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儿科

小儿退热颗粒和布洛芬颗粒能同时用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三阳的一些退热小常识?

三阳通常是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第三次阳性,退热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降温、补充水分、调节室温、监测体温等方式处理。发热可能与病毒复制、炎症反应、免疫应答、合并感染、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有关。

1、物理降温

使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分布区域,通过水分蒸发带走体表热量。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擦拭,以免刺激皮肤或引起寒战。可配合退热贴辅助降温,但需避开眼周及黏膜部位。物理降温期间每30分钟复测体温,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时可暂停。

2、药物降温

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洛索洛芬钠等解热镇痛药。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退热作用,但需注意避免多种退热药混用。用药后需观察是否出现皮疹、消化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儿童及肝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

3、补充水分

发热时机体代谢加快,通过呼吸和皮肤蒸发的水分增加。建议每小时饮用200-300毫升温水,可适量加入电解质粉或饮用淡盐水。避免含糖饮料及酒精类饮品,观察尿液颜色保持淡黄色为宜。存在心肾功能障碍者需控制饮水量。

4、调节室温

保持室内温度在24-26摄氏度,湿度50%-60%为宜。定时开窗通风但避免直吹冷风,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高热寒战期可适当加盖薄毯,退热期切忌过度保暖。使用空调时需定期清洁滤网,避免空气污染加重呼吸道症状。

5、监测体温

选择电子体温计测量腋温或耳温,每2-4小时记录一次。测量前需擦干腋窝汗液,耳温计需对准鼓膜方向。持续高热超过3天或体温波动超过1摄氏度需就医。老年人及婴幼儿需特别注意精神状态变化,警惕热性惊厥或脱水症状。

退热期间建议选择小米粥、南瓜羹等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及油腻饮食。保持每日7-8小时睡眠,康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活动。出现头痛加剧、意识模糊、皮疹扩散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恢复后仍需继续监测血氧及心率,两周内避免剧烈运动。

张伟

主任医师 上饶市人民医院 全科

发烧手脚热是在退热吗?

发烧时手脚发热可能是退热的表现,也可能是体温持续升高的信号。发热过程中体温调节中枢会使外周血管扩张促进散热,此时可能出现手脚发热;但若四肢持续发烫伴随寒战,则提示体温可能仍在上升期。

发热初期人体通过收缩外周血管减少散热,此时手脚可能冰凉。当体温达到设定点后,下丘脑会发出散热指令,外周血管扩张导致手脚温度回升,这种血管反应常与退热过程同步。儿童更易出现明显四肢温度变化,因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完善。观察是否伴随出汗、精神状态改善等表现更有助于判断退热进程。

部分感染性疾病如脓毒症、川崎病等可能出现持续高热伴四肢灼热,此时血管扩张属于病理反应而非退热表现。若手脚发热超过24小时无缓解,或伴随皮疹、意识改变等症状,需警惕严重感染或免疫性疾病。婴幼儿体温调节能力弱,四肢温度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未必完全相关。

监测体温变化应结合全身状态综合判断,每4小时测量一次腋温或耳温更为准确。发热期间保持适度保暖,避免酒精擦浴等剧烈物理降温。适当补充水分,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若高热超过3天或出现抽搐、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儿童退热栓多久能退烧?

儿童退热栓通常在用药后30分钟至1小时开始起效,退烧效果可持续4-6小时。退烧时间受年龄体重、发热原因、药物吸收效率、用药规范性和个体差异等因素影响。

儿童退热栓的主要成分通常是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通过直肠黏膜吸收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药物在直肠溶解后,经肠系膜静脉进入血液循环,避开肝脏首过效应,起效速度略快于口服剂型。对于普通感冒或疫苗接种引起的低中度发热,多数患儿在用药1小时内体温可下降1℃左右,精神状态和食欲随之改善。家长需注意监测体温变化,避免过度包裹衣物,保持室内通风。

若患儿存在严重脱水、血液循环障碍或直肠炎症,可能延缓药物吸收速度。细菌感染引起的持续高热可能需要配合抗生素治疗才能有效控制体温。当用药2小时后体温未降或反复升至39℃以上,或伴随抽搐、意识模糊等症状,提示可能存在严重感染或并发症,须立即就医。早产儿或肝肾功能异常儿童使用退热栓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

使用退热栓期间应配合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发热期间保证适量饮水,选择易消化的流质食物。避免与其他含相同退热成分的药物联用,防止过量中毒。退热栓仅作为对症处理手段,反复发热超过3天或体温波动异常时,需及时儿科就诊查明病因。退热后仍要观察患儿活动力、尿量和皮肤黏膜状态,预防脱水或热性惊厥复发。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退热栓多大宝宝可以用?

退热栓一般适用于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退热栓的主要成分通常是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适用于体温超过38.5摄氏度的情况。使用退热栓需注意剂量、年龄限制、药物成分、过敏史、给药方式等因素。

对乙酰氨基酚退热栓适用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布洛芬退热栓通常建议1岁以上儿童使用。两种药物均需根据体重精确计算剂量,避免过量使用导致肝损伤或胃肠道刺激。给药前需清洁肛门周围,将栓剂尖端朝内轻轻推入肛门约2厘米,给药后保持俯卧位数分钟以防滑出。

2个月以下婴儿发热禁用任何退热药物,须立即就医。早产儿、低体重儿或患有肝肾疾病的婴幼儿使用退热栓前需咨询部分儿童可能对栓剂基质成分过敏,表现为肛门周围红肿或皮疹,应立即停用并清洗局部。退热栓不宜与同类口服退热药同时使用,间隔时间至少4小时。

使用退热栓期间应保证充足水分摄入,避免包裹过多衣物影响散热。若发热持续超过3天或体温反复超过40摄氏度,需及时就医排查感染源。退热栓仅作为对症治疗手段,不能替代病因治疗,反复发热需完善血常规等检查明确诊断。家长应记录发热时间、温度变化及伴随症状,为医生提供详细诊疗依据。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宝宝退热后手脚冰凉咋回事?

宝宝退热后手脚冰凉可能与体温调节波动、末梢循环不良、脱水、药物作用或感染未完全控制等因素有关。

1、体温调节波动:

发热时机体会通过收缩外周血管减少散热,退热后体温中枢调节需要时间恢复平衡,此时手脚血管仍处于收缩状态。建议用温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避免过度包裹影响散热。

2、末梢循环不良:

婴幼儿血管调节功能不完善,发热时血液集中供应核心器官,退热后末梢供血恢复较慢。可轻柔按摩手脚促进血流,保持室温在24-26摄氏度,穿着透气棉袜。

3、脱水未纠正:

发热导致体液丢失过多,血容量不足会影响肢体末端供血。退热后仍需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或母乳,观察尿量是否恢复至每4-6小时一次。

4、退热药作用:

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在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退热的同时,可能暂时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这种情况通常2-3小时内自行缓解,避免重复用药。

5、感染持续存在:

部分病毒感染如幼儿急疹在热退疹出前,或细菌感染未完全控制时,可能出现体温波动伴循环异常。需监测是否再次发热或出现嗜睡、拒食等表现。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避免直吹冷风,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半流质,适当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苹果泥或橙汁。观察24小时若持续冰凉伴精神状态差、皮肤花纹或体温低于36摄氏度,需及时儿科就诊排除休克前兆。恢复期可进行被动肢体活动,每日2-3次抚触按摩改善循环。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热门标签

脑脊液漏 平滑肌瘤 肾性糖尿 半月板损伤 横纹肌肉瘤 肠易激综合征 内脏利什曼病 格斯特曼综合征 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