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产后可通过调整姿势、加强核心肌群训练、控制体重、避免久坐久站、科学补钙等方式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产后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能与妊娠期韧带松弛、腰部负荷增加、激素水平变化、肌肉力量不足、哺乳姿势不当等因素有关。
1、调整姿势哺乳时选择有靠背的椅子,腰部垫软枕保持生理曲度。抱婴儿时避免单侧用力,可交替使用腰凳或哺乳枕分担重量。换尿布时保持髋膝关节屈曲下蹲,减少弯腰动作。日常避免跷二郎腿、葛优躺等不良体态,坐立时保持耳肩髋在同一直线上。
2、核心肌群训练产后6周经医生评估后,可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激活腹横肌。逐步增加平板支撑、臀桥等静态训练,每组维持15-30秒。恢复期避免卷腹、仰卧起坐等屈曲脊柱的动作。游泳、普拉提等低冲击运动有助于增强多裂肌和竖脊肌的协同性。
3、控制体重孕期体重增长控制在11-16公斤范围内,产后通过饮食调节逐步恢复孕前体重。减少高糖高脂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促进肠道蠕动。哺乳期每日热量摄入可比非孕期增加500大卡,但需保证优质蛋白和钙质的足量补充。
4、避免久坐久站每坐立30分钟起身活动,做腰部后伸动作缓解压力。站立时可在脚下交替垫10厘米高矮凳,减少腰椎负荷。使用婴儿背带时应将重量均匀分布在双肩和髋部,连续使用不超过2小时。家务劳动时采用弓箭步姿势替代弯腰动作。
5、科学补钙哺乳期每日钙需求量为1000-1200毫克,除牛奶外可食用奶酪、豆腐干等高钙食物。同时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每日晒太阳20-30分钟。出现夜间小腿抽筋等低钙症状时,可遵医嘱使用碳酸钙D3片或乳酸钙口服液等制剂。
产后恢复期应穿戴具有支撑功能的腰围,但每日佩戴不超过4小时以防肌肉萎缩。床垫选择中等硬度,侧卧时在双腿间夹枕头保持脊柱中立位。若出现持续腰痛伴下肢放射痛、麻木等症状,需及时进行腰椎MRI检查排除椎间盘突出。日常生活中注意腰部保暖,避免直接吹冷风或突然扭转腰部,抱婴儿时可借助婴儿车等工具减少腰部负重。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