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的传染期通常为出疹前1-2天至所有疱疹结痂干燥,一般持续7-10天。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患者在出疹前1-2天即具有传染性,此时病毒可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疱疹出现后,疱液中含有大量病毒,接触疱液或被疱液污染的物体也可能导致感染。所有疱疹结痂干燥后,传染性才会消失。水痘患者应避免与未接种疫苗或未患过水痘的人密切接触,尤其是孕妇、婴幼儿和免疫力低下者。
患者需居家隔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抓挠疱疹以防继发感染。使用过的衣物、毛巾等物品应单独清洗消毒。接触患者后应及时洗手,必要时可接种水痘疫苗进行紧急预防。
水痘患者应多休息,多饮水,饮食清淡易消化,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接种水痘疫苗前需确认无发热、免疫缺陷等禁忌症,接种后需观察半小时有无过敏反应,避免抓挠注射部位。水痘疫苗主要用于预防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低热等轻微反应,通常2-3天自行缓解。
一、接种前禁忌对疫苗成分过敏者禁止接种,包括明胶、新霉素等辅料过敏史。急性发热性疾病患者应暂缓接种,体温超过37.3℃时需推迟至康复后。免疫功能低下者如白血病、艾滋病患者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不宜接种。孕妇应避免接种活疫苗,接种后3个月内应避孕。
二、接种后护理注射部位保持清洁干燥24小时,避免摩擦或沾水。出现局部硬结可冷敷处理,无需特殊用药。接种后48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减少手臂大幅度活动。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若接种处出现化脓需及时就医。
三、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注射部位疼痛、红斑,发生率约20%。部分儿童可能出现38℃以下低热,通常24小时内消退。罕见全身性皮疹需与自然感染鉴别。过敏性休克发生率极低但需警惕,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出现高热超过39℃或持续哭闹应就医。
四、接种程序12月龄至12岁儿童接种1剂即可,13岁以上需间隔4-8周接种2剂。与麻腮风疫苗联合接种时需分不同部位注射。暴露后3-5天内接种可提供保护。免疫功能正常者接种后抗体阳转率达90%以上,保护期可持续10年以上。
五、特殊人群哺乳期女性接种不影响母乳喂养。HIV感染儿童CD4计数正常者可考虑接种。接受输血或免疫球蛋白者需间隔3-11个月接种。家庭中有孕妇或免疫缺陷者,接种者应避免接触其分泌物。既往有水痘病史者无须接种。
接种后两周内避免使用水杨酸类药物。保持接种卡妥善记录接种时间与批号。流行季节前接种效果更佳,秋季是理想接种时段。日常注意勤洗手、多通风等基础防护措施。若接触水痘患者且未接种疫苗,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特异性免疫球蛋白进行暴露后预防。
水痘传染性最强的时期是出疹前1-2天至疱疹完全结痂前。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患者在出疹前1-2天已具有传染性,此时病毒通过呼吸道分泌物排出。随着疱疹出现,疱液中含有大量病毒,传染性达到高峰。直至所有疱疹干燥结痂,传染性才会消失,这一过程通常需要5-7天。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排毒时间更长。
水痘患者应隔离至全部疱疹结痂,避免接触孕妇、婴幼儿等易感人群。保持室内通风,患者衣物需单独清洗消毒。易感者可接种水痘疫苗预防感染。
生水痘一般需要隔离至所有疱疹结痂干燥,通常需要7-10天才能去上学。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强,需严格隔离。
水痘的传染期从出疹前1-2天持续至所有疱疹结痂干燥。疱疹初期为红色斑疹,迅速发展为丘疹、疱疹,疱疹液开始清亮,后逐渐混浊,最后结痂脱落。疱疹结痂干燥后不再具有传染性,此时可以解除隔离。多数儿童在发病后7-10天可达到这一标准。
部分免疫功能低下或病情严重的患者,疱疹结痂时间可能延长至14天或更久。这类患者需根据医生评估确定解除隔离时间。水痘患者应避免接触孕妇、新生儿及免疫功能低下者,这些人群感染后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
水痘患者隔离期间应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疱疹导致继发感染。穿着宽松棉质衣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饮水,适当补充维生素。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如出现高热不退、疱疹化脓、精神萎靡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学校应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做好教室消毒通风工作。
水痘可通过接种疫苗、避免接触患者、保持个人卫生等方式预防。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高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建议儿童在12-15月龄接种第一剂,4-6岁接种第二剂。未接种疫苗的成人和青少年也可补种。避免与水痘患者密切接触,尤其是患者出疹前1-2天至所有疱疹结痂期间传染性最强。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不共用毛巾等物品,室内定期通风。患者使用过的物品需消毒处理,衣物单独清洗。学校或托幼机构出现水痘病例时,应及时隔离患者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日常注意均衡饮食、适度运动以增强免疫力,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隔离。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