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五官科 > 口腔科

换牙顺序和时间是怎样的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兰军良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手足口疹子消退顺序?

手足口病的疹子通常从口腔黏膜开始消退,随后是手掌、足底等部位的皮疹。疹子消退顺序主要与病程进展有关,多数情况下遵循从中心向外周、从上到下的规律。

手足口病的口腔疱疹往往最早出现,也最早消退。口腔黏膜的疱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伴随疼痛感,通常在发病后3-5天开始结痂愈合。此时患儿进食困难的情况会明显改善,体温也逐渐恢复正常。手掌和足底的皮疹消退相对较慢,这些部位的疹子可能持续5-7天,部分患儿会出现脱屑现象。臀部、膝盖等部位的皮疹消退时间介于口腔和手足之间。

少数患儿可能出现不典型的疹子消退顺序,例如手足皮疹先于口腔疱疹消退,或躯干部位的疹子最后消退。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可能出现疹子反复发作、消退延迟的情况。早产儿或合并其他感染的患儿,疹子消退时间可能延长至10天以上。

手足口病患儿在疹子消退期间仍具有传染性,家长需做好隔离措施。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皮疹部位。饮食以温凉流质为主,减少对口腔黏膜的刺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如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等症状需及时就医。疹子完全消退后1-2周可逐渐恢复正常活动。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心脏触诊区位置及顺序?

心脏触诊区主要包括心尖搏动区、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和三尖瓣区,触诊顺序通常从心尖区开始,依次为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区。

1、心尖搏动区

心尖搏动区位于左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侧约1厘米处,是心脏收缩时心尖撞击胸壁形成的搏动点。触诊时患者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检查者用食指和中指指腹轻触该区域,可感知心尖搏动的强度、范围和节律。心尖搏动异常可能提示左心室肥大、心肌病变或心脏位置异常。

2、肺动脉瓣区

肺动脉瓣区在胸骨左缘第二肋间,触诊时患者取仰卧位,检查者用手掌根部轻压该区域。正常状态下该区域无震颤感,若触及震颤可能提示肺动脉瓣狭窄、动脉导管未闭等疾病。触诊需注意与呼吸运动区分,避免误判。

3、主动脉瓣区

主动脉瓣区位于胸骨右缘第二肋间,触诊方法与肺动脉瓣区类似。该区域触及震颤可能提示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触诊时应对比左右两侧搏动差异,主动脉瓣病变常伴随颈动脉异常搏动,需结合其他体征综合判断。

4、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

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在胸骨左缘第三肋间,主要评估主动脉瓣反流产生的异常血流。触诊时用指尖轻触可感知舒张期震颤,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该区域触诊需在患者屏气状态下进行,减少呼吸干扰。

5、三尖瓣区

三尖瓣区位于胸骨下端偏左处,即第四五肋间胸骨左缘。触诊时患者取仰卧位,检查者用手掌轻压该区域。三尖瓣关闭不全时可触及收缩期震颤,右心衰竭患者可能观察到颈静脉怒张与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心脏触诊是心血管系统检查的重要环节,操作时需保持环境温暖,患者体位舒适。触诊前应修剪指甲避免划伤皮肤,手法由轻到重逐步施压。发现异常搏动或震颤时,需结合听诊、心电图等进一步检查。日常注意监测心率变化,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保持低盐饮食,定期进行心血管健康评估。

于秀梅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中医院 普通内科

心脏瓣膜听诊部位及顺序?

心脏瓣膜听诊通常按照主动脉瓣区、肺动脉瓣区、二尖瓣区、三尖瓣区的顺序进行,主要听诊部位包括胸骨右缘第二肋间、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心尖搏动最强点、胸骨左缘第四五肋间。规范的听诊顺序有助于准确识别心脏杂音及瓣膜功能异常。

1、主动脉瓣区

位于胸骨右缘第二肋间,是主动脉瓣听诊的常规位置。该区域可闻及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产生的收缩期喷射性杂音或舒张期叹气样杂音。听诊时需注意杂音强度、传导方向及与呼吸周期的关系,典型主动脉瓣狭窄杂音可向颈部传导。

2、肺动脉瓣区

位于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对应肺动脉瓣听诊区。肺动脉高压时可在此处闻及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肺动脉瓣狭窄患者可出现收缩期喷射性杂音。儿童及青少年在此区域听到生理性杂音较为常见,需结合临床判断。

3、二尖瓣区

即心尖搏动最强点通常位于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是二尖瓣听诊的关键部位。二尖瓣狭窄的特征性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局限于此区域,而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可向左腋下传导。听诊时建议患者取左侧卧位更易捕捉微弱杂音。

