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儿童康复科

哪些原因会引起小儿脑瘫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主要有运动发育迟缓、肌张力异常、姿势反射异常、原始反射持续存在以及喂养困难。这些症状通常在婴儿期逐渐显现,需结合专业评估确诊。

1、运动发育迟缓

患儿可能出现抬头、翻身、坐立等大运动里程碑延迟,如3个月仍不能稳定抬头,6个月无法自主翻身。部分患儿伴随精细动作障碍,如抓握能力弱。此类表现需与正常发育个体差异区分,持续落后建议尽早就诊儿童康复科。

2、肌张力异常

约70%患儿存在肌张力改变,可表现为四肢僵硬痉挛型或肌肉松软弛缓型。检查时可发现被动活动阻力增大或关节过度伸展。部分患儿伴随腱反射亢进,可能与锥体束损伤有关。

3、姿势反射异常

非对称性颈紧张反射等原始反射未按时消失,或出现病理反射如剪刀步态。患儿仰卧时可能呈现角弓反张姿势,俯卧时难以伸展上肢支撑身体。这些异常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对姿势的控制障碍。

4、原始反射持续

正常应消退的握持反射、踏步反射等持续存在超过6个月。部分患儿出现强直性迷路反射,表现为头部位置变化时四肢肌张力突然改变。反射异常常与基底节或小脑损伤相关。

5、喂养困难

吸吮吞咽协调障碍可导致哺乳时间延长、频繁呛咳,可能继发营养不良。部分患儿伴随口腔运动失调,如舌外推、下颌闭合不全。严重者需采用鼻饲喂养,建议家长记录每日摄入量并定期评估生长发育曲线。

家长发现上述任一症状时,应记录具体表现及出现时间,及时至儿童神经内科或康复科就诊。日常可进行被动关节活动训练,避免肌肉挛缩;喂养时采用45度半卧位,少量多次进食。早期干预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制定个体化康复计划,结合运动疗法、水疗等综合干预手段。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小儿脑瘫手术怎么做?

小儿脑瘫手术方式主要有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矫形手术、立体定向脑深部核团毁损术、周围神经选择性部分切断术、颈动脉外膜剥脱术等。手术需根据患儿具体症状、肌张力类型及功能障碍程度综合评估选择。

1、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该手术主要针对痉挛型脑瘫患儿,通过切断部分脊神经后根纤维降低肌张力。手术需在电生理监测下精确定位目标神经,可改善下肢痉挛状态,提高行走能力。术后需配合康复训练巩固效果,可能出现暂时性感觉异常等并发症。

2、矫形手术

适用于关节畸形严重的脑瘫患儿,包括跟腱延长术、肌腱转位术、截骨矫形术等。通过矫正肌肉肌腱挛缩或骨性畸形恢复关节功能位,需在生长发育相对稳定后进行。术后需石膏固定并逐步开展关节活动度训练。

3、立体定向脑深部核团毁损术

通过精准定位破坏丘脑或苍白球等异常兴奋核团,主要用于手足徐动型或混合型脑瘫。可减轻不自主运动但可能影响语言功能,需严格筛选适应证。手术采用微创钻孔方式,术后需密切观察神经功能变化。

4、周围神经选择性部分切断术

针对局部肌群过度痉挛,如闭孔神经部分切断改善髋内收痉挛。手术创伤较小但效果可能随神经再生而减退。需配合肉毒毒素注射等综合治疗,注意避免过度切断导致肌力下降。

5、颈动脉外膜剥脱术

通过改善脑血流灌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适用于合并脑供血不足的患儿。手术需分离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纤维,可能改善部分认知及运动功能。需警惕血管痉挛等风险,术后需监测血压及神经体征。

脑瘫手术需严格评估适应证,多数需在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术后应持续进行运动功能训练、语言训练及作业疗法,配合矫形器使用。家长需定期随访评估功能改善情况,注意营养支持及呼吸道管理。手术仅是综合治疗的一部分,需与神经科、康复科等多学科团队协作制定个性化方案。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小儿脑瘫需要做手术吗?

