能出现智力发育迟缓,成人患者可能出现血管性痴呆样表现。

烟雾病患者需定期进行神经系统评估和脑血管影像学检查,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换气。饮食应保证营养均衡,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保持规律作息,控制血压血糖在正常范围。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根据病情选择药物治疗或血管重建手术。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质量。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热门标签

肠瘘 食管憩室 巴尔通体病 老年性紫癜 毛发上皮瘤 皮肤蝇蛆病 精囊恶性肿瘤 溃疡性结肠炎 戊型病毒性肝炎 2型糖尿病性低血糖性昏迷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