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儿科

生完宝宝之后多久可以大小便?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昝朝元 住院医师
金堂县中医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大小便失禁是什么感觉?

大小便失禁是指无法自主控制排尿或排便,患者可能感到肛门或尿道括约肌失去收缩能力。

大小便失禁通常表现为尿液或粪便不自主流出,可能伴随肛门或尿道周围皮肤潮湿、瘙痒或灼热感。部分患者在咳嗽、打喷嚏或运动时出现漏尿,称为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患者会突然产生强烈尿意且难以延迟排尿。排便失禁可能因直肠感觉减退导致粪便溢出而无便意,也可能因肛门括约肌损伤出现完全失控。长期失禁可能引发会阴部皮肤炎症、尿路感染或社交恐惧。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病因,日常可使用成人纸尿裤并保持会阴清洁,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

邵自强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换股骨头能蹲大小便吗?

换股骨头手术后一般可以蹲下大小便,但需根据术后恢复情况决定。术后早期需避免过度屈髋,待肌肉力量恢复后可逐步尝试。股骨头置换术主要用于治疗股骨头坏死、严重骨关节炎等疾病,术后功能恢复与手术方式、康复训练等因素密切相关。

大多数患者在术后3-6周可恢复基本生活能力,此时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渐进式训练后,多数人能完成蹲便动作。术后早期使用坐便器更安全,随着髋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增强,可尝试扶墙或借助辅助器具缓慢下蹲。康复期间需特别注意保持髋关节外展位,避免内收内旋动作导致假体脱位。

少数患者因术后并发症或康复训练不足,可能出现长期下蹲困难。若存在假体位置异常、关节周围严重粘连或肌肉萎缩等情况,强行下蹲可能导致假体磨损或脱位。这类患者建议使用坐便器,并通过水中运动、器械训练等方式加强髋周肌群力量。术后1年内应定期复查假体稳定性,由医生评估关节活动度恢复情况。

术后饮食应保证充足钙质和优质蛋白摄入,如牛奶、鱼肉、豆制品等,有助于骨骼和肌肉修复。康复期间避免剧烈跑跳、盘腿坐等动作,建议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定期随访时需进行X线检查假体位置,若出现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术后完全恢复通常需要3-6个月,具体时间因人而异。

郑志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胸外科

大小便失禁是什么原因?

大小便失禁可能由盆底肌松弛、神经系统损伤、泌尿系统感染、直肠脱垂、糖尿病等因素引起。大小便失禁是指无法自主控制排尿或排便功能,可能伴随尿急、肛门坠胀感等症状,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1、盆底肌松弛

妊娠分娩、长期便秘或年龄增长可能导致盆底肌群松弛,减弱对膀胱和直肠的控制力。表现为咳嗽或打喷嚏时漏尿,肛门收缩无力。可通过凯格尔运动增强肌力,严重者需接受生物反馈治疗或悬吊手术。

2、神经系统损伤

脑卒中、脊髓损伤或多发性硬化症等疾病会破坏神经传导通路,导致膀胱直肠感觉减退。常伴有肢体麻木、肌力下降等神经症状。需进行尿动力学检查,使用甲钴胺营养神经,必要时留置导尿管。

3、泌尿系统感染

急性膀胱炎或尿道炎引发的尿频尿急可能发展为急迫性尿失禁。伴随排尿灼痛、下腹坠胀,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可遵医嘱服用左氧氟沙星、三金片等药物,同时增加饮水量冲刷尿道。

4、直肠脱垂

直肠黏膜层或全层脱出肛门会导致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引发排便失禁。多见于长期腹压增高人群,肛门指检可触及脱垂组织。轻度可通过提肛运动改善,重度需行直肠悬吊固定术。

5、糖尿病

长期高血糖损害自主神经功能,造成膀胱感觉迟钝和收缩无力。多伴随多饮多尿、手足麻木等典型症状。需严格控糖,使用依帕司他改善神经代谢,配合定时排尿训练。

建议保持会阴清洁干燥,使用成人护理垫预防皮肤浸渍。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避免便秘,限制咖啡因饮品减少膀胱刺激。每日进行盆底肌锻炼,记录排尿日记帮助医生评估。突发失禁伴随发热或血尿需急诊处理,慢性症状应至泌尿外科或肛肠科就诊。

赵家医

主任医师 安康市中心医院 全科

股骨颈骨折如何进行大小便?

