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我宝宝一岁了,最近经常发烧,去医院检查该化验的都化验了,医生说没什么!发烧了就吃药隔几个小时就又烧了,还是高烧,最高39.8度。没有肺炎,也不是什么感染,不留鼻涕,不咳嗽,他是怎么了?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于一冰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二孔型房间隔缺损怎么治?

二孔型房间隔缺损可通过介入封堵术、外科修补术、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定期随访等方式治疗。二孔型房间隔缺损通常由胚胎期心脏发育异常、遗传因素、母体妊娠期感染、环境因素、其他先天性心脏病等因素引起。

1、介入封堵术

介入封堵术是治疗二孔型房间隔缺损的常用方法,适用于缺损较小且位置合适的患者。该方法通过导管将封堵器送入心脏,封堵缺损部位。介入封堵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较少。常见的封堵器包括 Amplatzer 封堵器和 CardioSEAL 封堵器。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确保封堵器位置稳定。

2、外科修补术

外科修补术适用于缺损较大或位置不适合介入封堵的患者。手术通过开胸或微创方式直接缝合或使用补片修补缺损。外科修补术效果确切,但创伤较大,恢复时间较长。术后需密切监测患者心功能,预防感染和血栓形成。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直接缝合修补和补片修补。

3、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症状或为手术做准备。常用药物包括利尿剂如呋塞米,可减轻心脏负荷;抗凝药如华法林,预防血栓形成;强心药如地高辛,改善心功能。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调整剂量。对于轻度缺损且无症状的患者,可能无需特殊药物治疗。

4、生活方式调整

生活方式调整有助于改善患者整体健康状况。建议患者保持适度运动,避免剧烈活动;饮食上应低盐、低脂,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戒烟限酒,控制体重。规律作息和避免感染也很重要。对于儿童患者,家长需密切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定期随访。

5、定期随访

定期随访是二孔型房间隔缺损管理的重要环节。患者需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评估缺损情况和心功能。对于未手术的患者,随访可监测缺损是否自然闭合;对于已手术的患者,随访可及时发现并发症。随访频率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法而定,通常术后初期随访较频繁。

二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应注意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在进行牙科或外科操作前需告知医生病史。日常生活中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儿童患者应保证充足营养,促进正常生长发育。若出现呼吸困难、心悸、乏力等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术后患者需遵医嘱服用药物,不可擅自停药或调整剂量。长期管理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和预后。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耳后隔几秒刺痛一下?

耳后隔几秒刺痛一下可能与神经痛、肌肉紧张、局部炎症、血管异常或颈椎问题有关。刺痛感通常表现为间歇性、短暂性锐痛,可能伴随头皮敏感或头晕等症状。

1、神经痛

耳后神经痛常由枕大神经或耳大神经受刺激引起,可能与受凉、熬夜或精神紧张有关。表现为阵发性电击样疼痛,触摸耳后皮肤可能加重症状。可尝试热敷缓解,若反复发作需排除带状疱疹感染,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加巴喷丁胶囊、普瑞巴林胶囊等神经调节药物。

2、肌肉紧张

长期低头或姿势不良会导致胸锁乳突肌痉挛,牵拉耳后筋膜引发刺痛。疼痛多与转头动作相关,触诊可发现肌肉硬结。建议通过颈部拉伸、按摩改善血液循环,避免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严重时可考虑局部物理治疗。

3、局部炎症

耳后淋巴结炎或毛囊炎可能引起搏动性刺痛,常伴局部红肿热痛。细菌感染需使用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病毒感染则需对症处理。日常应注意耳后清洁,避免抓挠,若形成脓肿需外科引流。

4、血管异常

耳后动脉痉挛或静脉回流不畅可能导致缺血性刺痛,常见于高血压或血管硬化患者。疼痛多与体位变化相关,可通过血管超声检查确诊。控制基础疾病是关键,急性发作时可尝试改变头部位置缓解症状。

5、颈椎问题

颈椎间盘突出或小关节紊乱可能压迫颈神经根,放射至耳后产生刺痛。可能伴随上肢麻木或头痛,颈椎MRI可明确诊断。需避免颈部负重,通过牵引、针灸等保守治疗改善,严重者需考虑颈椎微创手术。

建议记录刺痛发作频率与诱因,避免过度按压患处。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颈部运动,饮食注意补充B族维生素。若疼痛持续超过一周、出现听力下降或面部麻木,需及时就诊神经内科或耳鼻喉科排查器质性疾病。夜间疼痛明显时可尝试调整枕头高度,避免冷风直吹耳后区域。

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血管外科

房间隔缺损要手术吗?

