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 高血压

肾性高血压肾素偏低的原因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蛋白质偏低怎么回事?

蛋白质偏低可能由营养不良、消化吸收障碍、肝脏疾病、肾脏疾病、慢性炎症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治疗原发病等方式改善。

1、营养不良

长期饮食不均衡或热量摄入不足会导致蛋白质缺乏,常见于严格素食者、节食人群或经济条件受限者。日常需增加鸡蛋、鱼肉、豆制品等优质蛋白摄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蛋白粉补充剂。伴随体重下降、肌肉萎缩等症状时需警惕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2、消化吸收障碍

慢性胃炎、乳糜泻等疾病影响蛋白质分解吸收,胰腺功能不全患者可能出现胰蛋白酶分泌不足。建议采用低脂易消化的烹调方式,少量多餐。若确诊乳糜泻需严格无麸质饮食,胰腺功能不全者需补充胰酶制剂。

3、肝脏疾病

肝硬化等肝脏病变会降低白蛋白合成能力,患者常出现下肢水肿、腹水。治疗需限制钠盐摄入,适当补充支链氨基酸,必要时输注人血白蛋白。避免饮酒及肝毒性药物,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

4、肾脏疾病

肾病综合征导致大量蛋白尿丢失,慢性肾衰竭患者蛋白质代谢异常。需控制每日蛋白摄入量在每公斤体重0.6-0.8克,优先选择鱼类、蛋清等生物价高的蛋白质。合并高血压者应限制盐分,水肿患者需记录出入量。

5、慢性炎症

结核病、类风湿关节炎等消耗性疾病加速蛋白质分解。在控制感染和炎症基础上,需增加20%以上的蛋白质摄入。选择富含亮氨酸的乳清蛋白有助于抑制肌肉分解,同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改善代谢。

蛋白质偏低者应每日保证1.2-1.5克每公斤体重的蛋白质摄入,分4-5餐均匀分配。优先选择蒸煮炖等低温烹调方式,避免油炸破坏氨基酸。合并基础疾病者需定期复查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敏感指标,运动康复时注意循序渐进防止肌肉损伤。老年患者可适当增加乳制品摄入预防少肌症。

张伟

主任医师 上饶市人民医院 全科

甲亢ft4偏低怎么回事?

甲亢FT4偏低可能与垂体功能减退、药物影响、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等因素有关。

垂体功能减退可能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进而影响甲状腺激素合成,表现为FT4偏低。药物影响常见于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抗甲状腺药物,可能干扰甲状腺功能检测结果或抑制激素分泌。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属于遗传性疾病,患者外周组织对甲状腺激素敏感性降低,反馈性引起FT4水平下降。上述情况通常伴随乏力、畏寒、体重增加等症状。

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制定方案。垂体功能减退可遵医嘱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甲状腺片等替代治疗。药物影响需评估用药必要性并调整剂量。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需结合个体情况选择甲状腺素制剂或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治疗。日常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均衡饮食。

袁晓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血小板压积0.14偏低怎么回事?

血小板压积0.14偏低可能与营养缺乏、骨髓造血功能异常、药物影响等因素有关。

血小板压积偏低常见于长期铁、维生素B12或叶酸摄入不足,导致造血原料缺乏。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会直接影响血小板生成。部分抗肿瘤药物、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也可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表现为血小板压积下降。这类情况通常伴随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出血倾向症状,需通过血常规、骨髓穿刺等检查明确病因。

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等富含铁和叶酸的食物,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出血。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血压偏低是怎么回事?

血压偏低可能由生理性脱水、体位性低血压、药物副作用、贫血、心力衰竭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1、生理性脱水

高温环境或剧烈运动后大量出汗未及时补水,导致血容量不足。表现为口渴、乏力,测量血压时收缩压低于90毫米汞柱。建议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

2、体位性低血压

从卧位快速起身时出现头晕目眩,血压下降超过20毫米汞柱。常见于老年人或长期卧床患者。起床时应遵循"三个30秒"原则:醒后静卧30秒,坐起30秒,双腿下垂30秒后再站立。

3、药物副作用

部分降压药如盐酸特拉唑嗪片、硝苯地平控释片可能引起血压过度降低。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片导致电解质紊乱时也会诱发低血压。出现心悸、视物模糊等不适时应及时复诊调整用药方案。

4、贫血

血红蛋白低于110克/升时血液携氧能力下降,机体代偿性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可能伴随面色苍白、活动后气促。需完善血常规检查,缺铁性贫血可服用琥珀酸亚铁片,同时增加动物肝脏、菠菜等富铁食物摄入。

5、心力衰竭

心肌收缩力减弱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病患者。典型表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双下肢水肿。需使用地高辛片等强心药物,限制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监测体重变化。

日常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突然改变体位。饮食可适当增加钠盐摄入,每日饮用淡盐水200-300毫升。适度进行游泳、快走等有氧运动增强血管调节功能,运动前后注意监测血压变化。若频繁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等症状,或血压持续低于90/60毫米汞柱,应及时到心血管内科就诊。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高压偏低有什么危害?

高压偏低可能引发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器官供血不足。低压偏低主要与血容量不足、心脏功能异常、内分泌失调、药物副作用、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

1、血容量不足

大量出汗、腹泻或饮水过少可能导致体液流失,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患者可能出现口渴、皮肤弹性下降等脱水表现。建议及时补充含电解质的液体,必要时需静脉补液治疗。

2、心脏功能异常

心肌收缩力减弱会影响心脏泵血功能,常见于心肌炎、心力衰竭等疾病。这类患者可能伴有胸闷、活动后气促等症状,需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明确诊断。治疗需针对原发心脏疾病。

3、内分泌失调

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可能导致激素分泌异常。患者常有畏寒、体重增加等代谢减缓表现。需检测甲状腺激素、皮质醇等指标,确诊后需进行激素替代治疗。

4、药物副作用

过量使用降压药、利尿剂等可能使血压过度降低。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压变化,出现明显低血压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老年人对药物敏感性较高需特别注意。

5、营养不良

长期蛋白质或维生素B12缺乏可能影响造血功能,导致贫血性低血压。这类患者常见面色苍白、指甲脆薄等体征。需改善膳食结构,必要时补充铁剂、维生素等营养素。

日常应注意避免突然改变体位,起床时应先坐起休息片刻再站立。饮食可适当增加含盐量,但高血压患者需谨慎。规律进行散步、太极拳等温和运动有助于改善循环功能。若频繁出现眼前发黑、晕厥等症状,或血压持续低于90/60mmHg,应及时到心血管内科就诊排查病因。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病理科

热门标签

中毒 散光 肌阵挛 绦虫病 人格障碍 食管息肉 肝母细胞瘤 急性肝衰竭 呼吸性酸中毒 脱发性毛囊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