小儿脑瘫多数情况下不需要手术,少数严重痉挛或畸形患者可能需要手术干预。小儿脑瘫是由非进行性脑损伤引起的运动障碍,治疗以康复训练为主,手术仅针对特定症状如严重关节挛缩、脊柱侧弯等。需结合患儿年龄、功能障碍类型及严重程度综合评估。

对于轻度运动障碍患儿,手术通常不是首选方案。这类患儿通过系统的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康复手段,配合矫形器使用,多数能显著改善运动功能。早期干预尤其重要,婴儿期开始康复训练可最大限度促进神经代偿。药物治疗如巴氯芬可缓解肌张力,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当出现严重肌肉痉挛或骨骼畸形时,可能需考虑手术治疗。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适用于下肢严重痉挛患儿,能降低肌张力改善步态。跟腱延长术可矫正足下垂畸形,髋关节手术能预防脱位。这些手术需在患儿骨骼发育相对稳定后进行,术后仍需持续康复训练维持效果。

小儿脑瘫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团队协作制定个体化方案。家长应定期带孩子到儿科康复科评估,记录运动功能变化。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营养均衡,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预防骨质疏松。避免过度保护患儿,鼓励在安全范围内自主活动。保持规律作息和愉悦情绪对神经发育有积极作用,必要时可寻求心理支持。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小儿脑瘫怎么看出来?

小儿脑瘫可通过运动发育迟缓、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反射异常、伴随症状等表现识别。小儿脑瘫是出生前到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导致的运动障碍综合征,需结合临床评估与影像学检查确诊。

1、运动发育迟缓

患儿抬头、翻身、坐立、爬行等里程碑式动作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正常婴儿3个月可抬头,6个月能独坐,9个月会爬行,若延迟超过3个月需警惕。发育评估量表如GMFM可量化运动功能缺陷程度。

2、肌张力异常

约70%患儿存在肌张力增高或降低。痉挛型表现为下肢内收肌群张力增高,出现剪刀步态;肌张力低下型则肢体松软,关节活动度过大。可通过改良Ashworth量表进行分级评估。

3、姿势异常

特征性姿势包括角弓反张、蛙状肢位、拇指内收等。不自主运动型患儿常有舞蹈样动作或扭转痉挛,共济失调型则表现为站立不稳、步态蹒跚。这些异常姿势在主动运动时更为明显。

4、反射异常

原始反射如握持反射、拥抱反射持续存在超过6个月,或保护性反射如降落伞反射缺失。病理反射如巴宾斯基征阳性提示锥体束受损,需与脊髓病变鉴别。

5、伴随症状

约半数患儿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或视听障碍。部分出现吞咽困难、流涎等延髓麻痹症状,或脊柱侧弯、髋关节脱位等继发畸形。全面评估需包含认知、语言、社交等多维度检查。

发现疑似症状应尽早就诊儿科神经专科,通过头颅MRI、脑电图、遗传代谢筛查明确病因。康复治疗需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多学科协作,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家庭护理需注重营养支持、体位管理和预防挛缩,定期评估调整康复方案。避免盲目采用未经证实的替代疗法,所有治疗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小儿脑瘫手术治疗效果如何?

小儿脑瘫手术治疗效果因个体差异而不同,多数情况下可改善运动功能障碍。手术效果主要与痉挛程度、手术类型、术后康复、年龄因素、并发症控制等因素有关。

1、痉挛程度:

肌张力异常是脑瘫核心症状,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对痉挛型脑瘫效果显著。术前需评估痉挛肌肉分布范围及严重程度,肌张力三级以上且局限于下肢者术后步态改善率可达70%。

2、手术类型:

常见术式包括肌腱延长术、骨矫形术及神经手术三类。跟腱延长术适用于足下垂畸形,术后需配合支具固定;髋关节内收肌切断术能改善剪刀步态,但需警惕过度矫正风险。

3、术后康复:

手术仅解决结构问题,功能恢复依赖系统康复训练。术后2周开始渐进式物理治疗,6个月内进行运动再学习训练效果最佳。未坚持康复者可能出现关节再度挛缩。

4、年龄因素:

3-8岁为最佳手术窗口期,此时神经系统可塑性强。过早手术可能影响骨骼发育,过晚则运动模式已固化。青春期后手术需配合更长时间的康复训练。

5、并发症控制:

术后常见肌力失衡、感觉异常等并发症。多学科团队协作可降低风险,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能减少神经损伤,术后疼痛管理有利于早期开展康复。

术后饮食应保证充足蛋白质摄入促进组织修复,每日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维持骨骼健康。康复期可进行水疗、骑马等趣味性运动训练,家长需学习正确辅助手法避免代偿动作形成。定期随访评估需持续至骨骼发育成熟,每年进行步态分析和关节活动度检测。夜间使用矫形器能预防畸形复发,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儿治疗依从性。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热门标签

白内障 急腹症 盲肠炎 鼻真菌病 单纯疱疹 上颌后缩 男性不育症 假性尖锐湿疣 单纯性牙周炎 颈椎骨质增生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