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 偏头痛

一阵阵的偏头痛跟针刺的一样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左脑痛一阵阵的抽痛怎么办?

左脑阵发性抽痛可能由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神经血管压迫、颈椎病变或颅内病变引起,可通过药物缓解、物理治疗、调整生活方式、颈椎康复及专科诊疗等方式改善。

1、偏头痛:

偏头痛是左脑抽痛的常见原因,多与三叉神经血管系统异常激活有关。典型表现为单侧搏动性疼痛,可能伴随畏光、恶心。急性期可选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抗炎药,预防性治疗可考虑普萘洛尔或氟桂利嗪。避免巧克力、红酒等诱因,保持规律睡眠有助减少发作。

2、紧张性头痛:

长期精神压力导致头颈部肌肉持续性收缩,引发双侧紧箍样疼痛,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单侧抽痛。热敷肩颈部、进行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可缓解症状,严重时可短期使用阿米替林等调节神经敏感性的药物。建议每日进行15分钟冥想或深呼吸练习。

3、神经血管压迫:

枕大神经或耳颞神经受血管压迫时,可能引起阵发性电击样疼痛。这类疼痛常因转头、咀嚼等动作诱发,磁共振神经成像可明确诊断。微血管减压术是根治方法,保守治疗可采用卡马西平等神经调节药物配合局部神经阻滞。

4、颈椎病变:

颈椎间盘突出或小关节紊乱可能刺激枕神经,引发后脑勺至太阳穴区域的放射性抽痛。颈椎牵引配合低频脉冲电疗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日常需避免长时间低头,睡眠时使用颈椎支撑枕。急性期可短期服用乙哌立松缓解肌肉痉挛。

5、颅内病变:

脑动脉瘤、肿瘤或血管畸形等占位性病变可能导致进行性加重的头痛,需通过CT或MRI排除。若伴随呕吐、视物模糊或肢体无力等警示症状,应立即就诊神经外科。治疗方案取决于具体病因,可能需手术干预或放射治疗。

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有助于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建议选择游泳、瑜伽等低冲击运动,避免剧烈头部晃动。饮食注意补充镁元素如坚果、深绿色蔬菜,限制咖啡因摄入。记录头痛日记有助于识别诱因,疼痛持续超过72小时或频率增加时需及时就医排查继发性病因。睡眠时保持环境黑暗安静,使用高度适宜的枕头维持颈椎自然曲度。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病理科

颈椎病为什么会引起偏头痛?

颈椎病引起偏头痛主要与神经压迫、肌肉紧张、血管痉挛、炎症反应及颈椎结构异常有关。

1、神经压迫:

颈椎间盘突出或骨赘增生可能压迫颈神经根,尤其是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这些神经支配头皮感觉,受压后会产生放射性疼痛,表现为后枕部向头顶及太阳穴区域的偏头痛样疼痛。临床可通过颈椎磁共振明确压迫位置,治疗需结合牵引或神经阻滞。

2、肌肉紧张:

长期颈椎姿势不良导致颈肩部肌肉持续性收缩,引发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紧张的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可刺激周围神经末梢,疼痛通过三叉神经颈髓复合体传导至头部。热敷配合低频脉冲电刺激能有效缓解肌肉痉挛。

3、血管痉挛:

颈椎病变刺激椎动脉周围交感神经丛,引起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这种血管源性头痛常伴随眩晕、视物模糊,可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估血流速度,钙离子拮抗剂能改善血管痉挛状态。

4、炎症反应:

颈椎退变过程中释放的炎性介质如前列腺素、白介素-6等,会降低疼痛阈值并刺激周围神经。这类头痛多呈持续性胀痛,非甾体抗炎药可抑制炎症反应,但需注意胃肠道副作用。

5、结构异常:

寰枢关节半脱位或颈椎曲度反弓可能直接牵拉硬脑膜,通过脑膜神经反射引发头痛。此类情况需通过颈椎动态X光片评估稳定性,严重者需颈托固定或手术矫正。

日常应避免长时间低头,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枕头保持颈椎中立位。建议进行颈椎米字操锻炼,每天3组每组8次,动作需缓慢到位。饮食可增加富含镁元素的食物如深绿色蔬菜、坚果,有助于舒缓神经肌肉紧张。若头痛伴随上肢麻木或行走不稳,需立即就诊排除脊髓压迫等严重并发症。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顽固性偏头痛应该怎么治疗?

