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外科 > 泌尿外科

膀胱结石的检查方法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膀胱结石患者典型的排尿症状?

膀胱结石患者可通过多饮水、药物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症状。膀胱结石通常由尿路感染、尿路梗阻、代谢异常、饮食习惯不良、长期卧床等原因引起。

1、尿频尿急:膀胱结石刺激膀胱壁,导致尿频尿急。建议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促进结石排出。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和咖啡因饮品,减少膀胱刺激。

2、排尿疼痛:结石摩擦膀胱壁或尿道,引起排尿疼痛。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片400毫克口服,每日3次,缓解疼痛。同时,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尿道刺激。

3、血尿:结石损伤膀胱黏膜,导致血尿。建议患者服用止血药物如氨甲环酸片500毫克口服,每日3次。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促进黏膜修复。

4、排尿中断:结石阻塞尿道,造成排尿中断。可使用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胶囊0.2毫克口服,每日1次,松弛尿道平滑肌。同时,避免长时间憋尿,及时排空膀胱。

5、尿路感染:结石易引发尿路感染,出现发热、寒战等症状。建议患者服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片500毫克口服,每日1次,治疗感染。多食用富含益生菌的酸奶,维持尿道菌群平衡。

膀胱结石患者应注意饮食调理,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限制高钙、高草酸食物的摄入。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促进结石排出。定期复查泌尿系统超声,监测结石情况。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

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膀胱结石如何治疗?

膀胱结石可通过多饮水、药物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经尿道膀胱镜取石术、开放手术等方式治疗。膀胱结石通常由尿路感染、尿路梗阻、代谢异常、饮食不当、长期卧床等原因引起。

1、多饮水:增加每日饮水量有助于稀释尿液,减少结石形成的风险。建议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3000毫升,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和高钙饮品。多饮水还能促进小结石的自然排出。

2、药物治疗:膀胱结石可能与尿路感染、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常用药物包括枸橼酸钾颗粒2克/次,每日3次、碳酸氢钠片0.5克/次,每日3次、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0.2毫克/次,每日1次,这些药物有助于溶解结石和缓解症状。

3、体外冲击波碎石术:适用于直径小于2厘米的膀胱结石。通过体外冲击波将结石击碎,便于自然排出。该技术创伤小、恢复快,但可能需要多次治疗才能完全清除结石。

4、经尿道膀胱镜取石术:适用于直径较大的膀胱结石。通过尿道插入膀胱镜,直接取出或击碎结石。该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但需在麻醉下进行。

5、开放手术:适用于复杂或巨大的膀胱结石,或合并其他泌尿系统疾病的情况。手术方式包括膀胱切开取石术和膀胱部分切除术。开放手术创伤较大,恢复时间较长,但能彻底清除结石。

日常护理中,建议保持均衡饮食,避免高盐、高蛋白、高钙食物,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适度运动如散步、游泳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结石排出。定期复查尿常规和B超,及时发现和处理结石复发。

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膀胱结石有哪些症状?

膀胱结石的症状可能包括排尿疼痛、尿频、尿急、血尿、下腹部不适等。膀胱结石的形成与尿液浓缩、尿路感染、排尿不畅等因素有关,通常需要根据结石的大小和位置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排尿疼痛:膀胱结石在排尿时可能刺激膀胱壁或尿道,导致排尿时出现剧烈疼痛。疼痛可能集中在尿道口或下腹部,严重时可能放射至会阴部或背部。治疗方法包括多喝水促进结石排出,或通过药物缓解疼痛。

2、尿频尿急:膀胱结石刺激膀胱黏膜,可能导致尿频和尿急,患者可能频繁感到尿意,但每次排尿量较少。这种情况通常与结石的大小和位置有关,建议通过增加饮水量和避免憋尿来缓解症状。

3、血尿:结石在膀胱内移动时可能损伤膀胱黏膜,导致血尿。血尿可能表现为尿液呈粉红色或红色,严重时可能伴有血块。治疗方法包括多喝水促进结石排出,必要时可通过膀胱镜取出结石。

4、下腹部不适:膀胱结石可能导致下腹部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疼痛程度因结石大小和位置而异。患者可能感到下腹部沉重或压迫感。建议通过热敷和休息缓解不适,必要时需就医处理。

5、排尿困难:较大的膀胱结石可能堵塞尿道,导致排尿困难,甚至完全无法排尿。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就医,可能需要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或膀胱镜取石术。

膀胱结石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多喝水,保持每日尿量在2000毫升以上,避免高盐、高蛋白饮食,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或慢跑,以促进结石排出。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治疗。

兰军良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膀胱结石能治愈吗?

膀胱结石可通过药物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膀胱镜取石术等方式治愈。膀胱结石通常由尿液浓缩、尿路感染、前列腺增生、代谢异常、长期留置导尿管等原因引起。

1、尿液浓缩:饮水不足或高温环境下大量出汗会导致尿液浓缩,增加结石形成的风险。建议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适量补充含电解质的饮品。

2、尿路感染:细菌感染会改变尿液成分,促进结石形成。治疗尿路感染可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片500毫克每日一次、头孢克肟片200毫克每日两次,同时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憋尿。

3、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增大会压迫尿道,导致尿液滞留,增加结石风险。药物治疗可使用非那雄胺片5毫克每日一次、坦索罗辛缓释胶囊0.2毫克每日一次,必要时考虑手术治疗如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4、代谢异常: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等代谢异常会增加结石形成风险。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钙、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海鲜等,必要时使用药物如别嘌呤醇片100毫克每日一次控制尿酸水平。

5、长期留置导尿管:导尿管会刺激膀胱黏膜,增加结石形成风险。定期更换导尿管,保持导尿管通畅,注意导尿管护理,必要时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膀胱结石患者应注意饮食调节,避免高盐、高蛋白饮食,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的摄入。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促进尿液排出,减少结石形成的风险。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或新发结石。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膀胱结石是什么病?

膀胱结石是一种在膀胱内形成的固体矿物质沉积物,可能由尿液浓缩、尿路感染、排尿障碍、代谢异常、长期导尿等因素引起。膀胱结石可通过多饮水、药物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膀胱镜取石术等方式治疗。

1、尿液浓缩:长时间饮水不足或出汗过多导致尿液浓缩,矿物质结晶沉积形成结石。建议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避免高盐、高蛋白饮食,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

2、尿路感染:细菌感染导致尿液成分改变,促进结石形成。治疗需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肟片、左氧氟沙星片、阿莫西林胶囊等,同时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憋尿。

3、排尿障碍: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等疾病导致尿液滞留,增加结石风险。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如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特拉唑嗪片,或手术治疗如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尿道扩张术。

4、代谢异常: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等代谢疾病易引发结石。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使用降尿酸药物别嘌醇片、苯溴马隆片,或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嘌呤食物摄入。

5、长期导尿:导尿管长期留置刺激膀胱黏膜,导致结石形成。护理需定期更换导尿管,保持局部清洁,必要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膀胱结石患者需注意饮食调节,避免高盐、高蛋白、高嘌呤食物,增加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摄入。适当运动如散步、游泳有助于促进代谢,减少结石形成风险。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超声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结石。

亢晓冬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热门标签

蚕豆病 肺部感染 脑动脉瘤 胎膜早破 口腔尖锐湿疣 出血性脑梗死 精索静脉曲张 脱发性毛囊炎 充血性心力衰竭 发作性嗜睡强食综合征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