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 心肌炎

心肌炎能不能治愈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容易与风湿性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等疾病混淆。

风湿性心肌炎通常伴随链球菌感染史,可能出现关节疼痛、环形红斑等症状,心脏听诊可闻及杂音。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多有出生后即存在的心脏杂音,生长发育迟缓,通过心脏超声可明确诊断。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多见于婴幼儿,表现为心力衰竭症状,心脏扩大明显,X线检查可见特征性改变。

日常需注意观察患儿有无气促、乏力、面色苍白等表现,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排查。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心肌炎指数是多少??

心肌炎指数通常指心肌酶谱检测值,包括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或I等指标,具体数值范围需结合实验室标准判断。心肌炎可能由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等因素引起,需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等进一步确诊。

不同医疗机构对心肌酶谱正常值范围的设定存在差异,但普遍参考标准为: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测定通常为0-25 U/L,质量法检测小于5 ng/ml;肌钙蛋白T小于0.1 ng/ml或肌钙蛋白I小于0.04 ng/ml视为正常。当CK-MB超过正常值2倍以上,或肌钙蛋白持续升高时需警惕心肌损伤。部分实验室采用高敏肌钙蛋白检测,其参考值可能低至0.01-0.03 ng/ml。除心肌酶外,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超过10 mg/L、血沉加快等也可能提示心肌炎活动期。剧烈运动、肾功能不全等情况可能导致假阳性,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确诊心肌炎需完善多项检查,包括24小时动态心电图捕捉心律失常、心脏核磁共振评估心肌水肿及纤维化程度。急性期应严格卧床休息,避免加重心脏负荷。恢复期可逐步进行心肺功能康复训练,但需监测心率血压变化。日常需预防呼吸道感染,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若出现胸闷气短加重、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心内科就诊。长期随访中建议每3-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评估心功能,避免饮酒和过度劳累。

郝盼盼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心肌炎严重后会导致下肢水肿吗?

心肌炎严重后可能导致下肢水肿。心肌炎是心肌的炎症性疾病,严重时可影响心脏泵血功能,导致体循环淤血,从而引发下肢水肿。

心肌炎患者若病情较重,心肌收缩功能明显下降,心脏无法有效将血液泵出,血液会在体循环中淤积。静脉回流受阻后,静脉压力升高,液体从血管内渗出到组织间隙,形成水肿。下肢由于重力作用,水肿表现更为明显。这类水肿通常呈对称性,按压后可出现凹陷,还可能伴随乏力、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

部分轻度心肌炎患者可能不会出现下肢水肿。这类患者心肌损伤较轻,心脏功能代偿良好,能够维持正常血液循环。但若未及时治疗,病情可能逐渐进展,后期仍有可能出现水肿等心力衰竭表现。某些特殊类型心肌炎如巨细胞心肌炎,病情进展迅速,可能在短期内就出现严重心力衰竭和水肿。

心肌炎患者出现下肢水肿时,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心脏功能状态。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血液检查等评估病情。治疗上需针对心肌炎本身进行抗病毒、免疫调节等治疗,同时控制心力衰竭症状。患者应注意休息,限制钠盐摄入,避免加重心脏负担。遵医嘱使用利尿剂可帮助减轻水肿,但需监测电解质平衡。心肌炎恢复期仍要定期随访,观察心脏功能恢复情况。

郝盼盼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心肌炎疼痛位置是哪里?