顽固性偏头痛可通过药物治疗、神经阻滞、物理治疗、心理干预和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治疗。顽固性偏头痛通常由血管异常收缩、三叉神经敏感、激素波动、精神压力和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药物治疗:

顽固性偏头痛急性期可使用曲普坦类药物如舒马普坦、佐米曲普坦缓解疼痛,预防性用药包括普萘洛尔、托吡酯等。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长期过量服用止痛药导致药物性头痛。

2、神经阻滞:

枕大神经阻滞或星状神经节阻滞可阻断疼痛传导,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例。该方法通过局部注射麻醉药物实现,需由专业疼痛科医生操作,可能出现短暂头晕等副作用。

3、物理治疗:

经颅磁刺激和经皮电神经刺激通过调节大脑皮层兴奋性缓解疼痛。这类非侵入性治疗适合不耐受药物者,需连续治疗10-15次,配合放松训练效果更佳。

4、心理干预:

认知行为疗法能改善疼痛应对方式,生物反馈训练帮助控制自主神经反应。长期焦虑抑郁会加重偏头痛发作频率,心理治疗可降低发作强度30%-50%。

5、生活方式调整:

建立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限制奶酪、红酒等诱发食物摄入。每日30分钟有氧运动促进内啡肽分泌,配合冥想练习可减少发作次数。

顽固性偏头痛患者需建立头痛日记记录诱因,发作时保持安静环境冷敷额部。建议每日补充400毫克镁剂和100毫克核黄素,避免强光噪音刺激。长期未缓解或出现视力改变、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诊排除器质性疾病。饮食选择全谷物、深色蔬菜等抗炎食物,限制加工食品摄入,保持每周3次以上中等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血管功能。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微创手术真能治好偏头痛吗?

微创手术对部分顽固性偏头痛患者确实有效,但需严格评估适应症。主要适用于经药物及非手术治疗无效、明确存在神经压迫或血管异常的患者,治疗方式包括枕神经减压术、蝶腭神经节阻滞术等。

1、枕神经减压术:

针对枕大神经或枕小神经受压导致的偏头痛,通过松解周围筋膜或切除压迫组织缓解症状。术前需通过神经阻滞试验确认疗效,术后约60%-80%患者头痛频率显著降低。可能存在局部麻木或切口感染风险。

2、蝶腭神经节阻滞术:

适用于丛集性头痛或单侧面部偏头痛,通过射频消融或球囊压迫阻断疼痛信号传导。该手术需在影像引导下精确定位,短期有效率可达70%,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鼻腔干燥或流泪异常。

3、血管减压术:

对明确存在血管神经交叉压迫的患者,可在显微镜下分离责任血管。常见于三叉神经痛合并偏头痛的情况,术后血管搏动性头痛可缓解,需警惕脑脊液漏或听力下降等并发症。

4、神经刺激器植入:

通过植入电极持续调节枕神经或蝶腭神经活动,适合反复发作的慢性偏头痛。需定期更换电池,初期可能有异物感,约50%患者疼痛程度降低50%以上。

5、适应症筛选:

手术前需完成头颅影像学检查、疼痛日记记录及多学科评估,排除紧张性头痛等其他类型。妊娠期、凝血功能障碍或心理疾病患者不宜手术,术后仍需配合药物预防发作。

微创术后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咖啡因和酒精摄入,每日进行颈肩部放松训练。建议记录头痛触发因素如特定食物、气压变化等,术后3个月内每月复查调整康复方案。营养方面可增加富含镁元素的食物如南瓜籽、菠菜,配合有氧运动改善血管功能。若出现持续发热或剧烈呕吐需立即就医。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微创手术可以治愈偏头痛吗?

偏头痛可通过微创手术缓解症状,但无法完全根治。微创手术干预方式主要有枕神经刺激术、蝶腭神经节阻滞术、血管减压术、神经松解术、卵圆孔未闭封堵术。

1、枕神经刺激术:

通过植入电极持续刺激枕大神经,阻断疼痛信号传导。适用于药物难治性慢性偏头痛患者,术后约60%患者头痛天数减少50%以上。需注意电极移位或感染风险。

2、蝶腭神经节阻滞术:

在影像引导下向蝶腭神经节注射麻醉剂或进行射频消融。可快速终止丛集性头痛发作,对部分偏头痛伴随自主神经症状者有效,效果通常持续3-6个月需重复治疗。

3、血管减压术:

针对存在神经血管压迫的患者,通过显微外科技术分离责任血管。尤其适用于伴随三叉神经痛或明确血管压迫影像学证据者,术后约45%患者发作频率显著降低。

4、神经松解术:

对头皮周围神经卡压点进行松解,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适合伴随头皮触痛或特定神经压痛点的患者,需配合术后神经康复训练维持效果。

5、卵圆孔未闭封堵术:

通过导管介入封堵心脏右向左分流通道,适用于合并卵圆孔未闭的先兆偏头痛患者。国际研究显示约30%患者术后偏头痛完全消失,50%症状明显改善。

微创手术后需建立头痛日记监测发作频率,避免摄入酪胺含量高的食物如奶酪、巧克力。建议每周进行3次有氧运动如游泳或快走,配合正念减压训练。术后3个月内需定期复查调整神经调控参数,若出现持续颈部僵硬或新发视觉症状应及时就诊。保持规律睡眠周期对预防复发尤为重要,可配合镁剂及核黄素等膳食补充剂辅助治疗。

于秀梅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中医院 普通内科

热门标签

高弓足 盲袢综合征 输尿管损伤 类风湿关节炎 马尔堡病毒病 醛固酮缺乏症 输入袢综合征 大脑镰旁脑膜瘤 持久性隆起性红斑 高免疫球蛋白E综合征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