房间隔缺损是否需要手术取决于缺损大小和症状严重程度。小型缺损且无症状者可能无须手术,中大型缺损或出现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通常建议手术干预。房间隔缺损的处理方式主要有定期随访观察、经导管封堵术、外科修补手术、药物对症治疗、生活方式调整。

1、定期随访观察

对于直径小于5毫米的中央型缺损且无肺动脉高压的儿童患者,部分缺损可能随年龄增长自然闭合。建议每6-12个月通过心脏超声评估缺损变化,监测指标包括右心室大小、肺动脉压力及分流方向。此期间需避免剧烈运动,预防呼吸道感染。

2、经导管封堵术

适用于继发孔型缺损且边缘保留足够组织的患者,常用镍钛合金封堵器通过股静脉路径完成。该微创手术恢复快,但可能发生封堵器脱落、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术后需服用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定期复查有无残余分流。

3、外科修补手术

原发孔型缺损或合并其他心脏畸形时需开胸治疗,可在体外循环下直接缝合或使用心包补片。手术能彻底纠正解剖异常,但存在胸骨愈合不良、心包积液等风险。术后需监测心电图变化,逐步恢复心肺功能锻炼。

4、药物对症治疗

出现心力衰竭时可使用地高辛增强心肌收缩力,呋塞米减轻液体潴留,卡托普利降低心脏负荷。合并肺动脉高压者需使用西地那非扩张肺血管。药物仅缓解症状,不能替代缺损矫正,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

5、生活方式调整

所有患者均应避免潜水、高空作业等可能引发气体栓塞的活动。适度有氧运动如步行、游泳可增强心肺耐力,但需避免竞技性运动。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铁元素,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口腔操作前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房间隔缺损患者术后应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K的绿叶蔬菜帮助凝血功能恢复,限制高盐食物减轻心脏负担。康复期可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每周3-5次30分钟快走,运动时心率不宜超过最大心率的百分之七十。术后3个月内避免提重物和剧烈胸廓运动,定期复查心脏超声评估修补效果,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或胸痛需及时就医。未手术者需终身随访监测肺动脉压力变化,育龄期女性妊娠前需进行专业心脏评估。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肺CT建议隔多少时间做?

肺CT检查的间隔时间通常建议6-12个月,具体需结合个体风险因素、既往检查结果及医生评估决定。主要影响因素有吸烟史、职业暴露、家族遗传史、既往肺部疾病史、年龄等。

1、吸烟史

长期吸烟者或戒烟不足15年的人群,因肺癌风险显著增加,可能需要缩短复查间隔至6个月。烟草中的焦油等有害物质会持续损伤支气管黏膜,导致细胞异常增生。此类人群除定期CT检查外,应严格戒烟并监测咳嗽、咯血等预警症状。

2、职业暴露

接触石棉、砷化物等致癌物的职业人群,建议每6个月进行低剂量CT筛查。这些物质可通过呼吸道沉积在肺泡,诱发间质性肺病或胸膜病变。工作中需规范佩戴防护装备,出现气促、胸痛时应及时复查。

3、家族遗传史

直系亲属有肺癌病史者,尤其伴有BRCA等基因突变时,推荐每年1次CT检查。遗传易感性可能加速肺部细胞恶性转化,此类人群同时需避免二手烟暴露,关注体重骤降等全身症状。

4、既往肺部疾病

肺结核、肺纤维化等慢性肺部病变患者,病灶稳定期可每年复查,急性加重期需缩短至3-6个月。陈旧性病灶可能发生钙化或瘢痕癌变,复查时需重点对比病灶形态变化。

5、年龄因素

50岁以上人群即使无高危因素,也可考虑每2年筛查。随着年龄增长,肺泡弹性下降和免疫功能减退会增加肺部病变概率。日常应注重呼吸功能锻炼,保持环境空气流通。

除规范随访外,日常需避免油烟、雾霾等呼吸道刺激物,适量食用白萝卜、百合等润肺食物。中重度肺气肿患者可进行腹式呼吸训练,粉尘作业者建议定期清洗鼻腔。所有肺部异常影像学改变均需呼吸科专科评估,不可自行延长复查间隔。

张伟

主任医师 上饶市人民医院 全科

小房间隔缺损怎么治?

小房间隔缺损可通过介入封堵术、外科修补术、药物治疗、定期随访观察、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治疗。小房间隔缺损通常由胚胎发育异常、遗传因素、母体感染、环境因素、其他先天性心脏病等原因引起。

1、介入封堵术

介入封堵术适用于缺损直径较小的患者,通过导管将封堵器送至缺损部位完成修补。该方法创伤小且恢复快,术后可能出现封堵器脱落或残余分流等并发症。术前需完善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缺损位置及大小。

2、外科修补术

外科修补术适用于缺损较大或合并其他心脏畸形的患者,需开胸在体外循环下直接缝合缺损。手术可能造成胸骨愈合不良或心律失常等风险,但远期效果较好。术后需要监测心电图和心功能变化。

3、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改善心功能和控制并发症,可遵医嘱使用利尿剂呋塞米减轻心脏负荷,地高辛增强心肌收缩力,华法林预防血栓形成。药物不能根治缺损但能缓解症状,需定期复查凝血功能。

4、定期随访观察

对于无症状且缺损小于5毫米的患者可暂不处理,但需每半年进行超声心动图随访。观察期间出现活动耐力下降或心悸等症状时应及时干预,儿童患者需监测生长发育情况。

5、生活方式调整

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预防呼吸道感染。饮食需控制钠盐摄入,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供给。合并肺动脉高压者需避免高原旅行,育龄女性妊娠前需进行心脏评估。

小房间隔缺损患者日常需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避免潜水等屏气动作。饮食宜少量多餐,限制每日液体摄入量。术后患者应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出现胸闷气促等不适症状时需及时就医,未手术者需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儿童患者家长应记录其活动耐力和生长发育曲线,按时完成预防接种。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热门标签

氟牙症 结肠炎 鼠咬热 铊中毒 头皮糠疹 头皮血肿 POEMS综合征 脉络膜出血 输卵管结核 蝶骨嵴脑膜瘤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