股骨颈骨折患者可通过调整体位、使用辅助器具、控制饮食、药物干预和康复训练等方式解决大小便问题。主要困难源于活动受限、疼痛刺激、肌肉无力、排便习惯改变和心理压力等因素。

1、体位调整:

仰卧位排便时在腰臀下垫软枕形成15-30度倾斜角,减轻髋关节压力。侧卧位需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健侧肢体在下,由护理人员协助稳定骨盆。使用便盆时选择边缘柔软、高度可调节的医用便盆,放置后保持5-10分钟适应期。

2、辅助器具:

床旁坐便椅需调节至大腿与躯干呈100-110度夹角,扶手高度与患者坐姿时肘关节平齐。男性排尿可使用弧形接尿器,女性建议采用可拆卸式便盆。防压疮坐垫应选择记忆棉材质,厚度不少于5厘米。

3、饮食管理:

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分6-8次摄入,晨起空腹饮用300毫升温水。增加芹菜、火龙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控制精制米面摄入。避免豆类、洋葱等产气食物,晚餐后2小时内限制液体摄入。

4、药物干预:

便秘时可短期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或聚乙二醇4000散剂,腹泻患者可选用蒙脱石散。排尿困难者经评估后可使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但需监测体位性低血压。所有药物使用需遵医嘱。

5、康复训练:

卧床期间每日进行3组腹式呼吸训练,每组10-15次。术后2周起练习骨盆底肌收缩,采用2秒收缩-3秒放松的节律。允许负重后,通过坐位提踵运动增强下肢肌力,每次维持5秒,循序渐进增加强度。

建议建立固定排便时间,晨起后顺时针按摩腹部10分钟促进肠蠕动。排尿时播放流水声创造条件反射,夜间使用床旁尿壶减少体位改变。康复期逐步过渡到坐便器如厕,初期需有家属陪伴防止跌倒。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时调整康复方案。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预防尿路感染和压疮发生。

夏长军

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普外科

老年痴呆在屋内大小便怎么办?

老年痴呆患者在屋内大小便可通过环境调整、行为引导、药物辅助、护理支持、就医评估等方式干预。该行为通常由认知功能障碍、泌尿系统疾病、环境不适、情绪焦虑、疾病进展等原因引起。

1、环境调整:

改造卫生间环境是首要措施。将马桶圈更换为鲜艳颜色,夜间保留小夜灯指引路径,移除门槛等障碍物。在患者常活动的区域设置明显标识或箭头指向卫生间,使用防滑垫降低跌倒风险。对严重认知障碍者,可考虑在卧室放置移动坐便器。

2、行为引导:

建立规律如厕习惯能减少失控情况。每2-3小时主动引导患者如厕,采用简单指令如"我们去洗手间"。如厕成功后给予语言鼓励,避免失误时责备。记录患者每日排泄时间规律,提前15分钟进行引导。对表达能力尚存者,可通过图片卡片辅助沟通需求。

3、药物辅助:

部分药物可改善相关症状。多奈哌齐等胆碱酯酶抑制剂能延缓认知功能衰退,奥氮平可控制激越行为,托特罗定适用于伴随膀胱过度活动症者。所有药物需经专科医生评估后使用,需注意抗胆碱药物可能加重便秘风险。

4、护理支持:

专业照护能显著提升生活质量。为患者穿戴防漏护理裤,准备易更换的衣物床品。排泄后及时清洁皮肤,使用屏障霜预防失禁性皮炎。照护者应学习转移技巧,避免强行拉扯导致患者抗拒。日间可安排简单活动转移注意力。

5、就医评估:

需排查泌尿系统并发症。尿常规检查排除尿路感染,超声检查评估残余尿量。中晚期患者可能出现功能性尿失禁,需神经科评估疾病分期。突发行为改变需警惕谵妄发作,合并发热或意识模糊时应急诊处理。

建议保持患者每日饮水量1500-2000毫升,分次少量给予。饮食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南瓜、燕麦等,预防便秘加重如厕困难。下午限制咖啡因摄入,夜间床头备好便器。照护者可通过音乐疗法缓解焦虑,定期进行肢体按摩促进放松。当出现血尿、持续腹泻或肛门周围皮肤破损时需及时就医。建立规律的如厕训练计划,配合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多数症状可获得改善。

于秀梅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中医院 普通内科

热门标签

肌炎 肝损伤 乳腺癌 髌骨脱位 腹壁挫伤 喉原位癌 创伤性血胸 腹股沟斜疝 慢性呼吸衰竭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