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如何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臧金萍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急性心肌梗死是什么?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心脏急症,主要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血管痉挛等因素有关,典型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呼吸困难、冷汗等症状。

1、病因机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主要诱因,斑块表面纤维帽破裂后暴露脂质核心,激活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导致血管急性闭塞。其他少见原因包括冠状动脉栓塞、血管炎或创伤性血管撕裂等。长期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会加速动脉硬化进程。

2、病理变化

心肌细胞在血流中断20-30分钟后开始不可逆坏死,坏死区域呈现苍白色。6小时后出现炎性细胞浸润,1周后坏死组织逐渐被肉芽组织替代,6-8周形成瘢痕。透壁性梗死可导致心脏破裂、室壁瘤等严重并发症。

3、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为持续30分钟以上的胸骨后压榨样疼痛,可向左肩臂、下颌放射,常伴濒死感。约25%患者表现为不典型症状如上腹痛、恶心呕吐,尤其常见于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心源性休克或猝死为首发表现。

4、诊断标准

需结合心电图动态演变、心肌酶谱升高和临床症状三联征。心电图可见ST段抬高或病理性Q波,肌钙蛋白在3-6小时后显著升高。冠状动脉造影能直接显示血管闭塞部位,是确诊的金标准。

5、急救处理

发病12小时内应尽快恢复血流,包括药物溶栓治疗和急诊介入手术。常用溶栓药物有尿激酶、阿替普酶等,PCI手术需植入支架开通血管。同时需给予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等二级预防。

患者出院后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建议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循序渐进进行心脏康复训练。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评估心功能,出现胸闷气促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家属应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家中备有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

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肾内科

急性心肌梗死做什么检查?

急性心肌梗死需立即进行心电图、心肌酶谱、冠状动脉造影、心脏超声、胸部X线等检查。这些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制定治疗方案。

1、心电图

心电图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检查,能够快速识别心肌缺血或坏死的心电变化。典型表现包括ST段抬高、T波倒置或病理性Q波形成。动态心电图监测可捕捉心律失常等并发症。该检查无创且操作简便,适合急诊快速筛查。

2、心肌酶谱

心肌酶谱通过检测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生物标志物,反映心肌细胞损伤程度。肌钙蛋白特异性高,发病后3-6小时即可升高,持续1-2周。酶谱动态变化有助于判断梗死时间窗,为溶栓或介入治疗提供依据。

3、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冠状动脉病变的金标准,可直观显示血管狭窄或闭塞位置。通过导管注入造影剂,能明确梗死相关动脉,同时评估是否适合支架植入。该检查属于有创操作,需在导管室进行,通常用于拟行血运重建的患者。

4、心脏超声

心脏超声可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检测室壁运动异常、心脏破裂等并发症。超声心动图能测量射血分数,判断左心室功能受损程度。床旁超声检查快捷安全,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尤为重要。

5、胸部X线

胸部X线主要用于排除肺部感染、气胸等非心源性胸痛,同时观察心脏大小及肺淤血情况。虽然对心肌梗死诊断无直接价值,但可识别心力衰竭导致的肺水肿,辅助判断病情危重程度。

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后需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和用力活动。饮食宜低盐低脂,少量多餐以减轻心脏负荷。恢复期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心脏康复训练,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功能。长期需规范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等二级预防用药,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出现胸痛持续不缓解或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

王俊宏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冷汗以及晕厥。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危重疾病,典型表现为突发性心前区压榨样疼痛,可能伴随濒死感,需立即就医。

1、胸痛

胸痛是急性心肌梗死最典型的症状,多表现为心前区或胸骨后持续性压榨样疼痛,疼痛可能向左肩、左臂、下颌或背部放射。部分患者描述为沉重感或紧缩感,疼痛程度剧烈且难以缓解,持续时间通常超过30分钟。与心绞痛不同,硝酸甘油对这类疼痛缓解效果有限。

2、呼吸困难

急性心肌梗死可能导致左心功能急剧下降,引发肺淤血和肺水肿,患者会出现突发呼吸困难,尤其在平卧时加重。部分老年患者或糖尿病患者可能以呼吸困难为首发症状,胸痛表现不明显,称为无痛性心肌梗死,容易漏诊。

3、恶心呕吐

心肌缺血刺激迷走神经反射,约三分之一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下壁心肌梗死因靠近膈肌,更容易出现此类表现,可能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伴随冷汗、面色苍白时需高度警惕心脏问题。

4、冷汗

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机体应激反应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患者常出现全身冷汗,皮肤湿冷。这种冷汗与普通出汗不同,多为突然出现的冷汗淋漓,即使处于静止状态也无法缓解,是心肌缺血的重要伴随症状。

