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外科 > 外科其他 > 心胸外科

儿童肺动脉瓣狭窄介入术复发率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膜性肾病治愈率有多高?

膜性肾病治愈率一般在30%-70%,具体与病理分期、治疗方案及患者个体差异有关。

膜性肾病的治愈率受多种因素影响。早期膜性肾病通过规范治疗,治愈率可达50%-70%,主要表现为蛋白尿逐渐减少或消失,肾功能保持稳定。部分患者对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良好,病情可长期缓解。中晚期患者因肾小球滤过膜损伤较重,治愈率可能降至30%-50%,此时需更积极的免疫调节治疗或靶向药物干预。年龄较轻、无严重并发症、24小时尿蛋白定量较低的患者预后较好。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尿蛋白、血肌酐等指标对评估疗效至关重要。

膜性肾病患者需严格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食盐摄入控制在3-5克,优先选择鸡蛋、鱼肉等易吸收蛋白。避免剧烈运动及感染,注意监测血压和水肿情况。建议每3个月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根据医生指导调整用药方案。若出现尿量减少或水肿加重应及时就医。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浸润性1b期肺腺癌术后治愈率?

浸润性1b期肺腺癌术后5年生存率通常为60%-80%,具体与肿瘤分化程度、基因突变状态等因素相关。

浸润性1b期肺腺癌属于早期肺癌,肿瘤直径在3-4厘米但未突破脏层胸膜,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术后预后主要受病理分级影响,高分化腺癌治愈率可达80%以上,中分化约为60%-70%。存在EGFR/ALK等驱动基因突变者靶向治疗效果显著,可提升生存率。术后需定期复查胸部CT,监测CEA等肿瘤标志物。复发多发生在术后2-3年,常见转移部位包括脑、骨和肾上腺。

建议术后患者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进行有氧运动,严格遵医嘱完成辅助治疗并戒烟。出现持续性咳嗽、骨痛等症状需及时就诊。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肾小球滤过率是指?

肾小球滤过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两侧肾脏生成超滤液的量,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

1、生理功能

肾小球滤过率反映肾脏过滤血液的能力,正常值约为90-120毫升/分钟。该数值会因年龄增长而自然下降,40岁后每十年约降低8-10毫升/分钟。通过测定肌酐清除率或使用公式估算,可间接获得肾小球滤过率数值。

2、检测意义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可能提示肾功能受损,数值低于60毫升/分钟持续3个月可诊断为慢性肾脏病。该指标能比血肌酐更早发现肾功能异常,对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等疾病的早期筛查具有重要价值。

3、影响因素

肾小球滤过率受有效滤过压、滤过膜通透性和滤过面积影响。剧烈运动、高蛋白饮食可能使数值暂时升高,而脱水、心力衰竭则可导致数值降低。妊娠期妇女的肾小球滤过率会生理性增高30-50%。

4、临床分级

根据数值范围将肾功能分为5期:1期大于90为正常或轻度升高,2期60-89为轻度下降,3期30-59为中度下降,4期15-29为重度下降,5期小于15为肾衰竭。不同分期对应不同的临床管理策略。

5、计算方法

常用估算公式包括CKD-EPI和MDRD公式,需结合年龄、性别、种族和血清肌酐值计算。儿童适用Schwartz公式,需额外纳入身高参数。放射性核素标记法可直接测量,但临床多采用估算公式。

定期监测肾小球滤过率有助于早期发现肾脏病变,尤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每年检查。日常需控制血压血糖,避免滥用肾毒性药物,保持适量饮水。若发现数值异常下降,应及时就医完善尿常规、肾脏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肾小球滤过率50严重吗?

肾小球滤过率50属于中度下降,提示肾功能存在明显损害,需要及时就医评估。

肾小球滤过率是评估肾脏功能的核心指标,正常值通常在90以上。当数值降至50时,表明肾脏滤过能力下降约一半,可能伴随血肌酐升高、电解质紊乱等问题。常见原因包括慢性肾炎、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疾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夜尿增多等症状。此时需通过尿常规、肾脏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并严格遵医嘱进行干预。

少数情况下,急性肾损伤或药物性肾损害也可能导致肾小球滤过率短期内降至50,但这类情况往往伴随少尿、水肿等急性症状。若及时解除诱因并规范治疗,部分患者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若长期处于该水平未干预,可能加速进展至肾功能衰竭。

日常需严格控制血压血糖,避免高盐高蛋白饮食,限制肾毒性药物使用。建议每3-6个月复查肾功能指标,由肾内科医生动态调整治疗方案。合并贫血或骨代谢异常时需同步干预,必要时需启动肾脏替代治疗评估。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尿毒症变多,不同地域、人群的发病率差异?

尿毒症发病率在不同地域和人群中存在明显差异,主要与经济发展水平、医疗资源分布、慢性病管理能力等因素相关。尿毒症是慢性肾脏病的终末期表现,主要由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等疾病进展导致。

经济发达地区尿毒症发病率通常较高,这与人口老龄化程度、慢性病患病率上升有关。一线城市医疗资源丰富,疾病筛查率较高,确诊尿毒症的概率相对增加。同时高盐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在城市化进程中更为普遍,这些因素都会加速肾脏损伤。经济欠发达地区虽然整体发病率较低,但患者往往因医疗条件限制无法早期发现肾脏问题,确诊时多已进入尿毒症期。

从人群特征看,中老年群体发病率显著高于年轻人。长期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压的患者发展为尿毒症的风险更高。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可能与吸烟饮酒等行为因素相关。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因遗传易感性或特殊饮食习惯,尿毒症发病率也存在地域性差异。妊娠期女性发生肾脏损伤后如未及时干预,也可能增加后续尿毒症发病风险。

预防尿毒症需要从控制基础疾病入手,定期监测血压血糖,避免滥用肾毒性药物。建议高风险人群每年进行肾功能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日常生活中应保持低盐饮食,适量饮水,避免过度劳累。已确诊慢性肾脏病的患者需严格遵医嘱治疗,延缓病情进展至尿毒症阶段。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热门标签

肛门息肉 桡骨骨折 创伤性血胸 腘动脉损伤 胎儿脑积水 产褥期乳腺炎 虹膜新生血管 脊髓蛛网膜炎 霉菌性阴道炎 特异性心肌病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