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 冠心病

有冠心病不想吃饭怎么回事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简述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并发症?

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并发症主要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脏破裂、室壁瘤。

1、心律失常:

心肌梗死导致心肌细胞缺血坏死,电生理活动紊乱,易引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心室颤动等致命性心律失常。急性期需持续心电监护,必要时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或电复律治疗。

2、心力衰竭:

梗死区域心肌收缩功能丧失,剩余心肌代偿不足时会出现肺淤血、呼吸困难等左心衰表现,严重时可发展为全心衰竭。治疗需限制液体摄入,联合使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及正性肌力药物。

3、心源性休克:

当左心室功能严重受损,心排血量急剧下降时,会出现血压持续降低、四肢湿冷、意识模糊等休克症状。需紧急进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或体外膜肺氧合等循环支持治疗。

4、心脏破裂:

多见于梗死1周内,心室游离壁破裂可导致心包填塞,室间隔穿孔会引起急性左右心分流。这两种情况均需急诊外科手术修复,但死亡率极高。

5、室壁瘤:

梗死区心肌被纤维组织替代后形成局部膨出,可能诱发血栓栓塞或顽固性心力衰竭。对于有症状的室壁瘤,可考虑手术切除或左心室成形术。

心肌梗死后需长期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或太极拳。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指标,按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及β受体阻滞剂。出现胸闷加重、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下肢水肿时应及时复查心脏超声。

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肾内科

低血糖对冠心病的危害是什么?

低血糖会加重冠心病患者的心脏负担,可能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甚至心肌梗死。低血糖对冠心病的危害主要有血糖波动加剧血管损伤、交感神经兴奋增加心肌耗氧、电解质紊乱诱发心律失常、凝血功能异常促进血栓形成、反复发作导致心肌细胞缺血性坏死。

1、血糖波动加剧血管损伤:

低血糖发生时血糖水平骤降,会刺激机体释放大量升糖激素,导致后续反应性高血糖。这种血糖剧烈波动会加速血管内皮损伤,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增加斑块破裂风险。对于已存在冠脉狭窄的患者,建议通过持续血糖监测避免血糖波动。

2、交感神经兴奋增加心肌耗氧:

低血糖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引起心率增快、血压升高,使心肌耗氧量显著增加。冠心病患者冠脉储备功能下降,无法相应增加血液供应,可能诱发心绞痛发作。出现心悸、出汗等低血糖症状时应立即进食糖块,并保持静息状态。

3、电解质紊乱诱发心律失常:

低血糖时机体大量分泌肾上腺素,可引起血钾向细胞内转移,导致低钾血症。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肌电活动不稳定,易出现室性早搏、室速等恶性心律失常。建议定期检测血钾水平,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电解质。

4、凝血功能异常促进血栓形成:

低血糖状态会激活血小板聚集功能,同时纤溶系统活性降低,血液呈高凝状态。对于冠脉已有斑块的患者,可能诱发急性血栓形成。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避免空腹运动或过量使用降糖药物。

5、反复发作导致心肌细胞缺血性坏死:

频繁低血糖发作会造成心肌细胞反复缺血再灌注损伤,长期累积可能导致心肌顿抑或心肌细胞凋亡。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应制定个体化控糖目标,老年患者可适当放宽血糖控制标准。

冠心病患者预防低血糖需注意规律监测血糖,随身携带糖果等快速升糖食品。饮食上采取少量多餐,避免空腹饮酒或剧烈运动。运动前需评估血糖水平,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应补充碳水化合物。合并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降糖药物剂量,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要特别注意餐前血糖监测。建议每3-6个月进行糖化血红蛋白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及时发现心肌缺血迹象。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冠心病病人有哪些忌口的食物?

冠心病患者需严格限制高胆固醇、高盐、高糖及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主要忌口食物包括动物内脏、腌制食品、甜点、酒精及油炸食品。

1、动物内脏:

猪肝、鸡心等动物内脏含有极高胆固醇,每100克猪肝胆固醇含量可达300毫克以上。过量摄入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加重冠状动脉狭窄。建议用鱼类、豆制品等优质蛋白替代。

2、腌制食品:

腊肉、咸菜等腌制食品钠含量超标,每日摄入盐分应控制在5克以内。高钠饮食易引发水钠潴留,增加心脏负荷。可选择新鲜蔬菜搭配香草调味,减少酱油、味精使用。

3、精制甜点:

奶油蛋糕、含糖饮料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和添加糖,会升高甘油三酯水平。每周添加糖摄入不宜超过25克,可用新鲜水果、无糖酸奶满足甜食需求。

4、酒精饮品:

白酒、啤酒等酒精饮料会直接损伤心肌细胞,干扰脂质代谢。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应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建议以淡茶、菊花茶等替代饮酒习惯。

5、油炸食品:

油条、炸鸡等高温油炸食物会产生丙烯酰胺等有害物质,促进血管内皮炎症反应。烹饪宜采用蒸煮炖等低温方式,食用油每日控制在25-30克。

冠心病患者的日常饮食应遵循低脂、低盐、高纤维原则,每日保证500克新鲜蔬果摄入,优先选择深海鱼、燕麦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规律进行快走、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每周累计150分钟以上。同时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监测血压、血脂指标,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及时就医复查。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排除了冠心病为什么还是胸疼?