5、晕厥

严重心肌梗死可能导致心源性休克或恶性心律失常,引发脑供血不足而出现晕厥。部分高龄患者可能以突发意识丧失为首发表现,需与脑血管意外鉴别。心室颤动等致命性心律失常是心肌梗死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保持安静体位,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黄金时间为发病后120分钟内,每延迟1小时治疗,死亡率显著增加。确诊后需根据病情采取溶栓或介入治疗,恢复期需严格遵医嘱服药,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戒烟限酒,逐步进行心脏康复训练。日常应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

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肾内科

急性心肌梗死日常注意事项?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日常需重点管理药物使用、饮食调整、运动康复、情绪控制和定期复查。主要注意事项包括规范用药、低脂低盐饮食、适度运动、心理调节和监测病情变化。

1、规范用药:

急性心肌梗死后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以及他汀类调脂药如阿托伐他汀钙片。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可降低心肌耗氧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培哚普利能改善心室重构。所有药物需严格遵医嘱定时定量服用,不可擅自增减或停药。

2、低脂低盐饮食:

每日食盐摄入控制在5克以内,避免腌制食品。选择橄榄油等不饱和脂肪酸,限制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每日蔬菜500克、水果200-400克。采用蒸煮炖等低温烹饪方式,少食多餐避免饱餐加重心脏负荷。

3、适度运动:

病情稳定后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有氧运动,如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的快步走或骑自行车。运动强度以心率不超过220-年龄×60%为宜,运动前后需充分热身和放松。避免剧烈运动、寒冷天气户外活动及屏气用力动作。

4、心理调节:

疾病急性期后可能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可通过正念冥想、呼吸训练等方式缓解压力。参加心脏康复课程学习疾病管理知识,与病友交流经验。家属应给予情感支持,避免过度保护或忽视患者心理需求。

5、监测病情:

每日定时测量血压、心率并记录,注意有无胸闷胸痛复发。定期复查血脂、血糖、肝肾功能及心电图。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应急,出现持续胸痛15分钟不缓解、呼吸困难等情况立即就医。

患者出院后应建立健康档案,记录每日用药、血压及症状变化。戒烟限酒,保持体重指数在18.5-23.9之间。冬季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合理安排作息,保证7-8小时睡眠。外出携带急救卡片注明疾病信息和紧急联系人,参加社区心脏康复项目可显著改善预后。饮食可适量增加深海鱼类摄入,补充ω-3脂肪酸。家属需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家中备有自动体外除颤器更佳。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急性心肌梗死最突出的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最突出的症状是剧烈胸痛,可能伴随冷汗、恶心、呼吸困难等症状。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表现主要有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放射痛、濒死感、心律失常、低血压休克。

1、胸骨后压榨性疼痛:

约70%患者首发症状为胸骨后持续性压榨样疼痛,疼痛程度常达到难以忍受的级别,典型描述为"胸部被重物压迫"。这种疼痛与心绞痛不同,通常持续超过30分钟且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无法缓解。疼痛可能伴随烦躁不安、恐惧感,部分患者会不自主抓握胸前衣物。

2、放射痛:

50%以上患者会出现特征性放射痛,疼痛可向左肩、左臂内侧特别是小指侧、下颌、上腹部等部位扩散。这种牵涉痛易被误诊为牙痛、胃痛或肩周炎。放射范围与梗死部位相关,下壁心肌梗死更易表现为上腹痛伴恶心呕吐,需与急腹症鉴别。

3、濒死感:

约30%患者会突然出现强烈的濒死恐惧感,这是心肌缺血刺激神经反射的典型表现。患者常描述为"胸口被撕裂"或"即将窒息",可能伴随面色苍白、瞳孔散大等自主神经兴奋症状。这种主观感受对心肌梗死诊断具有高度提示性,但老年人或糖尿病患者可能表现不典型。

4、心律失常:

发病1小时内超过90%患者会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心室颤动。前壁心肌梗死更易引发快速性心律失常,下壁梗死则多见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部分患者仅表现为突发晕厥或意识丧失,需心电图检查确诊。

5、低血压休克:

大面积心肌梗死患者可迅速出现血压下降、皮肤湿冷、尿量减少等休克表现,提示左心室泵功能严重受损。这种心源性休克死亡率极高,常需要紧急血管再通治疗。部分老年患者可能以休克为首发症状,胸痛反而不明显。

心肌梗死发作后应立即停止任何活动,保持静卧体位,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等待救援时可尝试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但禁止自行服用阿司匹林以防误诊。日常需控制血压血糖,戒烟限酒,避免剧烈情绪波动。建议冠心病高危人群随身携带急救卡片,记录个人用药史和过敏史。恢复期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的心脏康复训练,每周保持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饮食遵循低盐低脂原则,多摄入深海鱼类和新鲜蔬果。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热门标签

残胃炎 褐黄病 红眼病 瘙痒症 皮肤炭疽 气管狭窄 声带白斑 肝肾综合征 斑状副银屑病 急性虹膜睫状体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