4、三尖瓣区

位于胸骨左缘第四五肋间,三尖瓣病变的杂音在此处最清晰。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收缩期杂音可随吸气增强,与二尖瓣杂音鉴别的重要特征。严重三尖瓣反流时可能观察到颈静脉怒张和肝脏搏动等伴随体征。

5、附加听诊区

部分特殊情况需扩展听诊范围,如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胸骨左缘第三肋间有助于发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早期舒张期杂音。某些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还需在背部或锁骨下区域进行补充听诊,以全面评估心脏血流动力学状态。

规范的听诊操作应遵循从心底到心尖、由右至左的系统顺序,每个瓣膜区至少听诊一个完整心动周期。建议在安静环境中使用钟型及膜型听诊器交替检查,配合呼吸变化及体位调整以提高检出率。对于疑似瓣膜病变者,需结合超声心动图等影像学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同时注意监测有无呼吸困难、乏力等心功能代偿表现,日常避免剧烈运动及高盐饮食。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通内科

5岁半换牙会不会发育快?

5岁半换牙属于正常生理现象,通常不会提示发育过快。儿童换牙时间主要受遗传因素、营养状况、口腔发育速度等因素影响,乳牙脱落与恒牙萌出存在个体差异。

多数儿童在6岁左右开始换牙,但5岁半出现门牙松动属于常见情况。乳牙脱落时间与颌骨发育、恒牙胚位置密切相关,提前3-6个月属于正常波动范围。此时应注意观察恒牙萌出方向是否正常,保证每日钙质与维生素D摄入,避免乳牙滞留影响恒牙排列。

少数情况下早于5岁换牙需警惕性早熟可能。若伴随身高增长加速、第二性征提前出现等表现,建议儿科内分泌科就诊评估骨龄。但单纯换牙时间略早而无其他异常时,通常无须特殊干预。

家长可定期检查孩子口腔卫生,使用含氟牙膏预防龋齿,避免过硬食物损伤松动乳牙。如发现恒牙萌出受阻、乳牙滞留超过3个月或异常出血等情况,应及时到儿童口腔科就诊。正常换牙期间保持均衡饮食与适度咀嚼锻炼即可促进颌骨发育。

兰军良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身体各部位减脂顺序?

身体各部位减脂顺序因人而异,通常受遗传、激素水平和运动方式等因素影响。减脂顺序主要有内脏脂肪优先减少、腰腹部脂肪较顽固、四肢脂肪相对容易减少、面部脂肪变化明显、臀部脂肪受雌激素影响较大等特点。

1、内脏脂肪优先减少

内脏脂肪位于腹腔内器官周围,代谢活性较高,在热量摄入不足时会优先被分解供能。通过有氧运动和饮食控制,内脏脂肪往往最先出现减少趋势。内脏脂肪减少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测量腰围是判断内脏脂肪变化的有效方法。

2、腰腹部脂肪较顽固

腰腹部皮下脂肪虽然位于内脏脂肪外层,但减脂过程中消退速度相对较慢。这与该区域肾上腺素受体分布特点有关,α受体抑制脂肪分解作用较强。需要结合高强度间歇训练和抗阻训练才能有效促进腰腹脂肪代谢。长期保持热量缺口是关键。

3、四肢脂肪相对容易减少

手臂和腿部脂肪含有更多β肾上腺素受体,对儿茶酚胺类激素敏感度高,在运动刺激下更容易被动员分解。快走、游泳等下肢主导的运动能有效减少腿部脂肪。但女性大腿内侧和男性上臂后侧脂肪可能较为顽固,需要针对性训练。

4、面部脂肪变化明显

面部脂肪层较薄,轻微体重变化就会显现。减脂初期可能出现面部轮廓改善,但过度减脂会导致面部凹陷。保持适度体脂率有助于维持面部年轻化外观。咀嚼运动和面部按摩对改善局部循环有一定帮助。

5、臀部脂肪受雌激素影响

女性臀部脂肪受雌激素调控明显,在减脂过程中消退较慢。产后和更年期女性臀部脂肪更容易堆积。深蹲、臀桥等力量训练可以改善臀部线条,但完全消除臀部脂肪可能影响生育功能。保持健康体脂范围比局部减脂更重要。

减脂过程中建议采取全身性运动结合局部力量训练的方式,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和2-3次抗阻训练。饮食方面控制总热量摄入,保证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摄入,避免极端节食。不同部位的脂肪减少速度存在个体差异,应关注整体健康指标而非单一部位变化。定期测量体脂率和围度变化,根据身体反馈调整运动方案。保持耐心和持续性才能获得理想的体型改善效果。

黄国栋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预防保健科

热门标签

疟疾 龋齿 脱发 体癣 肠套叠 肛门息肉 病毒性肝炎 风湿性舞蹈病 眶下间隙感染 肺炎球菌性肺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