胸痛在排除冠心病后可能由肋间神经痛、胃食管反流、胸膜炎、肌肉骨骼损伤或焦虑症等原因引起。不同病因对应不同干预措施,需结合具体症状判断。

1、肋间神经痛:

肋间神经受压或炎症可导致单侧胸壁刺痛,咳嗽或深呼吸时加重。常见诱因包括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胸椎退行性变或外伤。可通过热敷、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维生素B族营养神经治疗。急性期需避免提重物等加重胸廓压力的动作。

2、胃食管反流:

胃酸刺激食管黏膜会产生胸骨后烧灼感,平卧或进食后症状明显。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相关,可能伴随反酸、嗳气。建议睡前3小时禁食,抬高床头15度,质子泵抑制剂可减少胃酸分泌。肥胖患者需控制体重减轻腹压。

3、胸膜炎:

胸膜摩擦引发的锐痛在深呼吸时加剧,多由肺炎、结核或自身免疫疾病继发。听诊可闻及胸膜摩擦音,部分患者伴有低热。治疗需针对原发病,细菌感染需足疗程抗生素,结核性胸膜炎需规范抗结核治疗。急性期建议患侧卧位减轻疼痛。

4、肌肉骨骼损伤:

胸大肌拉伤或肋软骨炎表现为局部压痛,特定体位诱发疼痛。常见于健身过度、长期不良姿势或胸部撞击伤。急性期采用RICE原则休息、冰敷、压迫、抬高,慢性期可通过超声波治疗促进修复。日常需纠正含胸驼背姿势。

5、焦虑症:

惊恐发作时出现的胸痛多伴心悸、过度换气,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30分钟。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相关,心电图检查无缺血改变。认知行为疗法和腹式呼吸训练可缓解症状,严重时需短期使用抗焦虑药物。规律有氧运动能调节神经递质平衡。

建议保持每日30分钟快走或游泳等有氧运动,增强心肺功能同时缓解压力。饮食上增加富含镁元素的食物如南瓜籽、菠菜,有助于稳定神经系统。睡眠时选择右侧卧位可减轻胃部压迫,使用中等硬度床垫维持脊柱生理曲度。若胸痛伴随咯血、意识障碍或持续超过1小时,需立即就医排查肺栓塞等急症。

于秀梅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中医院 普通内科

冠心病患者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冠心病患者需注意生活方式调整、规范用药、定期监测、心理调节及紧急处理。主要事项包括控制危险因素、遵医嘱服药、关注症状变化、保持情绪稳定和掌握急救措施。

1、控制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吸烟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低于1.8毫摩尔每升。通过低盐低脂饮食、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等方式改善代谢指标。体重指数建议维持在18.5-23.9千克每平方米范围内。

2、规范用药:

常用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聚集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调节血脂的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以及改善心肌缺血的硝酸异山梨酯、美托洛尔等。所有药物需严格遵循心血管专科医师的处方,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出现牙龈出血、肌肉酸痛等药物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就医。

3、症状监测:

典型心绞痛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可放射至左肩背部,持续3-5分钟。若疼痛程度加重、持续时间超过20分钟或含服硝酸甘油无效,可能提示急性心肌梗死。日常需记录胸闷、气促等症状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和缓解方式,复诊时向医生详细说明。

4、心理调节:

焦虑抑郁情绪会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加重心脏负荷。建议通过正念冥想、呼吸训练等方式缓解压力,保证每日7-8小时优质睡眠。参加冠心病患者互助小组有助于获得社会支持,避免因过度担忧疾病而产生负面情绪。

5、急救准备:

家中应常备硝酸甘油片,外出时随身携带急救卡注明疾病信息和用药记录。突发持续胸痛时立即停止活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若5分钟内未缓解需立即呼叫急救电话。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可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建议家属共同学习。

冠心病患者日常饮食宜选用深海鱼、燕麦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运动以快走、太极拳等有氧活动为主,运动时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70%的范围。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冷空气刺激,如厕时不宜过度用力。每3-6个月复查血脂、血糖等指标,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需定期评估支架情况。建立规律作息时间表,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工作或看电视。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热门标签

耳鸣 疥疮 急性咽炎 尿道狭窄 腹膜后肿瘤 脊膜脊髓膨出 颈总动脉裂伤 荨麻疹型药疹 不排卵引起不孕症 藏毛窦和藏毛囊肿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