心肌炎疼痛通常出现在心前区或胸骨后,可能伴随左肩、左臂或背部放射痛。心肌炎引起的疼痛主要有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心前区钝痛、左肩部牵涉痛、上腹部不适感、颈部紧缩感等表现。

1、胸骨后压榨性疼痛

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是心肌炎典型症状,疼痛呈持续性或阵发性,可能伴随胸闷气促。这种疼痛与心肌缺血缺氧有关,常见于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患者可遵医嘱使用辅酶Q10片、维生素C注射液、三磷酸腺苷二钠片等药物改善心肌代谢。出现持续胸痛需立即就医排除急性心肌梗死。

2、心前区钝痛

心前区钝痛多位于左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侧,疼痛性质多为隐痛或闷痛,深呼吸时可能加重。这种疼痛与心肌炎症反应导致的心包刺激有关,常见于细菌性心肌炎早期。建议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可配合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检查明确诊断。

3、左肩部牵涉痛

左肩部牵涉痛属于内脏牵涉痛范畴,因心脏传入神经与肩部皮肤传入神经在脊髓同一节段汇聚所致。疼痛特点为阵发性酸胀感,与体位变化无关。该症状容易误诊为肩周炎,需通过心脏超声鉴别。急性期可短期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症状。

4、上腹部不适感

部分心肌炎患者表现为上腹部胀闷或灼热感,易与胃炎混淆。这种疼痛与心脏下壁炎症刺激膈神经有关,可能伴随恶心呕吐。儿童患者更易出现此类非典型症状,家长需警惕不明原因腹痛。确诊需结合肌钙蛋白检测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

5、颈部紧缩感

颈部紧缩感多表现为喉部压迫感或领口束缚感,是心肌炎引起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疼痛可向耳后及下颌放射,易被误认为咽喉炎。建议避免高领衣物压迫,可遵医嘱使用盐酸曲美他嗪片改善心肌能量代谢。持续症状需进行冠状动脉CT检查。

心肌炎患者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盐摄入控制在3-5克,避免腌制食品。急性期需绝对卧床2-4周,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有氧运动,心率控制在静息状态20次以内。注意监测晨起静息心率,若连续3天超过100次/分应及时复诊。冬季注意保暖防寒,预防呼吸道感染诱发病情加重。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和BNP指标,避免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

郝盼盼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心肌炎嗜睡是怎么回事?

心肌炎嗜睡可能由病毒感染、免疫反应异常、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卧床休息、营养支持、抗病毒治疗、纠正电解质紊乱、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等方式治疗。

1、病毒感染

柯萨奇病毒或流感病毒等病原体侵袭心肌细胞后,会引发炎症反应并释放炎性介质。这些物质可能通过血脑屏障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导致嗜睡症状。患者可能同时出现低热、肌肉酸痛等病毒感染表现。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颗粒、阿昔洛韦片等抗病毒药物,并配合卧床休息。

2、免疫反应异常

机体对病原体产生过度免疫应答时,大量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会损伤心肌并影响脑功能。这种情况常见于急性期患者,可能伴随心律失常或胸闷症状。临床可能采用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调节免疫,必要时使用甲泼尼龙片控制炎症反应。

3、心肌缺血

炎症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时,心输出量减少会造成脑部供血不足。患者除嗜睡外可能出现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缺氧症状。需通过心电图和心肌酶谱评估缺血程度,可遵医嘱使用辅酶Q10胶囊改善心肌代谢,严重者需吸氧治疗。

4、电解质紊乱

心肌炎患者常因食欲减退或利尿治疗出现低钾血症。血钾浓度低于3.5mmol/L时会影响神经肌肉兴奋性,表现为乏力嗜睡。可通过氯化钾缓释片补充电解质,同时监测血钾、血钠水平,每日饮水量建议控制在1500-2000毫升。

5、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炎症累及心脏自主神经丛时,可能引起昼夜节律紊乱。患者夜间易惊醒而白天昏沉,这种嗜睡具有波动性特征。可尝试谷维素片调节植物神经功能,保持规律作息,午休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

心肌炎恢复期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适量食用香蕉、菠菜等富钾食物有助于维持电解质平衡。避免剧烈运动但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活动,每周3-5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若嗜睡持续加重或出现意识模糊,需立即复查心肌酶和心脏超声。

郝盼盼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热门标签

多肌炎 肥胖症 荨麻疹 胃穿孔 膀胱结石 哺乳疾病 肠功能紊乱 骶髂关节结核 食管失弛缓症 输卵管卵巢脓肿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