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的特定穴主要有五腧穴、原穴、络穴、郄穴、背俞穴等。这些穴位在经络系统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推拿刺激可调节气血运行、平衡阴阳,常用于治疗脏腑疾病和经络病症。
一、五腧穴五腧穴指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分布的井、荥、输、经、合五类穴位。井穴位于指趾末端,主治神志病和发热;荥穴多在掌指关节附近,擅长清热泻火;输穴常见于腕踝关节处,适用于关节疼痛和脾胃病;经穴多在小腿前臂部,能调理咳嗽气喘;合穴集中于肘膝关节附近,对胃肠疾病效果显著。临床推拿时根据病症发展阶段选择对应腧穴。
二、原穴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穴位,十二经脉各有一个原穴,多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推拿原穴能直接调节对应脏腑功能,如太渊穴补益肺气、太白穴健脾和胃、太冲穴疏肝解郁。原穴对慢性虚损性疾病效果突出,常与背俞穴配合使用形成前后配穴法。
三、络穴络穴是络脉从经脉分出处的穴位,十五络穴可沟通表里两经。推拿络穴能治疗相表里经脉的病症,如列缺穴联络肺与大肠经,可同时缓解咳嗽和便秘;公孙穴沟通脾经与胃经,能改善消化不良。急性病症多取络穴,配合原穴可增强疗效。
四、郄穴郄穴是各经气血深聚之处,十二经脉和阴阳维跷脉共有十六郄穴,多位于四肢肘膝以下。推拿郄穴擅长治疗急性疼痛和出血性疾病,如孔最穴止肺系咯血、温溜穴缓解肠鸣腹痛。郄穴按压时需采用较强刺激手法,配合患者深呼吸效果更佳。
五、背俞穴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特定穴,均位于膀胱经第一侧线。推拿背俞穴能直接调节对应脏腑功能,如肺俞穴改善呼吸系统疾病、肝俞穴疏解情志不畅。操作时可采用掌揉法或拇指点按法,配合局部拔罐可增强活血化瘀效果。
中医推拿特定穴的应用需遵循辨证论治原则,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配伍组穴。操作前后应注意保暖避风,推拿力度以得气为度,避免暴力手法。慢性病患者可每日进行穴位自我按摩,配合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急性发作或不明原因疼痛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诊断。
小孩发烧可以推拿合谷穴、大椎穴、天河水等穴位。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处,推拿该穴位有助于解表退热。大椎穴在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推拿该穴位能清热解表。天河水位于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推拿该穴位可清热凉血。推拿时手法应轻柔,以拇指指腹或食指、中指指腹进行推揉,每个穴位推拿1-3分钟,力度以小孩能耐受为宜。推拿过程中注意观察小孩反应,如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推拿后适当补充温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受凉。
小孩发烧期间应多休息,饮食清淡易消化,必要时及时就医。
小儿肠炎发热可通过推拿天枢穴、清大肠经、退六腑等手法辅助缓解症状。
小儿肠炎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常伴随发热、腹泻、腹痛等症状。推拿天枢穴能调节胃肠功能,缓解腹胀腹痛,操作时用拇指指腹顺时针按揉脐旁两寸处。清大肠经可帮助排出肠内湿热,从食指桡侧缘向指尖方向直推。退六腑有清热作用,沿前臂尺侧从肘横纹向腕横纹直推。推拿时手法需轻柔,每次操作5-10分钟,每日1-2次。需注意推拿仅作为辅助手段,不能替代药物治疗。
发热期间应保持清淡饮食,适当补充水分,若持续高热或精神萎靡需及时就医。
宝宝拉肚子时推拿有一定辅助作用,可尝试摩腹、揉脐、推上七节骨三种手法。
摩腹是以手掌根部顺时针轻柔按摩宝宝腹部,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缓解积食或受凉引起的腹泻。揉脐需用食指指腹在肚脐周围做环形揉动,能调节肠道功能,改善消化不良导致的排便异常。推上七节骨是从尾骨端向腰部方向直线推按,对脾虚型腹泻有调理效果。操作时需保持室温适宜,使用婴儿润肤油减少摩擦,每日重复进行1-2次,单次不超过5分钟。
推拿期间应观察宝宝反应,若出现哭闹加剧、皮肤发红或腹泻加重须立即停止。母乳喂养母亲需避免进食生冷油腻食物,奶粉喂养可暂时稀释浓度。腹泻超过3天或伴有发热、呕吐、血便时须及时就医。
宝宝咳嗽可通过推拿按摩缓解症状,常用手法包括清肺经、揉膻中、推天河水等。
清肺经位于无名指面,从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有助于宣肺止咳。揉膻中需用拇指指腹在胸骨正中两乳头连线中点处顺时针按揉,能宽胸理气。推天河水则从前臂内侧正中腕横纹向肘横纹直推,可清热解表。操作时力度要轻柔均匀,每次每穴操作1-3分钟,每日1-2次。风寒咳嗽可加推三关穴,风热咳嗽可加退六腑。推拿时注意保持环境温暖,使用按摩油减少皮肤摩擦。
推拿后适当喂温水,避免冷风直吹,若咳嗽加重或出现发热应及时就医。
曲骨穴可以辅助治疗前列腺炎,同时可配合按摩中极穴、关元穴等穴位改善症状。前列腺炎可能与细菌感染、久坐不动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尿频、会阴部胀痛等症状。
曲骨穴位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按摩该穴位有助于缓解前列腺炎引起的排尿不适。中极穴在下腹部正中线脐下4寸,适度按压可改善尿频尿急。关元穴在脐下3寸,长期按摩能增强膀胱功能。按摩时用拇指指腹以适中力度顺时针揉按,每次持续5-10分钟,每日重复进行。穴位刺激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但需配合药物治疗才能达到更好效果。
日常应避免长时间骑车或久坐,适当进行提肛运动,饮食上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若症状持续加重,建议及时到泌尿外科就诊。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